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煤、電、油、氣、運等多部門協同發力,全國能源保供穩價已取得階段性成效,能源供需緊張形勢有效緩解,全國電力供應恢復常態化運行。11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11月份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加強統籌協調,推動保供穩價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全力以赴確保經濟社會平穩運行、確保能源安全保供、確保人民群眾溫暖過冬。
煤炭增產增供措施落地見效
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9月以來,國內煤炭價格持續上漲,屢創歷史新高。為確保煤炭安全穩定供應,確保人民群眾溫暖過冬,發展改革委迅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會同有關方面扎實做好增產增供,緩解市場供需矛盾,并及時開展煤炭價格調控、煤炭企業生產成本調查和價格督導,促進煤炭市場回歸理性,促進煤炭價格回歸合理區間。隨著相關措施逐步落實,成效日益顯現。可以從產量、存煤、價格三個方面來看。
一是煤炭產量較快增加。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0月份全國煤炭產量3.6億噸,同比增長4%。從調度情況看,11月以來煤炭產量仍在穩步增長。二是電廠存煤持續提升。10月份以來,統調電廠供煤持續大于耗煤,存煤加快回升,11月14日,電廠存煤1.29億噸,月底有望超過1.4億噸,目前可用22天,較9月底增加9天。其中,東北三省統調電廠存煤超過1400萬噸,比9月底提升1倍以上,可用天數達到31天。三是煤炭期現貨價格大幅回落。10月19日以來,鄭商所動力煤期貨主力合約連續多日下跌,11月15日收于809.6元/噸,較10月19日高點1982元下跌59%;秦皇島港5500大卡動力煤現貨平倉價降至1095元/噸左右,降幅超過1000元/噸,晉陜蒙主產區煤礦坑口價降至900元/噸以下。
在今年第一輪寒潮來臨之前,我們就提前采取針對性舉措,予以有效應對,寒潮期間煤炭供應平穩,寒潮后煤炭產量迅速回升。隨著全國煤炭產量和市場供應量持續增加,電廠供煤、存煤和港口煤炭場存水平還將進一步提升,今冬明春煤炭安全穩定供應能夠得到可靠保障。
孟瑋說,下一步,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發展改革委將進一步發揮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部際協調機制作用,在前期工作基礎上,加強統籌協調,推動保供穩價各項工作落實落地,全力確保經濟社會平穩運行,確保能源安全保供,確保人民群眾溫暖過冬。一是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督促核增產能煤礦按照核增后的生產能力組織生產,督促復產煤礦穩產達產。二是加強煤炭中長期合同履約監管,進一步提升履約水平。三是加強運輸協調,確保煤炭運到需要的地方。
有專家認為,“燃煤之急”雖得以緩解,但其中暴露的能源結構過于依賴煤炭、發電以火電為主、新能源發電量占比仍較低等長期存在的問題依然存在。深刻認識做好能源保供工作的重要意義,全力擔起能源保供的政治責任,必須要有全局視野。事實上,能源保供與遏制“兩高”項目、強化能耗“雙控”并不矛盾,目的正是保證經濟平穩運行和高質量發展。
提前鎖定天然氣保供資源
海南,我國首個自營超深水千億方大氣田——“深海一號”11口深水氣井均已全部投產,預計保供季內達到產量峰值。
天津,一艘滿載液化天然氣的運輸船在天津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靠岸,近1億立方米的運輸量能夠滿足北京市一天的用氣需求。
受寒潮影響,今年冬天,北方地區的供暖季提前到來,國內天然氣冬季保供已全面啟動。截至目前,全國已提前鎖定天然氣冬季保供資源1750億立方米左右,超過去年全年消費量的一半。從天然氣儲備情況看,供暖季全國可形成儲氣量270億立方米以上,目前各大地下儲氣庫已基本完成注氣,為冬季調峰保供做好準備。此外,全國所有省區市柴油庫存均已超過7天,預計仍將穩步增長。
國家發展改革委預計,今年供暖季全國天然氣總體呈緊平衡態勢,局部時段、部分區域供需矛盾突出。下一步,他們計劃高峰期組織“南氣北上”,增加北方地區取暖用氣的資源供應。此外,已制訂每天3億立方米的“壓非保民”預案,必要時將有序啟動,確保民生用氣需要。
新聞發布會上,孟瑋也介紹,11月7日以來全國天然氣日供應量達到10億立方米以上,比去年同期增加約1億立方米。面對本次寒潮天氣,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組織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國家管網公司,把做好應對工作作為對今冬明春天然氣保供能力的一次測試,綜合采取有序動用管存氣、啟動地下儲氣庫開采、定向增供燃氣發電等措施,保障了天然氣供應的平穩有序。
目前北方地區已開始進入供暖季。受當前全球天然氣供需形勢緊張、氣價暴漲影響,今年供暖季全國天然氣供需總體緊平衡,高峰時段部分區域供需矛盾可能較為突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發改委將充分發揮同各地、各有關部門和企業建立的天然氣保供日調度機制作用,扎實做好各項保供工作,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確保合同嚴肅執行。重點是督促供需雙方嚴格按合同保障供用氣,對民生用氣全部納入合同,確保足額供應。
二是組織全力增產增供。重點是推動企業大力提升勘探開發力度,促進國內氣田安全滿負荷生產,全力增加國內資源供應。
三是加強重點地區保障。加強對北方取暖地區的供氣保障,高峰期通過組織“南氣北上”、加大儲氣動用等多措并舉,增加北方地區資源供應,對供應偏緊地區加強調度保障。
四是穩定民生用氣價格。督促各地和相關企業嚴格執行天然氣價格政策,保持民生用氣價格基本穩定。
五是做好精準有序“壓非保民”準備。組織各地和相關企業扎實開展“壓非保民”預案演練,制定可實操的壓減工作方案,確保一案在手、隨時可用,堅決做到“壓非保民”“限氣不關閥”。
央企業亮實招助力保供
為打好打贏今冬明春能源保供攻堅戰,國務院國資委近期舉動頻頻,多措并舉推動中央企業千方百計組織生產,調動一切資源擴產增銷保供。在此指引下,中央企業主動擔當,在能源保供工作中發揮央企壓艙石作用。
“10月18日至31日,累計運輸煤炭1315.6萬噸,非天窗日均煤炭運量達到103.3萬噸,較本月前期日均增加9.4萬噸,煤炭運輸保供工作高效有序進行。”國家能源集團朔黃鐵路調度指揮中心的早交班匯報會上傳來了好消息。
經調查發現,10月份,國家能源集團共完成煤炭產量5064萬噸,首次突破5000萬噸大關;11月3日,日產量達177.1萬噸,再創歷史新高。
華電集團重慶分公司同樣全面履行今冬明春能源保供央企責任,按照“四明確、三落實、兩確保”工作思路,第一時間成立“電煤保供黨員應急小組”,采取“兵分兩路、齊抓保供”模式,開足馬力組織電力生產和電煤供應。委派專人駐守煤源地隨時掌握礦方生產、存煤質量、數量及運輸情況,加強過程管控,有效保證電煤在中轉階段的質量與效率,確保電煤“買得來、運得進、用得上”。
數據顯示,10月份重慶電網共安排發售電量計劃80.3億千瓦時,實際完成88.19億千瓦時,計劃完成率110%,其中統調主力煤機發電量計劃26.51億千瓦時,實際完成32.34億千瓦時,計劃完成率122%。重慶分公司全月采購電煤15.58萬噸,10月底庫存22.53萬噸,按近30天平均日耗量可用33天,位于重慶區域各主力火電廠首位;完成發電量5.37億千瓦時,計劃完成率219%,比月度計劃超發2.92億千瓦時。
同樣令人驚喜的是,國投交通保能源運輸亮出了實招。國投交通以河北交通廳在國投曹妃甸港召開煤炭運輸保供穩價專題會議為契機,要求相關港口企業梳理查找煤炭運輸堵點和難點,暢通保供綠色通道。
其中,兩家下水港口(國投京唐港、國投曹妃甸港)商討與煤炭、電力企業簽訂保供穩價誠信經營承諾書,提前與客戶對接,確保電煤、長協煤船舶優先靠泊、優先搶裝,有效縮短了靠泊裝船時間,提升了保供速度;兩家上水港口(國投湄洲灣港、國投欽州港)認真踐行集團港電協同戰略,全力服務集團電廠需求,加強與監管部門協調對接,節約查驗時間,優先接卸電廠煤船。
糧食供應安全穩定
今年我國夏糧產量2916億斤,增產59.3億斤,早稻產量560億斤,增產14.5億斤。從秋糧生產看,雖然河南、山西、陜西等地受嚴重洪澇和干旱影響,秋糧有所減產,但其他糧食主產區大多實現增產,尤其是東北地區增產較多,秋糧豐收已成定局。全國糧食產量將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為國內糧食市場供應奠定堅實基礎。從糧食儲備供應看,總量充足。政府儲備規模穩中有增,結構和布局不斷優化;企業商品庫存增加較多,小麥和稻谷商品庫存均同比增加50%以上,防范風險能力有效增強;36個大中城市主城區及市場易波動地區的地方成品糧油儲備達到15天及以上市場供應量。
“為確保糧食安全穩定供應,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糧食產購儲加銷體系。”孟瑋說,實施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和現代種業提升工程,打牢糧食生產基礎;完善糧食生產支持政策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加大獎補力度,讓農民種糧有錢掙、讓主產區重農抓糧不吃虧;堅持并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繼續對種糧農民實行補貼,擴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范圍;堅持分品種分區域施策,靈活安排政策性糧食投放,適時采取針對性措施加強調控;指導中央和地方各級儲備企業把握好輪換節奏,切實發揮儲備吞吐調節作用;開展重要農產品國際合作,推動進口來源多元化,改善進口商品供給,推動國內市場供給優化。
(新媒體責編:qiaoyidan)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