近日,第六屆泰山天頤湖郁金香文化節啟動儀式在泰山天頤湖旅游度假區舉行。此次活動的舉辦不僅在全市范圍內開啟“泰安人游泰安”序幕,也讓景區開始“破局”疫情下的底谷情形。
憑借著精彩紛呈的營銷活動、優質的服務質量、完善的接待設施以及高效的管理運營模式,在剛剛過去的五一,泰山天頤湖景區成為了疫情下山東的“爆款”景區。
用活動聚集人氣
4月的天頤湖,郁金香姹紫嫣紅,絢麗多姿,各條花徑爭相怒放,牡丹園的牡丹也在綻放如攢。“疫情下,無法出遠門,帶著大人孩子在這個季節來天頤湖賞花,是我們最好的選擇。”泰安市民小劉說,恰逢泰安市政府倡導“泰安人游泰安”活動,景區既辦活動又有門票優惠,“想都沒想,就帶著全家來到景區賞花了”。
通過主題活動聚集人氣,已經成為景區吸引游客最見效的方式。作為當地的“爆款”景區,“天頤湖一直很重視活動營銷,雖然處于疫情之下,但景區基本每月都有活動,旅游旺季時甚至每周都有活動,線下無法進行的,就在線上搞,要始終保持景區的熱度。”山東泰山天頤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慶慶說,“景區微信公眾號每天都有大量內容更新,活動一出就受到游客的追捧,給景區帶來了很高的人氣。”
“在往年花燈會、相親會、攝影大賽、郁金香節、國際啤酒節、菊花展等傳統活動基礎上,今年景區迎合市場需求,打造了幾個重磅產品和活動出來。”張慶慶介紹說,“比如景區露營,露營作為游客遠離喧囂都市、親近大自然的一種直接休閑方式,成為我們景區今年五一的一個'爆款',受到了年輕家庭的追捧。”
各類活動給景區帶來的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今年五一景區的客流雖然趕不上疫情前,但單日也到達了最高限流。成為了疫情下山東的“爆款”景區。”張慶慶表示。
做活“五大文章”
源源不斷的創意能讓景區時刻保持較高的吸引力。“要想點子新,就得時刻關注熱點和市場需求。”張慶慶說。
清新的大草坪,陽光下的帳篷、精美的糕點食材、夜色中的把酒言歡……,已是時下年輕家庭向往的‘小資’生活,更是成為天頤湖激發景區活力的著力點。張慶慶介紹,下一步景區將充分利用自身優勢資源,通過做活“文化”、“水”、“花”、“魚”、“情”的文章,緊跟市場熱點,滿足市場需求,讓景區看點更多。
張慶慶表示,“做活‘文化’的文章,主要是項目建設。比如深度挖掘勝利渠文化,研發勝利渠各類產品,將勝利渠精神發揚傳承下去。“做活‘水’的文章,充分用活天頤湖的水域。比如增加湖上游覽項目,延長泰山花海水道,打造出清明上河圖那樣的景色,借助五彩斑斕的琉璃燈光和碧波浩渺的湖水,相映成趣。在做活“花”的文章方面,由于泰山花海是天頤湖主景區,“核心就要做好花的文章,下一步在觀賞基礎上,還要推出各類鮮花宴、鮮花餅、手工種植等衍生產品,活動上也要每個月、每個季度都有一種花主導的花節推出。天頤湖水域生態循環系統優良,適宜各種魚類生長,種類多、數量大,在做活“魚”的文章方面將利用休閑漁業公園,打造高標準釣位和漁文化展覽區,讓游客看魚、賞魚、釣魚、吃魚,了解、學習、體驗于一身,增強景區新鮮感。做活‘情’的文章,就是要把泰山花海打造成愛情文化主題圣地,同時深度探索“創意+浪漫”,園區內愛情石刻、愛情地標隨處可見,象征幸福的“泰山之眼”摩天輪、象征深情的天鵝鴛鴦等更將為愛情添色。
據張慶慶介紹,景區除了做好這五大文章,還將繼續豐富景區項目,重新打造景區的動物島,美化動物籠舍,增加動物表演。開發景區夜游項目,打造特色夜間文化旅游聚集區,活躍夜間經濟。充分完善景區的各類產業形態,逐漸融入體育產業、康養產業。
“共建共享”的休閑理念
“我們孜孜以求的,是用泰山天頤湖講好泰山故事積極進行區域聯動,身體力行踐行全域旅游理念,努力擴大泰山旅游的內涵和外延。”張慶慶表示,天頤湖是在泰山南部建成了一個“發動機”,聯動周邊的各種旅游資源,進而將這些資源串聯成旅游線路和產品。
近幾年,泰山天頤湖始終秉承“開放、融合、共建、共享”的理念,所有的經營活動都圍繞著“游客需求”來進行,從公共區域的免費開放到業態布局的人性化考慮再到各種業態項目的“參與性”和“自主性”,都密切契合著“開放、融合、共建、共享”的理念。
泰山天頤湖具有多種旅游業態,泰山花海、老爺車博覽館、夢想小鎮、天頤飛行體驗館,而具體到具有特色的項目,則有“摩天輪”、“免費沙灘”、“無邊際泳池”、“小火車”、“水上快艇”、“熊貓館”、“錦鯉池”、“牡丹園”、等多種項目,滿足了從孩子到老年人全年齡段的旅游休閑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景區的“智慧化景區”和“自主化景區”建設。智慧化景區包括智慧講解、智能導覽,網絡覆蓋等等。“自主化景區”方面,則是加強提升游客感受,打造“創意行程”、“創意游戲”、“自主DIY”等特色項目,滿足游客旅游休閑的不同需求。“天頤湖的明天肯定會更美好。”張慶慶說。(劉玉溪)
(新媒體責編:pl090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