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中國夢”被定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國人民心中。中國夢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根本歸宿也在于人民,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成功。每一名中國人又都是中國夢的筑夢人,只有每個人都把個人夢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夢想中,“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奮發有為的姿態,苦干實干、不懈奮斗,凝聚起圓夢的強大力量。
而山東光彩教育集團創始人、教育專家張時仲,正是這偉大筑夢路上的領路人之一。張時仲,現擔任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理事、山東省光彩事業促進會常務理事、全國百所院校名譽校長、中國西部教育顧問、中國知名社會活動家、貴州省畢節試驗區教育顧問、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教育顧問、曲阜師范大學名譽校長、山東光彩教育集團董事長。
秉持光彩初心,勇闖創業之路
談及為何會加入光彩教育事業,張時仲回憶道:“我的父親是四十年的老教師,母親是村支部支部委員、婦女主任。我在高中畢業后便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那時,原以為可以倚靠知識改變學生命運,但是每個月微薄的工資,讓自己一度陷入了困境和思考,面對身邊諸多需要幫助的人,我困惑了:即便傾盡自己所有,又能幫助到多少人?”加之家里兄弟姊妹眾多,當時的家庭經濟比較困難,張時仲選擇辭去教師一職,毅然決然地踏上了艱難的創業之路。
創業之初,他做過批發,住過條件艱苦的廉租房。這一路雖然充滿艱難困苦,但張時仲依舊沒有忘記要去幫助旁人的初心,他每年都堅持去看望貧困家庭和敬老院的老人。為了將這份初心繼續堅持下去,張時仲在2005年創辦了山東光彩教育集團。山東光彩教育集團是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的重點扶持企業,在中共中央統戰部光彩事業指導中心、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中央智力支邊扶貧協調小組和各級領導指導下,秉承光彩事業精神,履行光彩事業賦予的人才培訓和勞動力轉移工作職責,并結合中央智力支邊扶貧辦公室專家顧問組關于:“把智力支邊扶貧工作和光彩事業結合起來”的構想,充分發揮東部地區職業教育的資源優勢和就業空間,積極開展東西部地區職業教育的合作與交流,帶動西部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和推動西部人口到東部就業。
如今,山東光彩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經營甚廣,包括了國際貿易、教育、食品、技術指導等等方面,貫穿社會服務領域,同時又與技術科技領域相融合,打造出一套獨特的全方位并行的商業模式。在其中,光彩國際在教育行業也大放異彩,為教育事業付出了自己的一份力,同時各個領域一起發力,也拉動促進了經濟增長,為民營企業經濟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可以說,正是光彩國際這種不執于一隅,多元化發展的精神鑄造了如今的輝煌,也將愛心播撒五湖四海,造福各地社會百姓。
教育事業先鋒,全心服務人民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從“一個都不能少”的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
張時仲作為光彩事業的先鋒者之一,他始終踐行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從始至終走在消除貧困的路上。張時仲介紹道:“自覺自愿、量力而行,互惠互利,義利兼顧是我們的原則,我們既要體現中華民族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又要遵循了市場經濟的規律,順應了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戰略,做到切實有效的扶貧”,他二十多年來踏遍新疆、青海、四川、內蒙古等十幾個省區,累計為老少邊窮地區免費培養專業技能人才16萬名。除此以外,張時仲還先后參與到老少邊窮和中西部貧困地區投資開發、國企改革改組改造和安置下崗職工再就業、三峽庫區移民和產業結構調整、國土綠化和生態治理、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等重大戰略項目之中,百廢待興之地重現了昔日輝煌,也為各地區百姓帶去了溫暖與愛意,真真切切做到了為人民服務!
光彩星星之火,亦有燎原之勢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的強大需要大眾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更需要把職業教育和智力扶貧結合實實在在地下沉到各個貧困地區中去。張時仲說道:“在這個變革的時代,我有一種情懷,想為中國職業教育和扶貧上貢獻一份力量,甚至一定程度上推動這種引領和改變,做一塊促成中國夢的墊腳石,當然也希望成為奔跑在前的核心人物。我們這個時代點點滴滴的進步都是人們用汗水澆灌出來的,在奮斗中釋放青春激情,就能用一個個鮮活的青春夢想支撐起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宏大敘事。”
從兢兢業業的民辦教師到不分晝夜奮戰在光彩事業一線的教育人才,張時仲投身光彩事業的二十多個年頭來,從未停止探索和前進的腳步,沒有誰的幸運是憑空而來只有當你足夠努力。你才會足夠幸運這世界不會辜負每一份努力和堅持時光不會怠慢執著而勇敢的每一個人。加入光彩事業的第一個十年,張時仲的精力重點放在創辦實業和參與調研光彩事業的扶貧上面,這個時期的多方面積累卻為他之后的事業準備的條件、奠定了基礎。而第二個十年,張時仲潛心探索的“訂單式辦學”模式、新時期職業教育改革暨勞動力培訓轉移安置“自行車理論”,自然成了他致力做光彩事業的引擎。展望下一個十年,張時仲將繼續扎根光彩教育事業,幫助更多的人獲得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培養和發散更多的優秀人才,同時帶動更多的企業家都出來為社會做貢獻!(文/李纖慧)
(新媒體責編:pl202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