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譚 文 革
有青山、綠水的地方是個好地方,若還有翠綠的荷塘、肥沃的農田、野生的藥材、寬闊的馬路、漂亮的村舍、整潔的村容、和諧的鄰里、多彩的文化,這樣的地方絕對稱得上美麗鄉村了,湖南省漣源市荷塘鎮就是這樣的地方。
初識荷塘鎮,還是1989年。那年7月我剛參加法院工作,被安排去邊遠的金石法庭,該庭管轄金石、常林、灌湄三鄉,這三鄉當時屬于山塘區,山塘區則是今荷塘鎮的前身。
1989年8月的一天,法院派法警老劉駕駛一輛敞蓬三輪摩托車送我攜帶鋪蓋去金石法庭報到,路過山塘區區公所所在地的集鎮即今天荷塘鎮,我當時的印象是熱鬧、繁華。此地有個法庭叫山塘法庭,在路過的那一刻,我突然有想法,希望能留在該庭工作,然而現實很骨感,我還得繼續往前走。
此后的一年多,我無論是去法院還是回老家,都必須路過山塘區的大集鎮,時間一長,我對此地越來越熟悉,也越來越喜愛,偶爾會作短暫停留,在路邊小店吃點什么。
不久我去斗笠山法庭工作,從此去山塘區或路過那集鎮少多了,但那里已給我留下深刻印記,再也忘不了。
1995年初全市撤區并鄉,山塘區七個鄉合并成兩個鎮,其中的山塘、古樓、塘灣三鄉合并為荷塘鎮,鎮名挺有詩意的,當然也名副其實。從此荷塘鎮迎來了黃金發展期,在歷屆黨委、政府的精心治理下,荷塘鎮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文化繁榮、民風淳樸、環境優美,各項事業齊頭并進、日新月異。尤其是今天的荷塘鎮,她更加美麗了,到處呈現出勃勃生機。
近幾年來,我的本職工作相對輕松了,我開始研究漣源地域文化,龍山文化是重點之一。我在創作靈感的井噴期,曾登一次龍山就寫出了6篇與龍山文化有關的文章,其中3篇發表在《人民日報》公眾號上。
漣源地處湖南的幾何中心,系湘中腹地。境內的龍山海拔1500多米,是漣源乃至婁底最高的山,其人文歷史可回溯至唐代初期,藥王孫思邈從陜西云游至漣源龍山,發現山上有許多北方沒有的名貴中藥材后,興奮異常,流連忘返,即在山頂岳坪峰搭蓬住了下來,掘井取水,種植藥材,懸壺濟世,一晃就是四年。古井今天仍在,一年四季仍有清泉涌出。
荷塘鎮地處龍山南麓,屬龍山藥文化的區域內,也可以說,龍山有部分是屬于荷塘的,因而荷塘鎮很自然地成了我重點了解的地方。
荷塘鎮面積近110平方公里,人口近6萬,交通非常方便,S210貫通西東,是傳統的農業重鎮。其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黃豆、油菜為主,水稻是大頭;主要經濟作物是中藥材,種植面積達8000余畝,產量近7000噸,主要品種有玉竹、百合、杜仲、玄參、芍藥、丹皮、白術、射干、金銀花、黃鸝芽等;主要礦藏有煤炭、金、鉛、鋅、銻、花崗巖等。荷塘地上地下到處是寶。
其中藥材在全國有名并遠銷各省,有部分銷還出口國外。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其中藥材原料很好;而中藥材原料之所以很好,是因為荷塘鎮的自然環境好,土質富含礦物質,且與經緯度、海拔等也有關,亦與全國有名的藥王山、養生之地、天然氧吧龍山有關。
此地經度為東經111度左右,緯度為北緯27度左右,土地肥沃,雨水充沛,陽光充足,植被茂密,加之又是丘陵地貌,非常有利于中藥材生長。即使人工種植的中藥材,因生長環境近乎自然,其亦有野生的特性。這不由讓人感慨,藥王孫思邈鐘愛的龍山是絕不會徒有虛名的。
歷史文化悠久的荷塘鎮至今仍保存了許多“活化石”。如戴家村的一棵古枸骨樹,經科學測定樹齡已有1100余年,樹干要兩三人才能合抱,今天仍枝繁葉茂,郁郁青青。又如禮左村的一蔸古黃鸝芽藤,大如喬木,至今已有370多年,每年都產出黃鸝芽茶,這應是漣源黃鸝芽的茶王了。這從另一方面印證,此地的先人們是熱愛生活、愛護環境的,崇尚道法自然。
荷塘的歷史文化底蘊極其深厚,若從藥王孫思邈所在的唐代初期再往前溯,可直達西漢初期。史書及湘鄉縣志記載,漢初始置連道縣,古縣城遺址在今楊市鎮,其轄區包括今荷塘鎮,南朝以后,古連道縣并入了古湘鄉縣。
古荷塘一地并入古湘鄉后,受其影響,耕讀文化開始興盛,家家戶戶對子孫后代既積極引導農耕,培養吃苦耐勞的品質,又非常重視讀書,增加知識和文化,因此這里出了不少杰出人物。荷塘可謂人杰地靈,英才輩出。
如晚清威震天下的湘軍右營統帥、浙江布政使李續賓,湘軍猛將、湖北巡撫、李續賓胞弟李續宜都是飽讀詩書、諳熟兵法、剛勇善戰的文武之才;當代著名數學家,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運籌學會理事長戴彧虹;中國著名專家、博士研究生、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司長肖渭明;中國著名詩人、國家一級作家、湖南省詩歌學會副會長龍紅年等等,都是地地道道的荷塘鎮人。
荷塘是一方養生寶地。據鎮黨委政法委員曾奇紅向我介紹,荷塘鎮的長壽老人很多,百歲壽星不少,最大的一位已近110歲。我分析,這應該有多方原因,如自然環境好,包括清新的空氣、清潔的飲用水,也許還與藥文化有關。有意思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衛健委副主任、中央保健委副主任(正部級)曾益新是原山塘區人,其老家離養生寶地荷塘鎮只有幾公里。
古時的荷塘,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同治·湘鄉縣志》記載有“富田市”,所謂“富田市”即今天荷塘鎮的富田橋村,因地處漣源藍田與雙峰永豐的交通要道上,也就是古驛道、古官道的重要驛站,加之還是明清兩代岳州至衡陽與長沙至寶慶兩條官道的交會點。由此可見當時富田橋及荷塘的興盛與繁華。
富田橋的豆腐干在清代是貢品,現是著名的荷塘特產,遠銷全國各地,富田橋的稈龍燈會起源于清代順治年間,當年盛極一時,清代著名“燒東御史”謝振定、湘軍將領李續賓、李續宜兄弟都曾舞龍舉燈于富田橋。我有緣兩次探尋富田橋的古石板街,那平整、光滑、長長的古青石板路仿佛仍在敘述著當年的繁華和熱鬧。
歷史畢竟東流水,未來始于今朝人。今天的荷塘鎮交化氛圍特別濃,不僅有龍獅會、燈會、讀書會、腰鼓隊、鄉村樂隊,還有詩詞協會、書畫協會、各類農藝協會等。所在地的高級中學漣源八中,教學質量高,學習風氣好,多年前還過出一位湖南高考文科狀元。
昨天我與同事們下鄉去荷塘鎮,辦完事已是下午五點多,路過鎮政府門口時,我突然想起多年前的年輕同事玉斌現在這里任黨委書記,決定去拜訪一下他,喝杯茶、聊一聊后就回縣城。玉斌非常熱情,知道我在探究漣源地域文化,又喜愛寫些文字,盛情邀我去錫三堂看看,我很高興答應了。
無須客氣,說走就走,我們一行輕車簡行,向目的地進發。小車行駛在寬闊而平整的鄉村公路上,路面干凈,幾乎沒有沙石和塵土,路邊或遠處的山均綠綠的,流淌的小河清澈見底,不時可看到漂亮的村舍,偶爾有幾棟高檔的農民別墅進入視野。
我最感興趣的并非村舍和別墅,而是那豐收的田野,因我的文字需要濃濃的鄉土氣息。我出身于農村,曾參與過近20年的農業生產尤其一年一度的“雙搶”,我在法庭工作了13年,對農村是熟悉的,也是喜愛的。
小車緩緩穿過一片很大的田野,和風一陣一陣吹過,田野翻起一輪一輪稻波,我突然想起自己多年前寫的一篇散文——《金色的稻浪》,只是這田野的水稻為一季稻,也叫中稻,現在正值成熟期,稻穗黃了,稻禾仍綠,給人以視覺沖擊:黃中泛綠,綠中泛黃。我細心觀察,整個田野竟沒看到一丘閑著的田。
田野里有條小河靜靜流過,山邊農舍旁有大片荷塘,荷葉綠綠的,密密麻麻,這里宛如唐代詩人白居易詩中的美景“楚城驛”:“荷塘翻露氣,稻壟瀉泉聲”。是啊,這里有田野,有荷塘,有稻浪,有流水聲,只因天氣太熱,露氣是沒有的。
不一會兒,我們就到達了錫三堂,眼前是一座座北朝南、三進五橫的大古宅。該古宅始建于清代咸豐年間,是湘軍猛將李續賓、李續宜兄弟的故居,現為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參觀了錫三堂古宅,我陷入了沉思:太平天國首領洪秀全組織農民起義,清廷派兵鎮壓,那么哪方代表正義呢?晚清政府確實很腐敗,應予以推翻,然而后期的太平天國也同樣腐敗,且非常殘暴,另有一個常被忽視的重要因素,洪秀全等人成立的拜上帝會實際是一個特殊的基督教組織,基督教是西方宗教,其組織性、滲透性、排它性、洗腦性均特別強,因此若從抵御外來宗教文化入侵的角度看,清廷派湘軍鎮壓太平天國的正義性也許更大一些。另從李續賓的角度看,他忠于朝廷,英勇善戰,以身殉國,這一點也是不容否定的。
不知不覺中天色已晚,我和同事們意猶未盡地踏上了歸程,晚霞中的荷塘鎮美麗、寧靜和祥和。我打開了車窗,輕柔的晚風吹來,讓人心身舒爽,思緒萬千。歷史上的荷塘雖有過繁盛時期,但畢竟已被歲月塵封;人們欣喜的看到,今天的荷塘人正腳踏實地、滿腔熱情的搞建設,他們不追求金山銀山,而執著于綠水清山,現在的荷塘鎮已是遠近聞名、名副其實的美麗鄉村。
“荷塘煙罩小齋虛,景物皆宜入畫圖。”荷塘鎮的每一片田野、每一口荷塘、每一段河流、每一個村莊、每一座山峰,幾乎都是一幅美麗的田園或山水畫,生活和工作在這里的人們是幸福的,我相信,荷塘鎮的美麗鄉村明天一定更加美麗。
(寫于2022年8月25日)
(新媒體責編:pl202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