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僑界海外留學歸國人員協會訪問廣州南沙修仕倍勵國際學校
日前,廣東省僑界海外留學歸國人員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黃詩琳一行10人蒞臨訪問廣州南沙修仕倍勵國際學校籌備辦公室,修仕倍勵亞太區總校長Tim Nuttall博士和廣州南沙修仕倍勵國際學校創校校長周憲眀博士熱情接待,并對協會一直以來給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謝。
作為首家落戶廣州的英國九大公學,廣州南沙修仕倍勵國際學校計劃于2023年開學,屆時將可容納2200名學生,提供從幼兒園至12年級的K12英式國際教育。修仕倍勵亞太區總校長Tim Nuttall博士表示:"廣州修仕倍勵國際學校期待為每一位學生提供非同凡響的發展機會和個性化的學習旅程以及一流的教育資源,作為達爾文的母校,他求真篤實和科學探究的精神將會延續到廣州修仕倍勵國際學校;與此同時,我相信我們的學生能在精心設計的校園里快樂學習和茁壯成長。"
廣州南沙修仕倍勵國際學校坐落于廣州市南沙區明珠灣的珠江岸邊,是一所走讀及寄宿學校。全校綠化面積達40%,校園整體設計借鑒了"天圓地方"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促進樓層師生動線流暢,將各專業教室巧妙相連,從而打造了"修仕倍勵"在中國內地開設的第一所學校。英國修仕倍勵學校成立于1552年,擁有近500年悠久歷史和豐富的教育經驗,是英國最優秀、最古老的九大公學之一,也是生物學家達爾文Charles Darwin的母校,是一所家喻戶曉的百年寄宿名校。秉承教育的初心,修仕倍勵的文化底蘊代代相傳,并成為今后每一步發展的根基。
廣州南沙修仕倍勵國際學校提供理念先進的課程,打造一流品質的學習機會和全人培養機制。其中,課程設置以英式國際課程為基礎,同時也深入地融合了中國文化和價值觀,授課語言為英語,并十分重視中國文化及中文語言能力的培養。此外,融合課程計劃將幫助學生們在運動、文化活動、社區參與和戶外教育等方面全面發展,也將為學生們帶來耳目一新的啟發式學習經歷,豐富的課外活動和充滿關懷的校園氛圍成長體驗。與此同時,學校的寄宿模式也將按照英國私立寄宿學校的方式運營,通過有趣的寄宿生活,幫助學生們提升自身綜合能力,增強自信,成為世界未來優秀的青年領袖。
多年來,"修仕倍勵"學校畢業生在全球知名大學錄取方面取得了傲人成績,前往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美國常青藤大學等頂尖學府繼續深造。未來,受益于"修仕倍勵"卓越的管理和領導、校際間的合作和教學成果,廣州南沙修仕倍勵國際學校的畢業生們也將進入世界一流的大學,與"修仕倍勵"學校的其他校友們一起共創未來。
對于廣州南沙修仕倍勵國際學校的教育理念,黃詩琳給予了高度認可。她說:"我們期待著廣州南沙修仕倍勵國際學校未來持續為廣東省僑界精英及海外海歸人士子女提供優質教育配套服務,我們也堅信,在學校的積極助力下,將有更多的僑界精英和海外海歸人才落戶廣州、廣東乃至大灣區,在這里安居樂業。"
日前,國務院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提出"到2025年,南沙粵港澳聯合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更加完善,產業合作不斷深化,區域創新和產業轉化體系初步構建;到2035年,南沙區域創新和產業轉化體系更趨成熟,成為粵港澳全面合作的重要平臺。"在這份方案中,"南沙青年創業就業合作水平進一步提升,教育、醫療等優質公共資源加速聚集,成為港澳青年安居樂業的新家園"等發展目標赫然在列,而廣州南沙修仕倍勵國際學校中英融合的先進教育理念,以及致力于培養"出類拔萃、博學愛智"的學生的辦學目標與其不謀而合。
"廣州南沙修仕倍勵國際學校將延續英國修仕倍勵公學近500年的卓越教育傳統,為更多大灣區外籍、港澳臺籍等優秀人才提供優質的子女教育教學資源,致力于打造南沙優質教育的一張名片。"周憲眀博士表示,"我們也期待著,能為南沙成為港澳青年、海外海歸人士、國際化高端人才的聚集地添磚加瓦。"
關于廣州南沙修仕倍勵國際學校
廣州南沙修仕倍勵國際學校是首家落戶廣州的英國九大公學,也是"修仕倍勵"在中國內地開設的第一所學校,將延續英國修仕倍勵公學近500年的歷史傳統。
學校坐落于廣州市南沙區明珠灣的珠江岸邊,是一所走讀及寄宿學校。計劃于2023年開學,將可容納2200名學生,提供從幼兒園至12年級的K12英式國際教育。學校擁有高品質的寄宿設施,寄宿模式將按照英國私立寄宿學校的方式運營,通過有趣的寄宿生活,幫助學生們提升自身綜合能力,增強自信。
廣州南沙修仕倍勵國際學校提供理念先進的課程,打造一流品質的學習機會和全人培養機制。學校的課程設置以英式國際課程為基礎,同時也深入地融合了中國文化和價值觀。所提供的課程由文化、體育、寄宿、社區及戶外教育活動綜合組成,一個由知識、技能和品格組成的框架,用以指導、激勵和衡量學生的學習,為每個學生的精彩未來起航準備。學生們將在這里擁有耳目一新的啟發式學習經歷,豐富的課外活動和充滿關懷的校園氛圍成長體驗。
(新媒體責編:pl090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