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9日,經國家中商母嬰產業研究院研究決定,正式聘任陳世榮同志為國家中商母嬰產業研究院副院長。
國家中商母嬰產業研究院是在國務院監督指導下,于2022年7月9日,由中商商業工程技術研究院,聯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北京工商大學、武漢協和醫院等相關單位和專家,共同成立的國家級母嬰產業研究院。
國家中商母嬰產業研究院以“規范中國母嬰產業健康發展、推進中國母嬰產業轉型升級、提升中國母嬰產業服務水平”為工作主題,以“關愛寶寶健康成長、幫扶母嬰實體發展、助推母嬰民族品牌崛起”為工作宗旨,通過開展相關服務,賦能上、中、下游產業鏈,推動中國母嬰產業高質量發展。
陳世榮,2007年畢業于西安華西大學;2013年開始從事乳制品研究工作,是中國乳制品行業研究學者;2015年開始從事發酵型乳酸菌研究工作,是中國發酵型乳酸菌研究學者;2019年擔任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理事;2022年7月29日擔任國家中商母嬰產業研究院副院長。
陳世榮副院長自2015年開始從事發酵型乳酸菌的研究工作,至今已有七年多的研究經驗,這期間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由愛能特乳業聯合西北農林大學推出的暢點乳酸菌配方奶粉,就解決了大多數人的腸道問題,被評為乳酸菌十大品牌。
陳世榮副院長指出,人類飲用發酵乳歷史非常悠久,比如像奶酪就是我們老祖宗的家常便飯,更有華夏文明時期人們就知道食用發酵乳來治療胃腸道疾病。所以,乳酸菌一直都被認為是非常安全的菌種,是最具代表性的腸內有益菌(益生菌)。乳酸菌在自然界分布極為廣泛,具有豐富的物種多樣性。其廣泛存在于人體的腸道中,能促進機體生長,幫助消化,有助于人體腸臟的健康,因此廣泛應用在食品和醫藥等行業。
陳世榮副院長指出,乳酸菌發酵的食品被公認為是功能性食品。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早已開展用發酵乳酸菌來治療胃潰瘍和胃腸炎的研究。在歐美,乳酸菌乳品產業已經全面超過了其他乳品行業的增長速度。在日本,乳酸菌制品已占日本乳制品市場的85%以上,二十年來日本青年平均身高增加15厘米,人口平均壽命達85歲,居世界第一位,這都是乳酸菌產品所帶來的直接健康功效。
陳世榮副院長指出,目前市面上乳酸菌產品有乳飲料,酸奶,乳酸菌奶粉等等。乳酸菌飲料由牛奶(奶粉)、糖、乳酸(檸檬酸)、蘋果酸、香料和甜味劑、防腐劑等加工配制而成,蛋白質含量小于1%,不具備保健作用。傳統酸奶里面所含乳酸菌活性太低,作用微乎其微。同時乳飲料,酸奶等產品,無法保證從生產、制作到銷售的一系列過程中保持冷鏈,因此很難發揮乳酸菌的真正作用。發酵型乳酸菌奶粉適用人群廣、營養全面、菌種豐富、活性高,同時采用了發酵工藝確保了乳酸菌的活性,因此作用會更明顯。
陳世榮副院長指出,創新發酵型新工藝打破了奶粉的傳統制作,顛覆了乳酸菌活菌的儲存模式,可以說是乳品以及乳酸菌制品的一次巨大創新。發酵型乳酸菌奶粉是生牛乳添加活性乳酸菌,在特定環境下發酵成酸奶然后噴粉制成,這種濕法生產加發酵菌種,將發酵工藝與分子載體技術進行了完美融合,不但保證了乳酸菌奶粉中活性菌種存活的質量,而且能使其在常溫的狀態下保存,并得以保證活性菌種的數量,輕松解決乳酸菌活性保持、運輸、貯藏的技術難題,同時進一步提高牛奶的營養價值。
陳世榮副院長指出,發酵型乳酸菌奶粉最大的優勢在于,通過發酵能將鮮奶中的乳糖分解,緩解乳糖不耐受癥,發酵過程還能將蛋白質被水解成氨基酸和小分子多肽,降低了人們對蛋白質過敏的發生,發酵還使牛奶中的脂肪變成更小的脂肪球和游離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含量變高,膽固醇含量降低。還有牛奶中的鈣也會和乳酸結合形成乳酸鈣。更易于人體消化吸收。同時在發酵過程中乳酸菌還產生人體營養所必須的多種維生素,如B族、K族維生素等。這些變化都使得發酵乳更溫和,營養更全面。
陳世榮副院長進一步指出,與其他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相比,發酵型乳酸菌配方奶粉更具有優勢。因為嬰幼兒奶粉屬于高營養、高熱量、高蛋白飲食,長期食用容易引起寶寶上火、便秘、消化不良等癥。發酵型乳酸菌奶粉通過發酵后乳性溫和,且高含量的有益菌在消化道內易生長繁殖,從而加快腸道蠕動,促進食物消化吸收。不僅保持了高營養,在維護腸道菌群平衡上也大有裨益。發酵型乳酸菌奶粉是一種可以改善人體胃腸道功能的配方奶粉,沒有人群限制。它特有的發酵復合工藝不僅使奶粉變得溫潤醇香,營養更豐富,而且高活性的乳酸菌含量還可以改善胃腸道功能,維持腸道菌群平衡,提高食物消化率和生物效價,在防病抗病,調節免疫方面也大有裨益。
(新媒體責編:pl123456xx)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