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蘇州信邁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邁醫療")國際首創/全球領先、用于治療高血壓的腎神經標測/選擇性消融系統注冊臨床試驗方案(SMART Study: Sympathetic Mapping/Ablation Renal nerves for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Trial; NCT02761811,以下簡稱"SMART試驗")刊登于國際知名心血管轉化研究領域期刊《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Translational Research》(JCTR) [1]。
共同通訊作者 :"信邁醫療"創始人江蘇省人民醫院王捷教授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霍勇教授
共同作者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孫寧玲教授 、國內著名心血管界/統計學界權威姚晨教授、陳明龍教授、殷躍輝教授、江洪教授、閻小妍教授
"信邁醫療"的腎神經標測/選擇性消融系統是在經皮腎動脈去交感神經射頻消融術(RDN)治療高血壓領域里中國學者首次在國際知名心血管專業期刊上發表的原創設計臨床方案。SMART試驗由霍勇教授、孫寧玲教授和葛均波院士牽頭擔任主要研究者。
霍勇教授霍勇教授
"SMART試驗是世界上首個在RDN治療高血壓領域中將標測與消融相結合的研究,理念先進、設計嚴謹,使用中國原創的器械和設備,將引領全球該領域的研究和產業發展。"
孫寧玲教授孫寧玲教授
"SMART試驗設計了藥物復合指數作為主要終點以回答器械治療高血壓后,患者服用抗高血壓藥物是否變化的重大臨床問題。試驗中嚴格監控了受試者的服藥依從性;可溯源上傳的電子血壓測量系統保證了診室血壓數據的可靠性。這一試驗的學術前瞻性、科學先進性、嚴謹和可靠性,都是無可質疑的。"
葛均波院士葛均波院士
"勿容置疑, 腎神經標測/選擇性消融技術世界領先,希望能夠成為國際上運用RDN治療未控制高血壓并在術中評估RDN效果的風向標。"
腎神經標測 /選擇性消融的理論基礎和研究證據
目前無論何種能量源的RDN治療高血壓總體臨床有效率大概在60%-65%之間,這是由于腎動脈周圍分布著不同類型的神經,但目前的RDN治療高血壓的臨床實踐中還無法對可能導致血壓升高的腎交感神經進行準確的標測。正是基于這一重要而未滿足的臨床需求,"信邁醫療"王捷教授團隊發明了腎神經標測 /選擇性消融技術,構建了堅實嚴密的專利體系和研發了與之配套的腎神經標測/選擇性消融系統。
解剖學研究證實[2],腎動脈周圍的神經中約73.5%為交感神經,這類神經在標測中稱為"Hot Spot(熱點)";有17.9%為副交感神經(也稱"交感抑制神經"),稱為"Cold Spot(冷點)";另有8.7%為"Neutral Spot(中性點)"。殷躍輝教授和王捷教授團隊的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多個國際著名專業期刊上,如Hypertension,Journal of Human Hypertension和Current Hypertension Reports 等[3,4,5], 并被JACC(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上由國際知名權威所發表的RDN專題State-Of-Art Review所引用[6]。
進一步生理學研究發現,若對這些不同類型的位點進行電刺激,刺激Hot Spot時會導致血壓的升高,刺激Cold Spot時會導致血壓的降低,而刺激Neutral Spot則不會出現明顯的血壓變化。
組織學研究結果也證明,腎臟動脈周圍的神經分布與強刺激反應點(Strong Response Site,SRS,即對腎神經進行電刺激時收縮壓最大升高幅度>10mmHg的位點),弱刺激反應點(Weak Response Site,WRS,即對腎神經進行電刺激時收縮壓最大升高幅度≤10mmHg的位點)直接相關,強反應點所鄰近區域內的神經數量、神經橫截總面積都顯著多于弱刺激點周圍的神經。
關于 SMART試驗
"信邁醫療"所研發的腎動脈標測射頻消融導管和配套使用的標測射頻消融儀(腎神經標測/選擇性消融系統SyMapCath®™ /SymPioneer®™),將引導、造影、刺激、溫控消融和手動灌注等功能融于一體。腎神經標測/選擇性消融手術從腎動脈遠端開始,逐點實施電刺激/標測-消融-再刺激/確認的手術步驟,在腎動脈內予以電刺激時監測血壓/心率的變化,若血壓/心率上升,則被視為熱點可以進行消融,否則就轉移到下一個位點。每次消融完成后均進行后刺激證實消融是否完全;通過上述方法從腎動脈遠端至近端逐一位點進行標測和消融,以達到靶向性的去除腎交感神經,保留其它類別神經、并在手術臺上即時驗證手術效果的目的。
基于上述創新概念、理論基礎、實驗證據、設備以及方法,王捷教授團隊與霍勇、葛均波、孫寧玲、陳明龍、江洪、姚晨、殷躍輝、盧成志、閆小妍等教授 合作,設計并牽頭組織了SMART試驗。
SMART試驗是一項前瞻性、多中心、單盲法、隨機對照研究,旨在驗證新型腎神經標測/選擇性消融系統治療高血壓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臨床注冊試驗。試驗使用的腎神經標測/選擇性消融系統可標測腎交感/副交感神經位點,選擇性地去除腎交感神經,可在術中即時判定手術效果、確認是否有效地去除了腎交感神經。試驗入選的220例服用至少兩個抗高血壓藥物28天后,血壓仍未控制的患者,被隨機分配到RDN手術組(n=110)或Sham手術組(n=110)。試驗采用雙臨床終點設計,主要終點包括術后6個月診室收縮壓(SBP)達標率(<140mmHg)和服用抗高血壓藥物的復合指數。SMART研究是目前RDN領域中唯一能回答高血壓患者接受RDN手術后可以少服用多少抗高血壓藥的前瞻性大規模臨床研究。這一先進的理念由"信邁醫療"在全世界首次提出,該創新學術理念和設計近年來已被歐美學者和國際大型臨床研究所采用,其中美敦力也引入藥物負荷指數(Drug Burden Index)來分析其SPYRAL HTN-ON MED研究結果[7],信邁醫療曾邀請國內著名心血管界/統計學界專家就美敦力運用"勝率"并引入藥物指數分析"Spyral On-Med"研究結果進行了解讀(點擊查看)。藥物指數這一突破性臨床主要終點設計理念非常契合中國的臨床實際需要,因為我國高血壓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普遍不良,在臨床試驗中極難管控入選患者對抗高血壓藥物的自行加減,若照抄美敦力的試驗方案,可操作性不強,會有極大的風險。SMART試驗的臨床方案依據真實世界復雜的臨床實踐場景,規定了試驗過程中患者所服用抗高血壓藥物的種類、劑量、生產廠家(由"信邁醫療"供給全部藥物),和需調整藥物時的加減規則 (見下圖),并運用LC-MS/MS方法嚴密監測了患者在試驗過程中的服藥依從性[8],從而排除了抗高血壓藥物對RDN手術效果的干擾。其符合臨床實際、嚴謹科學的方案設計和嚴苛的操作規程保證了SMART試驗的超高質量。
SMART試驗歷時約六載,在全國十余家頂尖三甲醫院的大力支持下,于今年2月份已完成全部220例患者的入組,并已于8月份完成全部患者術后6個月的隨訪。期待SMART試驗研究結果早日發表,進一步夯實和完善基于中國的RDN治療高血壓的證據鏈,向世界展示中國的高質量原創研究結果,為全世界高血壓患者帶來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
此次SMART試驗臨床方案在JCTR上的發表,代表著"信邁醫療"在RDN治療高血壓領域所開展的臨床研究進一步取得了國際學界的認可,鞏固了SMART試驗在解剖學、生理學、組織學和臨床循證醫學上的地位,在完善腎動脈標測/選擇性消融治療高血壓證據鏈的工作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在RDN治療高血壓的臨床研究中具有顯著的意義,是中國學者在該領域所做出的又一貢獻。
中國原創,做 RDN循證發展的引領者
現階段RDN學術發展領域中,相關循證醫學的許多領域尚屬"無人區",SMART試驗的設計與開展是中國醫生、學者們確能開拓新領域、新概念的又一次實踐證明。
無論是從技術平臺構建、臨床研究設計到手術方法,SMART試驗的每一個步驟、每一處細節都是由中國醫生和專家主導,此項研究的順利開展表示中國高血壓診療專家們正在RDN領域發出自己的聲音和建立基于中國研究的新概念,不僅走在了世界前列,并正在以堅實的科學證據奠定我國學者在這一領域的領導地位 ,期望在將來有歐美同行在該領域中引證基于中國臨床研究的工作、數據、證據和指南。
關于信邁醫療
"信邁醫療"是專注研發與應用突破性創新微創介入技術治療心血管和呼吸領域重大疾病的國際領先公司。擁有處于不同階段豐富的產品管線:其國際首創/全球領先、用于治療高血壓的腎神經標測/選擇性消融系統SyMapCath®™/SymPioneer®™,有望于2023年經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而獲得NMPA批準上市。其用于治療重度哮喘的經支氣管鏡射頻消融系統Elation®™,是該領域中唯一獲NMPA批準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的產品,有望于2024年獲批上市;其所研發的全球首個治療早期肺癌、經支氣管鏡的Precisely Controlled, Hypertonic Solution Assisted RF System("澤丹"系統)已在澳大利亞完成First in Human(FIH)臨床研究,并新近在第32屆歐洲呼吸學會(ERS)年會上公布了"澤丹"系統治療早期肺部腫瘤的初步有效性和安全性結果。
"信邁醫療"依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專業化人才團隊、以顛覆性的微創介入治療技術與世界著名的臨床科學家和研究者相合作,"從中國撬動全世界",志在將中國原創顛覆性產品服務全球患者,已成為有源微創介入方法治療心血管和呼吸領域重大疾病的國際領跑者。
(新媒體責編:pl202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