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金溫鐵路籌建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合影。第一排左起第三位就是胡顯欽。
沐浴著清晨的陽光,58歲的俞紅光扣緊襯衫上的紐扣,戴著遮陽草帽,走進了溫州市鹿城區六虹橋路上的金溫鐵路溫州西站貨場。過去的十八年,每個工作日的早上7點50分,俞紅光都會準時來到這里,沿著周邊的十二座貨倉走一圈,確認各種設備設施正常運行后,再去辦公室開始工作。這里是溫州重要的鐵路貨運樞紐,糧食、鋼材、食品等重要民生、生活物資從四面八方匯聚到這里,再通過汽車運送到千家萬戶。同時,一列列滿載溫州皮鞋、服裝、配件的火車從這里出發,奔向全國。
遠處,一列列白色的高鐵動車飛馳穿梭,橋下的老金溫鐵路好似一位長者,承載著歷史的車輪,沿著甌江水岸繼續前行。
從無到有,百姓期待
清晨七點多,火車的一聲長鳴將人們從睡夢中叫醒。溫州火車站的站臺上,開往貴陽的K944次列車已經整裝待發。旅客放好行李,準備開啟26小時的長途旅行。如今從溫州到貴陽,可以選高鐵,也可以乘坐K944次這樣的“綠皮車”,細細領會旅行中的美景。
“以前溫州交通極為不便,對外幾乎‘無路可走’,我到省城去開會,先要坐一天一夜的船到麗水,再坐一天的汽車到金華,最后才能搭上火車到杭州。”原溫州市副市長、如今已經95歲高齡的胡顯欽對曾經的一幕幕記憶猶新。
在擔任溫州市副市長前,胡顯欽長期在建設部門工作,深知溫州百姓對建設鐵路的急迫需求。“新中國建立后不久,金溫鐵路一度被列入國家‘二五’計劃,時任溫州建設局局長的胡顯欽曾參加線路勘測和可行性研究,“起初鐵路已經在金華和麗水間修了78公里,后因種種原因而停工,好夢難圓。”
1984年,溫州列入沿海開放的城市之一,交通日益重要。同年,胡顯欽遞交了一份《籌建金溫鐵路的報告》。“我們提出‘強干弱支,固本簡末,先通后備’的方案,以此降低造價,同時由國家、省、地方多方集資修路。”
1985年,胡顯欽帶隊趕赴香港招商引資。“當時對方因為項目投資金額大、回收期過長等原因,拒絕了投資邀請。”后來,在時任溫州市市長劉錫榮等人的努力下,請到南懷瑾的幫助,籌資難題最終解決。1991年9月,國家計委批準浙江省與香港聯盈興業有限公司合資建設金溫鐵路的可行性報告,開創了我國引進外資建設地方鐵路的先河,也成為我國第一條股份制地方鐵路。
地形復雜,圓夢路難
從溫州站始發,金溫列車一路向西,途經雙嶼、江南村后進入青田溫溪鎮,遠處的甌江若隱若現。
這眼前的景色,對胡顯欽的內侄,今年86歲的俞永輝來說,熟悉無比。1992年12月18日,金溫鐵路開工儀式在浙江縉云仙都隧道工地舉行,浙南人民苦苦期盼的鐵路夢終于要實現了。金溫鐵路全線長251公里,共有橋梁135座,隧道96座,從溫州出發,沿途主要經過青田、麗水、縉云、永康、武義,共設27個車站,最終在金華東孝站接入浙贛鐵路。
從地圖上看,金溫鐵路沿線經過丘陵山川,河網遍布,地質條件差,要修鐵路,著實不易。尤其是金溫鐵路溫州段,線路已經開工建設九個月了,總工程師一職卻還空缺著。作為土生土長的溫州人,俞永輝對金溫鐵路也傾注了大量的感情。1993年,時任溫州公路總段總段長的俞永輝臨危受命,奔赴金溫鐵路溫州段任總工程師。“地方修建的鐵路,在技術、人力等支持上都不如國家干線,更缺乏經驗,整個金溫鐵路溫州段的建設幾乎就在摸索中前行。”
“溫州靠海,市區大片的海積平原,而金溫鐵路溫州段有四分之一屬于軟土路基,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在淤泥上修路。”俞永輝回憶說,“幾次工程中遇到險情,哪怕是半夜三更,都要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睡覺都是提心吊膽。”克服重重困難后,1997年7月26日,金溫鐵路全線鋪通。
兒子接班,三代情緣
1998年6月11日清晨,溫州火車站內鑼鼓喧天,擠滿了人群。剪彩儀式上,俞永輝帶著兒子俞紅光一起見證這個里程碑式的時刻。早晨七點整,伴隨著一聲長鳴,由溫州開往杭州的604次“海鶴號”列車載著數百位旅客緩緩駛出車站,溫州人從此坐上了火車。
今年72歲的李洪芬是那趟首發列車的正司機。“握著操縱手柄,望著窗外呼喊的人群,當時心情真是激動,自己的家鄉終于通上了火車,很榮幸能作為首發列車的司機駕車前行。”略顯斑白的兩鬢,并沒有抹去他二十年前的記憶。“當時的首發列車,從溫州站出發后,每經過一個地方,站臺上都擠滿人群,尤其是麗水、永康更是人山人海,金溫鐵路通車對這些沿線城市來說,也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
1995年4月18日,李洪芬作為鐵路部門支援金溫鐵路建設發展的技術人員調派到金溫鐵道公司,駕駛著火車頭,運送等待鋪設的鋼軌。時間長了,他也開始熟門熟路,哪里需要減速,哪里要加油,腦海中早已有一張地圖。“青田到麗水間彎道多,曲線半徑小,需要經常控制車速保持平穩;永康到武義間有較長上坡,載重的貨物列車需要開足馬力……”李洪芬只要看一眼沿途的景色,便能知道身處金溫線何處。
身處改革的潮頭,浙江經歷了翻天覆地的巨變,而這些年來發生在金溫鐵路的變革,李洪芳也看得一清二楚。他翻出了幾本不同時期的火車時刻表:原先金溫鐵路剛開通,一天只有兩對客車,一對是溫州到杭州、一對溫州到金華。“后來沿線客流開始旺盛,旅客列車逐步增多,最多的時候能有十幾對列車。”
不僅客流增長迅猛,貨物運輸也逐步增加。2001年4月6日,金溫鐵道公司開通了溫州西站至莫斯科直達國際集裝箱專列,溫州的服裝、鞋包可以直接走出國門,通向歐洲。見證這一切的,正是俞永輝的兒子俞紅光。在金溫鐵路開通的第二年,他接過了老爸的接力棒,來到了金溫鐵路溫州西站貨場,成為基建管理負責人,繼續著這段難舍的鐵路情緣。“我剛來的時候,只有4座囤放貨物的貨倉,后來貨物量遞增,就開始擴建,如今總共有12座貨倉。”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