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輔導發現,很多時候,孩子明明讀了一些書,又好像沒有讀。一本書讀不進,讀不懂,不愛讀,讀了也不會用,讀了也不會說。督促到最后,孩子既沒玩好,也沒學好。那么,如何才能幫助孩子攻克各種“閱讀難題”,培養孩子愛上閱讀的習慣呢?猿輔導今天來為大家一一解答。
閱讀可以建立孩子牢固的語言基礎,并且奠定了孩子對世界豐富的感受,這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保冬妮的一貫觀點。孩子的語言是分年齡段來發展推進的,兩歲是詞匯爆發時期,四歲是對音韻感覺最敏感的時期,六歲時孩子的語言能力跟成人已經沒有太大分別了,但猿輔導認為,并非所有孩子都能按時發展到這一步。一個在成長過程中很少溝通,很少聽到故事的孩子,他的語言發展很大概率是遲緩的,這就會出現,表達能力差、性格封閉、孤僻等一系列問題。
因此,猿輔導建議,在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家長一定要與孩子一起閱讀,建立孩子牢固的語言基礎。同時,讀書可以奠定孩子對世界豐富的感受,進而促進表達。而培養孩子的感受應該從小做起。4歲,在孩子的音樂感、音韻感最強的時候,最好讀童詩、兒歌這類帶有音韻性的文字,孩子在韻律之中就能慢慢了解“情感”是什么。長大后多多旅行,出去走走,讓孩子在與自然親近的過程中“直接感受”,而豐富的感受正是寫作的基礎。會說、會感受,才真正會寫,這才是孩子閱讀的意義。
現如今,大家都在談“深度閱讀”,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深度閱讀”到底是什么?孩子是否需要“深度閱讀”?中國童話大師蕭袤老師認為“深度閱讀”就是“反復閱讀”,孩子要“有選擇性的深度閱讀”。
孩子隨便翻翻書,不愿意細讀,甚至讀書不到3分鐘,有時候不一定是錯的。這首先要看孩子讀的書是否值得深度閱讀。猿輔導認為,有些書天生就只適合粗略一讀,隨便翻一翻就好。但是水滸傳、紅樓夢等經典名著適合反復研讀,面對這樣的書,才應該要求孩子“深度閱讀”。在選對適合的書后,深度閱讀要求我們“反復研讀”并且“邊讀邊寫”。
反復研讀,在不同人生階段引發不同的思考,這便是“深度閱讀”的核心。同時,猿輔導建議,家長可以要求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必須要做旁注、做點評,長短不限,讀后感也是很好的選擇。這樣的閱讀能夠直接指向“寫作”,孩子的寫作能力會有明顯進步。所以說,“找到對的書”“反復研讀”“邊讀邊寫”,這不僅能培養孩子深度閱讀的能力,更是將孩子的閱讀與寫作直接掛鉤的橋梁。
毛姆說過: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閱讀并不能直接告訴我們如何考試、如何生活,但它能讓我們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想到別人想不到的。閱讀不是學生的專屬,而是一件貫徹終生的事情。在無數個普普通通的日期里,猿輔導也期待與你一起,用閱讀裝點生活,用思考建筑世界。
(新媒體責編:pl202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