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電 近日,克而瑞研究中心第十二屆地產金融形勢發布會、"易居-沃頓"中國房地產商業精英高級研修班暨CREDIA 2015年度峰會在廣州舉行。來自學界、地產界、投資界的精英匯聚一堂,周其仁、Sam C">
1月13日電 近日,克而瑞研究中心第十二屆地產金融形勢發布會、"易居-沃頓"中國房地產商業精英高級研修班暨CREDIA 2015年度峰會在廣州舉行。來自學界、地產界、投資界的精英匯聚一堂,周其仁、Sam Chandan、任志強、周忻、潘軍、丁祖昱、陳啟宗等業界業內人士作了演講。
投資生產小年,銷售豐收大年
2014年四季度,中國房地產行業在930新政之后,迎來多重政策利好的疊加作用,在調控手段由強轉弱的微妙時刻,新政下的中國房地產何去何從成為業界普遍關心的話題。
對此,任志強表示,目前商品房庫存量巨大,行業將會進入1年左右的底部徘徊周期。 與此同時,“從數據來看,經濟增速與城鎮居民收入增幅均呈下降趨勢,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負面信號。”對于房地產最關心的投資問題,任志強指出,在投資中國家固定資產下降的同時,最重要的是民間固定資產投資也在下降。
正如北京大學教授周其仁所言,如果經濟也像這樣失速持續下降,而不是一個波動的過程,就會比較麻煩。他指出,盡管今年沒有出臺任何關于房地產的宏觀政策,但去年國五條等相關限制政策,在后續發揮了作用。通常政策出來之后并不是馬上發酵,而是有一段時間。“以糧食打比方,今年糧食比去年糧食少了一點,但是歷年來的第二高峰,并不是災年,仍然是一個豐收的好年。”任志強如是說。
大企愈強,“小”企愈精
在2014年,中國各房企都實現了較快的業績增長。對此,克而瑞信息集團董事長丁祖昱認為,“房企都是很拼的,做得非常不錯。”事實上,克而瑞研究中心12月31日剛剛發布的《2914年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排行榜TOP100》報告顯示,2014年房地產企業集中度繼續大幅提升,TOP10、TOP20和TOP50的金額和面積集中度上升幅度均高于前幾年, TOP100企業金額和面積集中度分別達到38.37%和22.43%。“而且出現了兩家2000億的公司。今年房企銷售排行榜擴展到100強, 76位以上的企業銷售金額都在百億以上。“
隨后,圍繞2014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排行榜榜單,丁祖昱分享了自己的見解。第一,入榜的企業門檻還在上升。第二,入榜企業集中度加速上升。他分析認為,從業績來看,典型房企的業績都是平穩增長的。房企去年總體來說完成度還是相當不錯,而且越來越注重質量增長。第三,是跑贏大市的企業。對此,丁祖昱用兩個企業作為例子,2014年恒大業績增長了37%,富力地產增加了30%,皆跑贏了大市。
而一些企業則有意“做小”。從行業角度看,這些企業規模并不小,然而在新的時期與規模相比,強調做精,從企業健康程度來說比過去更高。“融僑是福建企業當中利潤率最好之一,運營相對來說比較穩健。星河灣雖受到自身和市場影響,但也越做越穩健。而建業也能夠在一個河南做到150億以上的銷售額,實屬不易。”丁祖昱說。
O2O時代,“守正出新”聚焦細分市場
2014年,中國的互聯網經濟由量變走向質變,無數企業嘗試通過O2O的方式重塑傳統行業。“O2O應該是2014年-2015年出現頻次最多的詞匯,核心就是線上線下一起‘搞’,就像一個大眾的情人。”易居中國董事局主席周忻形象地將O2O稱為“大眾情人”,從彩生活、叮咚小區、滴滴打車,到黃太吉、雕爺牛腩、榮昌洗衣、寵寵熊等,各行各業的O2O創業者在一步一步、一步兩步地尋找O2O步伐,并將2014年視為O2O元年。
不過在周忻看來,僅就房地產互聯網的O2O已經是過去的一個時代了。“2014年不是房地產互聯網的O2O元年,而是成果之年。在這一年當中,樂居上市了,花樣年上市了,這意味著中國房地產行業的O2O已經完成第一步。”
“O2O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模式,各種各樣的方式,只要是線上線下就可以繼續做,這就是O2O。”而在后O2O時代,周忻認為“守正出新”會是制勝法寶,易居將在牢牢守住房地產服務根本之柱的同時,圍繞細分市場做出更多新的嘗試。
(新媒體責編:news)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