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與想像
Accidental & Imagination
華東師范大學設計學院影像藝術專業師生作品展
The Photography and Video Art Exhibition of Faculties and Selected Students of School of Design of ECNU
策展人:顧錚
Curator: Gu Zheng
執行策展人:鐘雨哲
Executive Curator: Zhong Yuzhe
策展團隊:姚榮、胡亦寬、黃鄭涵、喜瑪拉雅美術館展覽部
Curator Team: Yao Rong, Hu Yikuan, Huang Zhenghan, Curator Team of Shanghai Himalayas Museum
藝術家
曹雨晴、陳杰文、陳冠宇、陳靈芝、池永鑫、葛詩韻、胡亦寬、韓勝男、李晴、雷紫怡、林亞芬、羅子淵、凌茹懿、劉之悅、倪志琪、倪競睿、邱黯雄、沈翼、唐音婷、汪東立、吳憲、楊月林、姚榮、閆慶文、鐘雨哲、張藝泳、張子悠、劉育偉、張允耀、朱明玥、朱森杰
Artists
Cao Yuqing, Chen Jiewen, Chen Guanyu, Chen Lingzhi, Chi Yongxin, Ge Shiyun, Hu Yikuan, Han Shengnan, Li Qing, Lei Ziyi, Lin Yafen, Luo Ziyuan, Ling Ruyi, Liu Zhiyue, Ni Zhiqi, Ni Jingrui, Qiu Anxiong, Shen Yi, Tang Yinting, Wang Dongli, Wu Xian, Yang Yuelin, Yao Rong, Yan Qingwen, Zhong Yuzhe, Zhang Yiyong, Zhang Ziyou, Liu Yuwei, Zhang Yunyao, Zhu Mingyue, Zhu Senjie
主辦:華東師范大學設計學院
Organizer: The School of Design of ECNU
聯合主辦: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 Co-organizer: Shanghai Himalayas Museum
藝術總監 :魏劭農、沈其斌
Art Directors: Wei Shaonong、Shen Qibin
展期:2022年9月17日-2022年10月16日
Date: 2022.09.17-2022.10.16
地點:上海市浦東新區櫻花路869號4-A展廳
Address: Hall 4A, No.869, Yinghua Road, Pudong District, Shanghai
9月17日下午3時,《偶然與想像》華東師范大學設計學院影像藝術專業師生作品展在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舉行開幕儀式 。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戴立益教授,華東師范大學設計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魏劭農教授,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著名策展人顧錚先生,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萊維特和Shoshan夫婦,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館長沈其斌先生、喜瑪拉雅美術館學術副館長劉珍女士、執行策展人鐘雨哲先生及眾多各界嘉賓出席了開幕式并致辭。
此次展覽由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著名策展人顧錚擔任策展人,華東師范大學設計學院院長、教授、博導魏劭農和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館長沈其斌擔任藝術總監。展覽圍繞“偶然”與“想像”展開,“偶然”多體現在攝影的抓拍與紀實實踐中,而“想像”則是影像的建構與組織方式,制造具有想像力的“虛構”圖像,豐富攝影的藝術表現力。
作品展現了華東師范大學影像藝術專業近年的影像教育成果,是其專業的第一個“個展”。 參展藝術家來自影像藝術專業自2007年成立以來的優秀師生們,其中有知名藝術家、設計學院資深教師倪志琪、邱黯雄與姚榮。華東師范大學影像藝術的教學一直堅守“不僅是要提供技術解決的方案,更重要的是要和學生們一起來討論看什么、怎樣看以及如何成為一個影像敘事者的問題。”
副館長劉珍女士主持
開幕式由副館長劉珍女士主持,她特別指出喜瑪拉雅美術館與華師大設計學院淵源深厚,曾多次合作。2019年,華師大設計學院在喜瑪拉雅美術館舉辦了《2019屆畢業設計暨學院建院15周年特展》,以及反響空前的主題時裝秀。同年,喜瑪拉雅美術館攜手華師大設計學院及德國柏林藝術大學藝術學院舉辦了《以發為因》展,現場行為直指心靈,震撼感人。現在又再次攜手推出《偶然與想像》展,讓觀眾感受和品味影像藝術的魅力,以及華師大設計學院的教學成果。
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戴立益教授發言
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戴立益教授率先發言,提出自己對展覽《偶然與想像》的理解:實際藝術在主客觀之間關系中,更強調一種來源于客觀上升到主觀的并行關系 。設計學院里的一個專業(影像藝術專業)可以有能力在喜瑪拉雅美術館展出作品,離不開設計學院魏院長的領導。戴立益副校長與魏院長共同拜訪其他國家時,也深深的感到設計學院在人才培養方面,已經有勇氣、有實力跟國際對話。
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館長沈其斌先生發言
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館長沈其斌先生贊同美術館和華東師范大學“淵源深厚”,15周年學生畢業展走秀,驚艷上海,如今想起來仍舊很激動,心潮澎湃。此次合作的展覽,是一個能夠為美術館帶來品牌影響力的學術展,并且是一個由老師和同學共同完成的展覽。華東師范大學的老師和學生們的工作狀態很有感染力:兢兢業業、注重細節,注定了美術館和華東師范大學每次的相遇都會有火花。
華東師范大學設計學院院長、博導,魏劭農教授發言
華東師范大學設計學院院長、博導,魏劭農教授的分享圍繞兩個主題“感謝”和“回憶”。影像專業的創建與發展、此次展覽的舉行,離不開太多人的支持、辛勤努力還有包容。魏院長談到了早年受到安東尼奧尼影像作品的影響,思考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讓受教育者知道真理和真相,以及去探索真理的形象,不能用虛假的信息或者誤導。 專業創立初期幾位老師聚集在一起熱烈的討論,到今天新生力量教師的加入,影像藝術的魅力不但沒有減弱,而且有更多更好的發展。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著名策展人顧錚先生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著名策展人顧錚先生認為這是一個具有回顧性,同時也展現了當下最新的創作探索,以及教學成果的展覽。從影像專業的師生充滿活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整體的設計學院的理念和風氣。影像可以紀實,記錄這個時代的變化和發展。同時我們可以用真實的感情去面對,時代里的人可以表達對時代的理解。此次展覽中作品將記錄和表達兩個方面都做的圓滿。
華師大設計學院影像藝術專業的師生們為我們展示了影像藝術教學的實踐成果,也為我們思考何為攝影藝術、攝影教育如何實施帶來新的啟示。他們的作品涵蓋領域從紀實紀錄類到觀念類;媒介有傳統攝影,有實物與影像拼貼實驗的先鋒藝術攝影,還有影像藝術與裝置藝術;作品題材包括對當下國內與國際社會現狀的觀察、對人與自然與社會矛盾沖突的思考、對當代女性主義的認知、對親情對親密關系的理解、對科技與智能時代的展望與反思等。如此多姿多彩的學院派影像大展正在喜瑪拉雅美術館上演,喜歡影像藝術的朋友, 9月17日至10月16日,等你來看。
展覽作品
作品名稱: 《刺點》,2018,綜合材料作品介紹:藝術家倪志琪的《刺點》系列觸碰了污染這個話題,他選擇用塑料作為藝術媒介:通過對塑料廢品的回收,他成功地將垃圾轉化為美學藝術品,與此同時,從不忽視我們所面臨的環境問題的深度。作品名稱:《民國風景》,水墨動畫,4:3,14分27,2007作品介紹:民國是藝術家邱黯雄記憶中的黑白影像,充滿苦難和戰爭,也有風花雪月,才子佳人。他的水墨動畫《民國風景》里將時間的曲率折射到觀者的眼中,歷史分解成碎片,如水晶玻璃的光芒,好看而虛幻。
作品名稱: 上圖為《八寶辣醬》,藝術微噴,2009-2021;下圖為《寄生》,藝術微噴,2021
作品介紹 :《八寶辣醬》是藝術家姚榮在將近20年里在上海漫無目的看到并記錄下的畫面,沒有主題,沒有態度,沒有邊界,就像“八寶辣醬”這道菜一樣,五味雜陳,無法界定。藝術家姚榮的另一組作品《寄生》視覺呈現是一系列裝裱于畫框之中的攝影書籍封面:姚榮利用影像處理技術,使自己的原創作品無限貼合于原書籍作者的拍攝風格。原創作品寄生于那些已經存在的社會及時代意義之中,打破慣著借助圖像了解行為和事件的習慣,反思隱藏在圖像背后創作者身份及話語的權威性。
作品名稱 :《藝術家助手》,敘事片,60分,2018
作品介紹: 藝術家胡亦寬的影像作品《藝術家助手》呈現的是三個年輕人(兩男一女)在給一個影像藝術家做助理期間的一些日常碎片。藝術家所擁有的工作室(鄉村別墅)坐落于城市郊外。他本人從未出現——只通過網絡——與工作生活在里面的助手們保持聯系。在這個小集體里,沒有上下班,私人與公共空間的界限變得模糊了......
作品名稱: 上圖為《動物園》,藝術微噴,2017;下圖為《人物園》,藝術微噴,2017
作品介紹: 藝術家鐘雨哲的《人物園》探討了社會和人類的關系:它也強有力地在生理與心理方面影響著人們,就像動物園如何控制和影響著動物一樣。而在《動物園》中,畫面中并沒有動物,藝術家通過長曝光手法在時間屬性的作用下幫助動物們完成了“逃亡計劃”,只留下一座座空無的牢籠及生存場景,以此表達動物為自由而逃生的烏托邦式理想。
朱明玥,2018級,藝術微噴,2019-2020
池永鑫,2007級,藝術微噴,2015
陳冠宇2019、林文靜2020、王文清2019、姜玥萱2020、劉之悅2020、劉心怡2020、雷紫怡2020、魏子凡2020、徐抒暢2019、徐潤澤2021(mfa)、金芷晗2019、鄒樂晨2019、鄭沁然2019、王旖雯2019,《生澀的閑逛》,6'27'',2021
開幕現場
左一:華東師范大學設計學院院長、博導,魏劭農教授
左二:執行策展人鐘雨哲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邁克·萊維特先生
左起:參展藝術家姚榮,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著名策展人顧錚先生,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館長沈其斌先生,華東師范大學設計學院院長、博導、魏劭農教授,執行策展人鐘雨哲,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戴立益教授
美術館團隊合影
策展人
顧錚
著名攝影理論家、策展人、
攝影師、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華東師范大學設計學院介紹
華東師范大學設計學院核心教育理念是“人文設計”:將設計與人文、自然、科技及商業相融合。以”國際設計院校聯盟”的成立、本科與研究生國際雙學位聯合培養項目的專業全覆蓋為基礎的國際化辦學和以項目實踐為載體的產學研結合教學內容與模式的建立,是設計學院近年來在教學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標志性成果。
華東師范大學設計學院堅持以需求、問題、目標、過程與結果為基本導向,創建了全新的“1+1+1”的設計教學及人才培養模式和體系,即課程體系、教學模式、教學質量管理體系改革+國際化辦學+以項目實踐為載體的大學生雙創平臺建設。經過多年的實踐積累,取得了一系列實質性的成果,無論是在學生作品的國際獲獎、國際頂級專業大展的參展、本科生國際著名藝術與設計院校的碩士錄取率,還是在學生的創就業率、設計專利的獲得、設計成果的市場轉化率、學生參與學院重大的科研及設計項目人數等方面都名列國內藝術院校的前列。
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介紹
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2005年成立,是從事藝術收藏、展覽、教育、研究與學術交流的民營非營利藝術機構,是中國民營美術館的代表之一。
美術館著力于推進中國當代文化藝術的發展,發掘新興的藝術力量,支持獨立的學術研究,發展面向社會的藝術教育功能,加強與國際藝術的交流與合作。美術館旨在以現當代的語境來重塑中華文明的復興,打造全社會的美育課堂。
自開幕以來,美術館先后舉辦了,原研哉設計展、托尼•克拉格:雕塑與繪畫展、系列水墨展、奧弗- 勒路石個展、 約翰•莫爾繪畫獎展覽、肖恩•斯庫利個展、邁克爾•克雷格-馬丁個展等,并參與了馬拉喀什雙年展、利物浦雙年展、 光州雙年展、威尼斯雙年展等項目中的展覽或活動。
(新媒體責編:pl202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