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在咸安區賀勝橋鎮濱湖村到鎮區的通村公路上,筆者看到,這里的通村公路寬敞平坦,刷黑的路面顯現出幾分莊重。
隨行的咸安區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干部李德華對筆者說,農村公路三分建,七分養,養路甚至重于建路。過去,很多村路建成后后期管理與養護難度較大,區農村公路養護部門建立了長效養護機制,積極探索養護管理新模式。
據了解,今年,區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部門在咸安區政府、區交通運輸局的指導下,結合交通相關政策法規,聯合區、鎮、村三級聯動,對于鄉道與村路,改革了考評辦法,出臺了《咸安區農村公路養護考評辦法》,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區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所與各鄉鎮簽訂了鄉村路養護管理考評辦法,規定平時加權平均值占60分,年終考評加權平均值占40分的百分制考核機制。達到85分以上的鄉鎮為優等,給予相應獎勵;75分-85分之間的為中等,不獎不罰,養護費用正常撥付;60分-75分的鄉鎮按80%撥付;60分以下者原則上不予撥付。這樣改革,能夠充分做到獎勤罰懶,獎優罰劣,充分調動各鄉鎮對公路養護管理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
吃過午飯,稍事休息,賀勝橋鎮黨委委員李智陪同筆者行走在寬闊平坦的鄉村道上,欣賞這里的美麗鄉村路。分管全鎮交通工作的李智,對于公路養護措施與細節,如數家珍,指著面前整修一新的通村公路,他說路面如何清掃,路牙如何維護,路邊雜草如何修剪,巡路工三天一大檢,每天一小檢等等,業務非常熟練。
賀勝橋鎮地處咸寧市北大門,與武漢市江夏區毗鄰,鎮區版圖面積88平方公里,享有“六線貫南北,一湖連長江”交通區位優勢。下轄賀勝、濱湖、桃林、黎首、萬秀、黃祠、花坪7個村和1個社區,全鎮轄區內共有農村公路116條,養護總里程155.6公里,養護任務艱巨。
據了解,今年5月份開始,賀勝橋鎮本著“三分建,七分養”的原則,對各村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機制進行了改革,具體采取對外承包的方式,將全鎮農村道路養護業務外包,對于眾多具備相關資質的養護企業,鎮里采取公開競標,通過層層把關,最終與第三方中標方簽訂養護合同。清掃業務只與承包方掛勾,每月按養護標準進行考核。并且鎮里對第三方承包方還制訂了按百分制以罰為主的靈活機制,規定80分以上為優秀,免除罰則,80分以下者按每分扣500元的方式,一次性處罰額度以5000元封頂,低于60分者不再續簽承包合同。新的營運與考核方式激發了養護企業與養護工人的熱情,從今年5月開始至今,每月考核第三方皆在90分以上。
新的考評辦法大大提高了養護成效。新辦法專業性更強,責任更明確,業務開展充分根據各村實際情況,因地制宜,一鎮一策,一鎮一特色。保潔員不僅承擔各條鄉村道路的養護,而且負責各個村灣的垃圾清運,這樣還能達到一村一風景的影果。
今年9月16-17日,由省交通廳委托路況檢測機構赴咸安區開展的全省性、常規性檢測中,賀勝橋、官埠橋、高橋三鎮代表全區參加了本次檢測,三鎮農村公路養護改革運營模式與效果位于全省前列,受到檢測組一致好評。
下午四點許,筆者驅車來到離賀勝橋鎮約20公里路程的官埠橋鎮,欣賞這里的美麗村灣路,現場為筆者拍了幾張公路照片的官埠橋鎮農村公路養護站干部李建軍,詳細介紹了該鎮農村公路養護三字經:“養”、“管”、“建”。
李建軍說,鎮里按“三分建,七分養”這個總原則,把養路放在首位,并且加大力度,體現養路的重要性。今年,在區交通運輸部門的指導下,鎮里成立了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站,成立了路長制領導小組,在全部養護實行外包的同時,由各村聘請護路員,利用愛國衛生運動,組織村(社區)一級志愿者參與農村公路養護,作為城郊村,在配合全區創文活動中,實現了全民參與的養護新業態;再說“管”,這里的管其實還是養的一部分。為此,在區交通運輸局及區農村公路養護部門的指導下,鎮里建立了考核機制,由鎮級對村級進行考核 ,按季考核,對所有行政村抽取某些路段突擊考評,按季度評分作為下個年度養護資金撥付的依據;
李建軍在談到“建”的問題時,他說建與養相輔相成,在建中養,在養中建。官埠橋鎮將“四好農村路”標準,與農村產業緊密結合起來,從而改善發展環境,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具體推出“鄉村振興與產業結合”:在官埠橋鎮雨壇垴村的“劍春”茶產業基地,筆者看到連片的茶園望不到邊。據悉,這是2015年官埠橋鎮幫村里引進的鄉賢回鄉創業,投資400多萬元開發出400多畝優質茶園。產業發展了,路修通了,并且護路保暢,自然就促進了鄉村振興;
“鄉村公路與全域旅游結合”:借助本土如聶洪鈞故里名人效應,開發紅色旅游,促進交通發展;“文化產業與人居環境相結合”:以官埠橋鎮作為咸安區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這一契機,引進項目開發恒大養生谷和原鄉小鎮等,達到人在車中坐,車在畫中游的效果。其中重點修通了一批民生路、致富路、生態路,并且實現了這些美麗鄉村路的養護管理新模式:縣有路政員,鄉有監管員,村有護路員的“三員”制度。(記者龍從智 通訊員李德華 李智 李建軍)
(新媒體責編:pl202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