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學生班組成員在檢修車底。
北京南動車運用所供圖
設計壽命提高,車體空間增大,按時速350公里試驗運行,列車運行阻力下降7.5%以上,人均百公里能耗降低17%,車內噪聲下降1到3分貝……作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甫一問世,就成為舉世矚目的“高鐵明星”。
作為一項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從設計、調試到運營、檢修,“復興號”凝結著無數人的智慧和汗水,其中包括許多普通科技人員。日前,記者探訪了“復興號”背后的一群“小人物”——北京鐵路局北京南動車運用所的“90后”大學生班組,走近這些給“復興號”做體檢的“高鐵醫生”。
現 場
車頂車底甚至電茶爐,都要眼到手到
7月13日22點,北京鐵路局北京南動車運用所。室溫高達45攝氏度。涂裝著紅色線條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沿著軌道緩緩駛入檢修線車道。
一部對講機,一支手電,一把標尺,帶好了檢修器具,劉玉冰就和同事們一起開始了緊張的工作。他所在的一級檢修班組每個人都有編號和明確的分工:1號、2號負責車內設施、司機室設備、車載信息系統、車頂設備檢查及相關性能試驗;3號、4號負責車體、裙板、底板、轉向架、鉤緩連接、制動、車端連接等檢查,2名輔助人員協助檢查。“我們是團隊作戰,配合很重要,一個錯也不能出。”劉玉冰介紹。
“復興號”CR400AF型動車組每運行6000公里或48小時,都要進行一次這樣的“一級檢修”。這對于保證列車安全穩定運行十分關鍵。
按照一級檢修流程,要先檢查車內裝置,查看車身兩側,隨后是車底和車頂。“復興號”有很多與“和諧號”不同的構造,對檢修人員的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在制動試驗操作中,某些項目要求操作精度精確到秒,稍微不注意就會導致試驗無法通過,這在以往其他動車組的制動試驗上是沒出現過的。
劉玉冰今天是3號,要進行車底檢修作業。按照要求,檢修人員必須對每一個螺絲、每一個軸承進行檢查,“眼到手到”,親手觸碰確認。地溝里通風差,上方還有動車組設備散熱,格外悶熱,而車體距地溝底部又有一定的高度,想看清車底零件是否移位,他不得不雙腳站在地溝兩側的水泥臺階上,仰起頭來。額頭上豆大的汗水一下子就滾進了眼睛,生疼。上上下下,這樣的動作劉玉冰每天都要重復幾十次。
條件再艱苦,劉玉冰也會嚴格遵守檢修流程。“地溝檢查時,要以車底中心線為界,各自檢查一側設備,前后間隔不超過3米。中心線部位處需檢查部件,3號、4號均需檢查。”
每天3個班組,50個人,要檢修52組車,每組車標準的作業時間是4個小時。除了“復興號”,劉玉冰和同事們每天還要承擔多種型號動車組的檢修任務,從車頂高壓部件受電弓,到車底走行部的轉向架,甚至車內的座椅、燈管、空調、電茶爐,都要眼到手到。管路連接是否松動?螺栓有沒有破損?某些部位的檢修還要做好相應的記錄……車行萬里,事無巨細,這群“90后”小伙子硬是練就了一身“繡花”功夫。
從地溝里出來,劉玉冰淺藍色的工作服被汗水浸成了深藍色,眼鏡上也結了一層霧,他擦了擦滿是油污的手,笑著說:“我們有句話,叫‘晚7點到早8點,修車人想著坐車人多一點’。”
講 述
馬桶堵了就用手處理
講述人:任偉霞(北京動車段黨委助理員)
劉玉冰所在的一級檢修車間“90后”大學生班組,是我們動車段人員配置的一個創舉。他們綜合素質過硬、成長快、扛得起擔子,目前“復興號”的一級檢修就由這個班組來承擔。
這個班組的班組長叫韓朔風。雖然來這里工作只有4年的時間,他卻已經是個經驗豐富的“老班長”了。平時夜里的檢修任務重,班組長必須做好周全的計劃準備,首先要獲悉動車組一級檢修任務之外的普查項點和引繼故障;其次要對檢修作業人員做好統籌安排,卡控時間節點;此外,還要隨時做好班組各崗位的后備支援。
在檢修項目中,更換雨刷器是件麻煩事。前擋風玻璃距地溝底部有三四米的高度,檢修員必須系上安全帶吊起來操作,十分辛苦。檢修班組里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動車組雨刷器壞了,必須由班組長親自上手維修更換。一天夜里,1號作業者突然發現動車組雨刷器折斷。電臺剛響,韓朔風一看計劃,發現該車是一場聯檢車,庫內檢修的時間非常緊張。他立即跑到工具室,二話不說,系上安全帶就爬了上去。更換雨刷器的過程非常辛苦,韓朔風個子又高,最后幾乎把整個身體都“扔”在了光滑的車頭上。車間潮濕悶熱,動車組車體上又盡是霧水,等雨刷器換完了,韓朔風的衣服也已濕透……
現在是空調故障的多發季,也是檢修任務的重中之重。排除一個空調故障最少也得一個小時,如果判斷不明,檢修方案不準確,動車組占用股道將對后續動車組的檢修作業造成更大壓力。為保障動車組安全正點出庫,班組成員認真學習那本比字典還厚的作業指導書,刻苦鉆研工藝,空調檢修技術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保證了暑運期間旅客方便出行。
動車組的衛生間檢修又苦又累,最讓人頭疼。但就是這樣的苦活累活,這些“90后”大學生也能頂上去——旅客隨手扔的方便面叉子等雜物堵住馬桶,管路狹窄,很多時候他們只能用手來處理。有一次,衛生間墻壁的管路發生了崩裂,小伙子們打開墻壁木板后,最后也是用手一點點把污水淘了出來。
這個班組的成員大部分家在外地,家住河北邢臺的焦騰飛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妻子是位護士,平日工作也很忙,孩子還不到一歲,焦騰飛經常是下了夜班,直奔車站回家,一覺醒來,又是直奔車站上班。兩地奔波“雙城生活”,卻無怨無悔,他常說:“坐上回家的動車,經常一看見車身上噴涂著CRH380AL—2563的編號,我就很自豪,因為這車我修過!”
對 話
進來檢修的幾個小時,關系到旅客平安出行
記者:跟“和諧號”動車組相比,檢修“復興號”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韓朔風:其實跟“和諧號”比起來,檢修“復興號”作業量小了很多。舉例來說,過去的CRH系列動車組有5動3拖、6動2拖等多種動拖比,動車檢修相對繁瑣,拖車檢修相對簡單,現在的“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統一確定為4動4拖,總體的任務量就降下來了;過去的動車組底板上有上萬個螺栓,作業量很大,現在“復興號”采用了抽拉式的底板,暴露在外的螺栓很少;車體寬了,“和諧號”采用的站臺補償器就取消了,車門檢修也方便多了;空調機組由底部移到了頂部,吸進去的灰塵就少了,等等。“復興號”有很多這樣的巧妙設計。
陳剛:過去不同型號的動車組存在很多差異,不能實現互聯互通,難以相互作為備用,也給檢修帶來很多問題。比如,檢修維護零部件沒有統型,備品備件品種多,檢修維護復雜。動車組每天上線運營,我們每天都要檢修,零部件損耗或壞掉,就要及時更換。從前,我們段配有多個車型,同一種零件就要準備多種型號,成本高,還占地方。但是對于“復興號”來說,這些問題就不存在了。
記者:檢修“復興號”的工作壓力是否小了?
王鐵柱:事實上壓力更大了。“復興號”有一個檢修特點,叫專人專修,就是由我們這個班組來做。雖然只有2個標準組的任務量,但因為是新車型,很多新問題過去都沒有遇到過。鐵路總公司雖然組織過專門針對“復興號”檢修任務的崗前培訓,但感覺真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能參與到“復興號”的檢修保障任務中來,大家都感到很光榮,無形中也給自己“加了點壓”。
記者:在檢修線,幾乎每天重復相同的工作感覺枯燥嗎?
李成磊:我們這個工作的一大特點就是重復性強,按部就班,但要精益求精,就得勤動腦、多動手。車和人一樣,都得有個互相適應磨合的過程。比如新來的“復興號”,我們就必須下一番功夫來摸透它的“脾氣秉性”。車開進檢修車間雖然只有幾個小時,出去卻得跑幾千公里,關系到成千上萬旅客的平安出行。每次想到這一點,我就覺得要想做好這份工作,還要在一遍遍的重復中摸索出“新門道”。
記者:你們沒有節假日,平時也是“黑白顛倒”,這樣的工作節奏能適應嗎?
劉玉冰:不僅沒有節假日,而且越到節假日,我們越忙。因為要保證運力,需要增加一些臨客。春運的時候,一晚上就要檢修80多組車,班組里不少人除夕都是在車間過的;平日里0點到3點一般是人睡眠質量最好的幾個小時,但在我們車間,這卻是最忙碌的時段,加班到中午也是常事。但是一路走來,大家沒什么怨言。做一份工作就肩負一種責任,這幾年,中國的高鐵發展很快。作為一線職工,我們感到光榮,更不敢有絲毫的懈怠。還是那句話,要把工作做好,就要“眼到手到”。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