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也需要夢想者,這種人醉心于一種事業的大公無私的發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質利益。
——居里夫人
“沉默寡言,埋頭苦干,只要坐在辦公桌前,眼睛不是對著電腦就是文件,遇到難點一定要解決了才肯罷手,一篇文章連表標點符號都要反復校對。連他周圍的空氣里都彌漫著一種叫做“認真”的味道。感覺如果自己不認真工作都會是一種罪惡。”這是筆者對陳志剛最初印象。
初次采訪,他顯得有些吃驚,他說他就是個普通人沒有什么采訪亮點而且又不善言談。
陳志剛,中國二冶集團管道分公司總工程師,管道公司的科級創新領頭人。30多歲的年紀,深沉穩重的80后,他神秘低調,卻又身懷技藝。他技術底蘊豐富,在每一個研究過的方向上都能沉得下來,鉆得進去。
初生牛犢 不怕苦
2005年7月,剛走出校園大門的陳志剛,沒有返回自己的家鄉,而是選擇留在這里,加入了中國二冶集團管鐵公司第六分公司。褪去了學生身份,成為了一名技術員。
剛入職的他,便被分配去參戰包鋼薄板廠鍍鋅車間工藝管道安裝工程的建設。進入工地后,他才發現在學校里學的知識,能用到的真的很少,大多數處理問題的方法,都來自于人們口中常說的“經驗”,這讓他感到有些沮喪又有些不服。于是,就憑著這股子勁,開始了學習旅程。上班時,細心觀察工地每一道施工工序和施工動態,用心聽前輩們討論工程,不懂的地方就虛心請教;下班后就反復琢磨,他用他的“鉆”,來彌補經驗的不足。五個月后,工程完工,陳志剛不僅參與編寫了鍍鋅車間工藝管道吹掃、試壓方案,還獨立完成了通風管道制作安裝施工方案的編寫。他用他的努力,完成了許多人可能需要兩年才能做成的事。
他的吃苦耐勞與用心,得到了領導的賞識。于是,他又接連參加了幾個技術含量高,施工工藝復雜的工程,并獨自編制了多個專項施工方案。就在他初入社會,小有進步時,又一次歷練來了。
2008年,管道公司負責承建包鋼白云礦漿管道工程,該工程是集團公司有史以來承建的第一項長輸管道工程,施工技術是難題,公司內沒有可以借鑒的施工經驗,整個項目團隊只能邊干邊摸索邊學習。但惡劣的施工條件、多變的山區地貌等都足以成為一個年輕人退縮的理由。但陳志剛第一次接觸這樣的工程,顯得有些興奮,從實地勘察,編寫施工組織設計到施工作業,他都積極參與,生怕漏掉什么細節。在那個年代,儀器都沒有現在發達,前期測量放線時沒有GPS,只能用全站儀,27公里的路全靠兩條腿走下來,對于這個辛苦的任務,陳志剛主動請纓,他和另外幾個人一起早上出發,帶著饅頭、臭豆腐和水,一走就是一整天,餓了就坐在地上就著黃風吃。這樣來來回回得走上兩三遍才能確保每個樁都準確地訂好。”說起這段回憶,他笑笑說,“現在想想,那個時候是挺苦的。但當時年紀輕,資歷淺,而且我本身就是個死腦筋,愛較真,學就要學精,做就要做好,對于每個工程技術,我不想僅僅是了解而是弄懂。”
扎穩根基 再謀創新
人的熱情與激情總會有罷工充電的時候,為了不使自己變得懈怠,陳志剛摒棄雜念,不管條件多艱苦,都讓自己始終堅守在施工一線,認真觀察工程中的每一個細節。他說,“人的懶惰是很可怕的,只要有一次就會有第二次,就像早晨起床,總想著再多睡一分鐘,一分鐘、一分鐘過去,就已經太晚了。”
2010年,他入職的第五年,恪盡職守、執著鉆研的他,受到了領導的賞識,被提拔為管鐵公司第六分公司副經理。雖然職務的提升,有些許欣喜。但職位越大,責任越大,壓力越大。
“那時,我有些迷茫,項目副經理與技術員不同,他要把控全局,我不能再只自顧自的學習,還要團結團隊,凝聚力量,在大家心里沒底的時候,用力在他們身后把他們撐起來。”
在壓力之下,陳志剛無意中看到了這樣一句話:“一旦你決定好職業,你必須全心投入工作中,你必須愛自己的工作,千萬不要有怨言,你必須窮盡一生磨練技能,這就是成功的秘訣,也是讓人家敬重的關鍵”。他靜靜沉思下來,他意識到自己的專業技術積累還遠遠不夠。于是,他大量翻閱工程技術的相關資料,從簡單到復雜,穩扎穩打,不斷的充實自己。隨著工程建設量的增多,他所積累的實戰經驗越來越豐富。漸漸地,他成了大家口中可靠年輕的“技術通”。2011年,他的積累終于為他取得了實質性的成功,僅入職6年的他,獨立完成了他第一項專利——《斜墊鐵》專利的申報,并成功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授權。
自他擔任管道公司總工程師以來,科技方面也是碩果累累,2021年11月至今,分公司科技小組研發的《大口徑長距離管道水平定向穿越大型河流綜合施工技術研究》榮獲中國安裝協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一項,《定向鉆穿越河道施工中泥漿的使用方法》中施企協專利大賽一等獎一項,萬通-廣饒原油成品油輸油管道工程榮獲全國優秀焊接一等獎。縣縣通天然氣管道建設項目技術團隊研究的工法榮獲省部級工法一項,企業級工法一項,企業級科技進步獎一項。榮獲內蒙QC成果兩項。凱里醫院項目通過中施企協綠色建造過程驗收。目前最新申報的一項成果通過中施企協微創新大賽專家評審,一項專利通過中施企協專利大賽專家評審。分公司科技創新團隊榮獲內蒙古及包頭市創新先鋒號榮譽。同時,陳志剛榮獲內蒙古及包頭市創新先鋒崗稱號。
“也許是因為我的付出終于得了一些回報的滿足感,讓我對工程建設又有了重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我們的賺錢謀生之道,還是一種藝術,用更美更簡便的新工藝替換笨重的舊科技,從那時起,我的理想與追求就是把我的職業價值都記錄在一次次工程與一次次的技術創新中。”
也許,是被陳志剛的干勁所感染,陳志剛帶領的項目團隊的全體成員在以后的工程項目中都砥礪奮進,做細做優。他們的團隊不僅多次獲得公司“先進集體”稱號,還以甲方和業主的高度的評價為管道公司打造了良好的口碑。
以初心堅守 啃嚼工程技術的硬骨頭
包頭至固陽輸供水管道工程、中電投山西鋁業赤泥漿管道工程、昌圖-七家子鎮天然氣管道工程、雙勝至通遼天然氣管道工程、金麗溫天然氣管道工程等質量要求水平高,技術含量高、施工工藝復雜的長輸管道工程、各項方案的編制、獨立專利的授權、工程技術工法的獲得,都隨著年輪慢慢的印刻在他的工作簡歷上。這在外人看來豐富多彩的經歷,卻是他用大多數的青春時光換來的。常年駐扎工地,施工現場就宛若成了他第二個家,父母遠在外地,雖只有不到六個小時的車程,卻一年到頭也不能回去幾次。
也許是這個話題有些傷感了,為了緩和氣氛,陳志剛開玩笑的說,“我結婚的時候,剛辦完酒席,就回工地度蜜月去了!”
話聽著雖輕松,卻也道出了工程技術工作者的心酸。陳志剛對于家人的疏于照顧,他的家人從不計較。如果沒有陳志剛家人在背后的默默付出,就沒有了陳志剛對工程技術科技創新的全心投入,就沒有了近幾年來管道公司的科技突破與成果。
陳志剛受得住辛苦,耐得住性子,啃得了工程技術的硬骨頭,坐得住默默無聞的冷板凳。作為一名工程技術人員,他鐵骨錚錚,一身闖勁。
十幾年過去,好多和他一起進廠的戰友們,都去了別的單位另謀發展了,他也曾動過離開的心,但他現在依然堅守在這里。他說:“我在我喜歡的團隊里,做我自己喜歡的事,這種快樂和滿足是任何東西都取法取代的,我熱愛,所以,我堅守,我要守住這份初心,讓自己的青春碩果累累,讓自己的職業生涯永葆青春。”(管道公司 趙晨陽)
(新媒體責編:pl090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