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名全球女性"頂尖大腦"齊聚巴黎
歐萊雅企業基金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將于當地時間6月23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巴黎)隆重舉行 "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頒獎典禮,表彰來自35個國家和地區的45名杰出女科學家。
過去三年對整個近代科學發展而言都極具挑戰,但女性在科學領域向前探索的步伐從未停滯過。她們始終站在最前線,應對疫情、疾病、氣候危機等人類面對的前所未有的挑戰。在如今緊急局面頻出的當下女性智慧不可或缺,但女性科研工作者在工作中仍不受重視且人才數量偏少。
巴黎,全球女性"頂尖大腦"的國際聚焦點
從6月20日開始,在為期一周的時間內,巴黎將匯聚全球頂尖的科學大腦。來自世界各地的杰出女科學家們將在此期間通過一系列活動進行思維的碰撞與智慧的交流,包括在法國科學院進行主題演講、社交晚宴等,并將于6月23日共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頒獎典禮。
此次特別的頒獎典禮將匯集過去三屆的獲獎者,15位杰出科學家分別榮獲2020-2022年"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以表彰她們近年來所獲得的卓越科學成就。其中,來自中國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的胡海嵐教授因其在神經科學,尤其是抑郁癥方面的重大發現,摘得2022年該獎項桂冠,成為第7位來自中國的獲獎者。與此同時,30位年輕女性科研工作者在2020年和2022年也獲得"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的表彰,來自中國西湖大學的90后科學新秀白蕊憑借其在RNA剪接體分子機理方面的突破性研究榮獲2020年該獎項。中國女性科學家正在做出影響全球的科學,這些不斷創造科研新高度的中國女科學家們,憑借著出眾的創新能力,為世界科研事業貢獻源源不斷的力量!讓我們翹首期待6月中國女性科學家再次登頂世界領獎臺的高光時刻。
反對針對女性科學家的邊緣化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新的數據顯示,雖然從事科學事業的女性人數略有增加,但全球仍然只有三分之一的科研工作者為女性。"玻璃天花板"現象仍然存在:在歐洲,只有14%的高級學術職位由女性擔任。過去數十年中,僅有8%的諾貝爾科學獎授予女性。
歐萊雅首席企業責任官,歐萊雅基金會首席執行官Alexandra Palt表示:"在新冠疫情期間,我們看到女性科學家在面對健康、社會以及地球所面臨的威脅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她們的付出與成就仍然被忽視,甚至她們的職業生涯和科學研究也經常面臨諸多障礙。這些現狀,是系統性障礙、無意識偏見、自我審查,甚至是歧視的結果。這不僅僅是關乎女性的問題,這也是關乎科學研究的問題。科學研究必須具有包容性,需要調動所有人才,科學才會更有價值和意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然科學部門助理總干事Shamila Nair-Bedouelle說道:"今年有很多榮獲‘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的獲獎人,在去碳化技術這一對人類未來至關重要的領域中作出杰出的科研成就,比如能源存儲系統、氫燃料系統和量子光學等,這些研究成果都將為更節能的計算機發展技術掃清前行的障礙。然而,在類似戰略領域工作的許多女性科研工作者卻并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聯合國負責科學領域的機構,始終將性別平等放在首要考慮的事項。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投身于科學的女性'是積極助力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的王牌項目,該計劃也是在打破性別不平等現狀中的模范正面行動。它為女科學家以及她們為應對我們所身處的世紀正面對挑戰而取得的杰出科學成就提供了被聽見、被看見的平臺。"
自1998年成立以來,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投身于科學的女性"項目已經表彰并支持了3900名女性科學家。該項目將繼續為這些女性獲得她們應得的社會認可而不懈努力。這些杰出的女性科研工作者為各自的科學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并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面臨的一些緊迫挑戰找到了有效的解決方法。今年這一盛大的慶祝活動將是對她們畢生所追求的事業和她們在此歷程中所克服的諸多障礙的贊許。
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獲獎人名單
2022年度獲獎人
非洲及阿拉伯國家:阿格尼斯·比納格瓦霍(Agnès Binagwaho)教授– 公共衛生
亞太地區:胡海嵐(Hailan Hu)教授– 神經科學
歐洲:安吉拉·涅托教授(Ángela Nieto)- 胚胎學和生物醫學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瑪麗亞·瓜達盧佩·古茲曼·提拉多教授(Maria Guadalupe Guzmán Tirado)– 傳染病和病毒學
北美洲:卡塔林·卡里科教授(Katalin Karikó)– 生物化學
2021年度獲獎人
非洲及阿拉伯國家:凱瑟琳·尼吉拉(Catherine NGILA)教授– 化學
亞太地區:野崎京子(Kyoko NOZAKI)教授– 化學
歐洲:弗朗索瓦絲·孔布(Francoise COMBES)教授– 天體物理學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艾麗西亞·迪肯斯坦(Alicia DICKENSTEIN)教授– 數學
北美洲:莎菲·戈德瓦塞爾(Shafi GOLDWASSER)教授– 計算機科學
2020年度獲獎人
非洲及阿拉伯國家:阿布拉·梅希奧·西拜(Abla Mehio Sibai)教授– 醫學和健康科學
亞太地區:費多希·卡德里(Firdausi Qadri)博士– 生物科學
歐洲:伊迪絲·赫德(Edith Heard)教授– 生物科學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埃斯佩蘭薩·馬丁內斯·羅梅羅(Esperanza Martínez Romero)教授– 生態與環境科學
北美洲:克里斯蒂·安塞斯(Kristi Anseth)教授– 生物科學
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
2022年度獲獎人
非洲及阿拉伯國家
Lina Dahabiyeh博士– 基礎醫學
Ndeye Maty Ndiaye博士– 材料工程
Waad Saftly博士– 物理學
亞太地區
So Young Cho博士– 工業生物技術
Van Thi Thanh Ho博士– 化學工程
Pantana Tor-ngern博士– 地球與環境科學
Daria Smirnova博士– 物理學
歐洲
Natalia Bruno博士– 物理學
Karolina Mikulska-Ruminska博士– 物理學
Ieva Plikusiene博士– 化學
Beatriz Villarroel博士- 物理學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
Maria Florencia Cayrol博士– 生物學
Irene del Real博士– 地球及環境科學
北美洲
Daphné Lemasquerier博士– 物理學
Alison McAfee博士– 生物學
2020年度獲獎人
非洲及阿拉伯國家
Laura-Joy Boulos博士– 基礎醫學
Nowsheen Goonoo博士– 材料科學,生物材料
Nouf Mahmoud博士– 保健科學
Georgina Nyawo博士– 生物科學
亞太地區
白蕊博士– 生物學
Huanqian Loh博士– 物理學
Mikyung Shin博士– 醫學工程學、
歐洲
Vida Engmann博士– 材料工程學
Serap Erkek博士– 生物科學
Jennifer Garden博士– 化學
Cristina Romera Castillo博士– 生物科學
Olena Vaneeva博士– 數學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
Paula Giraldo-Gallo博士– 物理學
Patrícia Medeiros博士– 生物科學
北美洲
Elizabeth Trembath-Reichert博士– 生物科學
關于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投身于科學的女性"項目
自1998年起,歐萊雅便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展合作,一直致力于提高女性在科學領域的比例和成長,鼓勵更多女性投身科學。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5年科學報告》顯示,在科學研究領域,"玻璃天花板現象"仍然存在:女性只占到科研人員總數的29%,歐洲學術機構中僅有11%的女性就職于資深崗位中,女性獲獎者比例在諾貝爾科學獎歷史上僅占3%,真正彌合科研領域內的性別差距依然任重而道遠。
在過去的23年,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為投身于科學的女性"項目表彰了來自全球117個國家與地區的117位"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獲獎人,并支持了超過3900位極具潛力的年輕女博士、博士后。2004年,歐萊雅(中國)攜手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正式在中國設立"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作為該項目在中國的延伸。
(新媒體責編:pl090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