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由中京太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廣東省南粵公益基金會主辦,廣東省南粵文化交流中心承辦的“基礎設施先導性建設與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暨軌道交通先導與廣州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會在廣州舉行。主辦方代表、中京太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黎圳青和承辦方代表、廣東省南粵文化交流中心主任葉衡遠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廣東省委黨校二級巡視員、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陳述主持開幕式。原鐵道部政治部副主任兼辦公廳(政治部辦公室)主任吳利民發來書面致詞。廣東葉劍英研究會林雄輝英會長、廣東法學會金融法學研究會會長張長龍、中山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魏志江發表了富有建設性的意見。省鐵路投資集團、廣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交通所、中交四航設計院、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廣州市社科院、中鐵集團上海局廣東公司廣州地鐵集團等相關領導和專家學者、企業代表60余人出席了研討會。
(“基礎設施先導性建設與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廣州舉行)
本次專題研討會以“基礎設施先導性建設與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圍繞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和配套產業發展,全面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智慧城市群建設,為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城市群建言獻策。
吳利民的書面發言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以來,大灣區建設不斷加快,向著國際一流灣區和城市群的目標加速邁進。國務院6月份出臺南沙方案,大灣區建設再次迎來政策利好,在新格局條件下,中京太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和配套產業系統工程專項資金的執行單位,召開專題研討會旨在凝聚多方智慧和力量,為推動大灣區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提供新路徑、新舉措、新方案。
(廣東省南粵文化交流中心主任葉衡遠在發言)
會上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大灣區鐵路網絡運營及在建里程達到4700公里,全面覆蓋大灣區中心城市、節點城市和廣州、深圳等重點都市圈;遠期到2035年,大灣區鐵路網絡運營及在建里程達到5700公里,覆蓋100%縣級以上城市;A設施建設短期有助于穩增長、穩就業,長期有助于培育新經濟、新技術、新產業,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是應對疫情、經濟下行和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辦法,研討“基礎設施先導性建設與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中京太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黎圳青)
中京太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黎圳青表示,軌道交通的發展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重中之重的條件,交通乃興國之利器、立國之基石、強國之先導,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先決因素。中京太行基金屬于國家專項基金和社會專項基金,支持現代化基礎建設,從項目設計、施工、建設與運營全程由中京太行負責承擔費用。目前全國都在積極探索中,中京太行計劃投資千億資金,希望以廣州為先導區進行實踐。
廣東省委黨校二級巡視員、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陳述認為,縱觀倫敦、東京等國際一流灣區和城市群形態,一流灣區城市的交通有一大特點是從生產生活區步行800米左右即可到達軌道交通入口,優越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是重要特征;浉郯拇鬄硡^內地城市目前的平均步行距離還與東京城區交通有很大的差距,改善提升的空間還非常大。如何構建城市中心樞紐體系,建造一個偉大的城市中心,還需要在城市軌道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融資模式上進行創新。
(廣東省委黨校二級巡視員、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陳述)
交通部交科院專家薛冰潔在發言中建議,構建基于軌道上的大灣區應將綜合交通一體化作為率先突破的節點,形成“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快線、市內地鐵”四層次軌道交通網絡。但目前大灣區內的軌道交通發展面臨結構不完善、人均指標低的問題。同時,灣區內部聯通水平低,既有技術標準難以滿足發展需求。
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還圍繞“廣州市軌道交通整體投資規劃藍圖”“廣州軌道交通樞紐站點的全面復興”“軌道交通站點的產業植入”三個主題進行了互動探討,分別從產業基礎、政策基礎、人才基礎等方面全方位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提出了許多政策性建議。(葉曉東)
(新媒體責編:pl123456xx)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