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踐行中華傳統文化復興工程,響應健康中國戰略、獻禮黨的二十大,東方產業融合發展平臺攜手東方上醫、東方子謙幸福教育科技研究院、浦江書院、希言堂、國家中醫農業金山示范基地、首涵圓融中醫研究院、精草靈根、芯善睡、健者有方、大夢同圓、吃不胖星球供應鏈、坤覺文化、凈明素食館、美喵咖商業服務社等成員單位代表,以及眾多熱愛上海、熱愛生活、熱愛傳統文化、熱愛公益事業的各界人士,共同發起“樂上海•慶中秋”系列公益活動,同時揭開了上海首屆東方上醫文化節的序幕。
東方上醫融合發展平臺是在東方國學文化發展中心指導下,以北京首涵圓融中醫藥研究院為執行單位,聯合業界眾多公信力資源,共同打造的一個無我利他的公益平臺。平臺踐行中華傳統文化復興工程,發揚“三牛”精神,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爭當為民服務、無私奉獻的孺子牛;面對新發展階段的新挑戰新任務,爭當創新發展、攻堅克難的拓荒牛;面對民族復興偉大夢想,爭當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老黃牛。
東方上醫融合發展平臺、上醫學派發起人、上醫松筋術創始人譚清風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給大家分享了東方上醫融合發展平臺為積極響應國家倡導的“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這一健康理念,將遵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執中和諧”修身理念,圍繞身心健康,開展各種修心、養生、養老等非藥物自然方法和宣傳推廣工作。
正如東方產業融合發展平臺常務秘書長馬成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所言,本次中秋系列活動是在上海東方國學發展中心指導下發起的,旨在篩選和攜手企業家資源生態發展,合作共建融合發展平臺、為企業家生態發展賦能和助力,為上海人民辦實事,為后疫情時代譜寫幸福序曲。此屆浦江同慶中秋公益活動,為上海人民的浦江中秋將帶來一股清新的、有愛、有溫度的文化暖流。同時舉辦首屆東方上醫文化節啟動儀式等東方產業融合發展平臺中秋慶典活動月系列活動。活動時間將從2022年9月3日一直持續到2022年10月31日。馬成秘書長代表平臺誠摯邀請大家圓月圓夢,共建共贏。
應國家中醫農業金山示范基地項目的邀請,在中秋節這一天,東方上醫融合發展平臺攜手熱愛國學、中醫農業的智庫專家和企業家朋友,一起走進楓涇,點亮楓涇夜,許愿中秋節。
時維九月,初秋流韻渲染了歲月的芳華。萬物恰逢其時,拜月節奇遇園丁日,雙節翩然而至,歲月充滿收獲的盈然和欣喜。9月10日,首屆東方上醫文化節啟動儀式伴隨雙節幸福同至,東方國學發展中心智庫分享給大家美好心情:明月當空,指明家的方向;師恩如炬,照亮知識的殿堂。并祝天下所有的老師:節日快樂,身體健康!愿月光所至的大家庭,中秋如意,福耀綿長!
東方上醫融合發展平臺代表首先來到位于楓涇非遺文化城的浦江書院,和浦江書院師生一起參加書院拜孔禮儀式,浦江書院執行院長高子珊帶領大家一起誦讀張載先生的橫渠四句,橫渠四句是對萬世師表最好的敬意表達。與浦江書院的師生一起誦讀了《禮運大同篇》和《朱子家訓》,大家暢談耕讀文化的新時代所需。
浦江書院創始人王新華院長接受記者采訪時,祝福首屆東方上醫文化節隆重啟動,歡迎大家來到浦江書院,一起學習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生活中踐行傳統文化,以文化鑄造民族魂魄,以文化提升國民之素質,以文化堅定民族信仰。
我們一定要在生活中去秉承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做人做事的優良傳統。今天也是教師節,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人師者,一定是要銘記圣人,做人做事的智慧的教導。王新華院長提出的“修人生;,育民族魂魄”浦江書院創辦理念,給所有到場嘉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紛紛表示,傳統文化的傳承需要更多年輕人的助力,共同的關注教育,讓文化落地。
我們又到金山的國家中醫農業示范基地體驗了農耕文化。在金山政府領導下,目前綠油油的有機稻田即將迎來豐收的金秋,田間地頭的原汁原味、最原生態的蔬果讓大家流連忘返,特別是由吃不胖星球供應鏈獨家推出的、在上海市金山政府投資孵化的、獲得國家有機認證米的基礎上,研發的好吃不胖秘制養生米,它采用中醫農業古法種植、酵素灌溉進行種植,同時甄選生姜等天然養生食材有機結合秘制,深受有機健康生活方式的上海市民喜愛。東方上醫融合發展平臺企業家朋友和浦江書院的師生,一起體驗了好吃不胖秘制養生米,它潤滑香糯的口感,引得大家紛紛贊不絕口。
據國家中醫農業金山示范基地、艾藝種植專業合作社、芷馨農業科技負責人張雪萍女士介紹,“中醫原理技術方法農業應用(簡稱中醫農業)”,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勤勞和智慧的結晶,是農耕文化和中醫文化的融合傳承和創新發展,是博大精深、與時俱進、中國特色的生態農業。作為新農人,她熱愛中醫農業,熱愛自己的家鄉楓涇,愿意傳播中醫農業的東方智慧,愿意為更多的上海市民帶來綠色、健康、尊享的品質生活。好吃不胖秘制養生米消食解淤,易消化,去濕寒,促養生,適合不同年齡和群體食用。吃不胖星球平臺傾情投資的好吃不胖姜糙米中醫農業有機基地,將用鍥而不舍的工匠精神呵護地球母親的同時,打造中醫國貨食養系列產品,呵護快節奏的現代人的身體食養需要,這也是饋贈親朋的最佳禮物。
在楓涇古鎮、在田間地頭,東方上醫融合發展平臺的愛心企業家和浦江書院的師生們一起撿拾白色垃圾,留下他們保護古鎮生態環境的身影,成為中秋節最為靚麗的一道公益風景線。
在楓涇古鎮,東方上醫融合發展平臺朱子怡秘書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作為從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門走出來,一直致力于打造東方養生智慧與科技創新結合,特別喜歡楓涇古鎮的中醫農業特色。今后,我們將從產業融合、生態發展角度,利用平臺優勢資源,通過國學、中醫、心理學等各學科交叉融合,爭取盡早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在金山楓涇落地東方上醫耕讀文化基地,開辟康養旅游精品線路,為都市快節奏生活下奔波勞碌、身心疲憊的人們,創造一個身心靈修養之幸福家園。
楓涇古鎮歡迎東方上醫融合發展平臺一起共話中秋情,共商營商環境,共塑后疫情時代上海人民的幸福生活。為即將到來的2022金山旅游節獻計獻策,為楓涇這個“中醫小鎮”增添東方智慧新案例。
(東方產業融合發展平臺新媒體中心供稿)
(新媒體責編:pl202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