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新消費群體的崛起和國潮大勢,助力眾多新銳國貨上演成長神話,而能夠在時尚領域珠寶首飾品類脫穎而出的尤其值得關注,比如首個入選“人民好物寶藏品牌計劃”的時尚配飾品牌 — ARSIS 。
ARSIS的表現相當亮眼:許佳琪、趙露思、徐璐、周潔瓊等人氣藝人和深夜徐老師、黎貝卡等現象級時尚KOL種草力薦;品牌成立兩年即創造到年銷近億;去年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拿下浪潮新消費、品牌星球、阿里媽媽等知名媒體機構的新品牌TOP獎項;ARSIS上線至今已推出粼境、流光等10個經典系列以及與國際博物館合作的IP聯名系列,涵蓋耳飾、項鏈、戒指等100多個產品品類。
在這背后,除了新銳品牌一貫的借力新渠道、新媒介,其基于滿足女性新消費群體深層需求的品牌文化才是核心因素。
打動新消費群體的品牌理念和價值主張
悅己經濟和新消費浪潮的興起,深刻地影響著時尚領域。場景限制被打破,對飾品的需求也從傳統的材質、保值向日常佩戴轉移,對設計的關注度提高,希望彰顯個性,表達價值主張。
ARSIS主打的都市上班女性日常通勤裝扮場景切中了市場空白,但不會在這做更具體的定義。ARSIS覺得,作為面向女性群體為主的時尚品牌,應該是消費者日常的親密伙伴、是她們自我特質和審美主張的表達延伸。“做她們的支持者,而不是說教者”。女子力崛起,女性消費群體的主張正在打破束縛和定義。正因為如此,ARSIS才能以“詮釋女性不凡而豐富的真我”的品牌主張跟這群了不起的女性打成一片。
ARSIS希望女性的的每次選擇,是不為迎合他人,不為世俗的眼光,而是做自己,著眼于內心的感受。ARSIS提供個性、自信等情緒價值,以獨特的審美和調性彰顯每一種女子力。女性應該是什么樣的,沒有標準答案,自己渴望塑造的人設,自己想追求的,才是正確答案。當今是開放而包容,多元而絢麗的時代,女性的每一種表達,ARSIS都能做到同聲相應,在心靈層面共振。ARSIS與女性的溝通,一言概之:不是你應該這樣子,而是我支持并幫助你成為你希望的樣子。這也是“悅己”、“個性”消費背后,時尚品牌在價值觀構建上應該考慮的大方向。
國際潮流+東方審美:別具一格的設計思路
當然,理念再動人,也要投射到產品上,首先滿足消費者對產品顏值、氣質和穿戴體驗的追求。
ARSIS的產品擁有豐富的藝術細節,裝點女性日常美學,令原本枯燥焦慮的通勤時段都變得鮮活有趣起來。其設計師團隊成員均畢業于海內外知名設計類院校,擅于捕捉國際潮流趨勢,并能在風格和形態上基于本土市場洞察,融入東方氣質。ARSIS創始團隊曾表示,團隊擅長從消費者青睞的設計元素和潮流風向提取核心創意,如爆款雕蠟珍珠小耳釘就是對Hoop earring(歐美經典環裝耳環)的創新演繹;同時面向多元場景的穿搭需求,ARSIS還在產品中融入了很多‘一物多戴’的巧思,借助可拆卸、疊戴等方式豐富佩戴體驗。
如果說指標是浪漫情調的死敵,那規則,就是藝術美感的枷鎖。所以在產品形態上,ARSIS作了個大膽而奇特的舉措,也成了其品牌特有的設計標志:ARSIS舍棄珠寶首飾常規的棱角分明、鋒利、堅硬等特質,大多采用柔和、有機、流暢的曲線造型,且是不規則形態。一如綿延起伏的分群山峰巒,蜿蜒曲折的江河,沒有固定的平面和立體形態,卻有著震撼人心的美感。再用天然材料通過編織、隕石等肌理效果豐富細節,自然之美完全展現,也展現了柔而有力的女性氣質。
正是自然的無界之美成就無界之飾。不被呆板印象束縛,不被固定標準限制,自然之美是這樣,藝術想象是這樣,女性追求自我也當如此。這跟中國自然觀何其契合:自然界不是一個被動的的機械世界,而是一個生機彌漫的有機世界。一如女性群體每一種忠于內心的選擇,都能結出豐盈的果實。
以長期主義精神對中國文化進行深度的挖掘和梳理,ARSIS另辟蹊徑,探索、理解、應用中國自然觀并結合現代的藝術視覺加以詮釋,這種嘗試值得眾多國貨品牌思考和學習。埃森哲《2022中國消費者洞察》指出,可持續發展理念正在成為更多年輕人的選擇。ARSIS對自然崇信和敬畏的價值觀無形中也拉升了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感。
以ARSIS愿景為例:中國需要什么樣的時尚品牌?
在新消費時代有個共識,消費者對精神文化的需求與物質文化同樣重要,時尚領域品牌天生就肩負這樣的使命。
于配飾品牌ARSIS而言,期待未來它會繼續在工藝和設計上做出創造性成果,在豐富美學體驗和佩戴體驗上成為消費者心中的標桿,成為那些有獨立自我精神需求的新時代女性的一個精神符號,引發持久共鳴。實踐讓好物離人民更近,讓國貨品牌真正走進人民的內心。
人民好物寶藏品牌推介計劃,致力于挖掘優秀品牌內涵,增進消費者對國貨品牌的認知,讓更多優質好貨觸達消費者。我們樂見諸如ARSIS這樣的品牌脫穎而出,它們的增長之路既能滿足消費者深層次的消費需求、賦予更強烈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又有助于優秀文化的呈現和民族產業規模擴大。
(新媒體責編:pl090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