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浙江自貿區今年跨境貿易多項經濟指標不降反升,1—9月新增各類企業4977家,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幅110.9%,跨境人民幣結算額848億元;實現大宗商品交易額4150億元,其中油品交易額3150億元;實現保稅燃料油供應320萬噸,外輪修理產值45.6億元,國際石化基地及項目投資額259億元。1—8月,浙江自貿區外貿貨物進出口總額816.53億元,增長97.3%。
成績可喜,來之不易。
今年以來,舟山市積極主動做好“六穩”工作,堅決落實“六保”任務,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發展,按照穩企業、增動能、補短板、保平安的要求,切實做到見行、見事、見成效,使自貿區各項工作蹄疾步穩。
推陳出新 制度創新樹樣板
近年來,舟山相關部門以制度創新為抓手,全面推進各項工作。
優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舟山基于聯通國家25個部委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底版,于2018年率先創新船舶通關“一單多報”改革,將過去4套系統4次申報優化為一次填報,海關、邊檢、海事等部門并聯審批、即時反饋。每單數據從1113項壓縮到338項,處理時間從16小時減少至2小時以內。以一艘30萬噸油輪為例,申報時間少1天,就可節省相關費用8萬美元。
首創無紙全流程通關。為解決電子與紙質材料并存的問題,舟山主動爭取國家部委授權浙江自貿區先行先試,取消原有紙質單證97種,實現了船舶進出境、引航調度、燃油加注、物料補給、清洗倉等全流程無紙化通關,從原先至少跑14次減少到“最多跑1次”。創新成果被國家口岸辦稱為“舟山樣板”。
創建大數據平臺。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與江海聯運中心信息平臺互聯互通,舟山累計歸集涉海、涉江、涉港、涉船數據160多萬條,涉及數據項3000多個,口岸監管單位、引航調度部門、物流運輸企業、沿江沿海港口碼頭等進行數據共享80多萬條。目前,舟山數字口岸已具有運輸工具、貨物倉單、稅費支付、企業資質等16大類和保稅油加注“一口受理”等4大項特色集成功能,初步建成了覆蓋跨境貿易管理全過程的“一站式”服務平臺,并在不斷延展“數字口岸”生態鏈。
首推船舶通關一體化。針對各口岸大量的重復申報查驗等問題,去年9月,舟山率先提出船舶(含人員)長三角通關一體化暨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改革,獲國家口岸辦等三部委鼎力支持。
作為試點,舟山聯動寧波、江蘇張家港開展先期探索,通過系統對接實現數據復用互換,數據從338項減至57項,申報時間從過去1小時減至5分鐘。
今年4月,經國家口岸辦同意,該經驗做法進一步擴大到天津港口岸,5月1日起在全國推廣。
據了解,在浙江自貿試驗區形成的123項創新成果中,國務院向全國復制推廣的10項制度來自舟山口岸部門。
開拓進取 能源貿易迎突破
今年7月上旬,國家商務部批復同意賦予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下稱“浙石化”)成品油非國營貿易出口資格。這是全國首個成品油非國營貿易出口資質,此舉也意味著浙石化成為五大央企(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以及中航油)之外首個獲此授權的民營煉化企業。
浙江自貿區掛牌以來,圍繞“131+X”工作扎實推進,而成品油出口一直是油氣全產業鏈的瓶頸制約。此次浙石化獲得成品油出口權,意味著浙江自貿區油氣全產業鏈又一個重要環節被打通,補齊油氣全產業鏈短板。
能有這樣的結果,離不開浙江省和舟山市相關部門的努力爭取。
自浙石化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落地以來,成品油出口成為舟山市重大課題。為尋求突破路徑,舟山市穩妥推進成品油出口體制改革,多次向浙江省商務廳、國家商務部建議“支持浙江自貿試驗區適度開展成品油出口業務,允許浙江自貿試驗區內現有符合條件的煉化一體化企業開展副產的成品油非國營貿易出口先行先試,酌情按年度安排出口數量”。
舟山市主動參與浙江自貿區賦權26條的前期謀劃,將賦予浙石化成品油出口權寫入《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油氣全產業鏈開放發展若干措施》,并于3月26日獲國務院批復。
疫情暴發后,全球原油市場油價一度跌至谷底。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浙江省市相關部門毫不松懈,緊緊抓住原油市場的窗口期,與國家商務部等部門保持良好的信息溝通。他們向上及時報告浙石化一期產能釋放和市場流通情況,向下準確把脈浙石化原油流通各環節以及副產品成品油(汽煤柴)銷售情況,為浙石化爭取成品油出口時間和機會。
上半年,浙石化進口原油900萬噸,生產低硫燃料油38.2萬噸,出口20.5萬噸。除了成品油出口資質以外,進口配額、出口配額等關鍵性政策均獲得突破。
同時,舟山市加快推動原油進口企業申報和運營,不斷擴張船供油市場主體。該市物產中大首家原油非國營進口牌照正式運營,推動中石化中海設立舟山子公司,拓展燃料油及物料供應業務強化船供油行業監管。
舟山市還積極修訂《國際航行船舶保稅油經營管理暫行辦法》,出臺《國際航行船舶保稅油經營企業考核暫行辦法》《保稅燃料油混兌調和試點企業認定程序指引》,制定《浙江自貿試驗區大宗商品物理混兌貿易管理辦法》和《舟山市成品油零售經營管理辦法》等,強化油品事中事后監管。
記者了解到,舟山市正在謀劃區域能源貿易結算中心建設,近日已出臺《方案》,計劃到2025年,打造一個萬億級的能源貿易結算中心,推動跨境人民幣結算量突破2500億元。
多措并舉 產業集群初形成
10月30日,記者在普陀馬峙島上看到舟山萬邦永躍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簡稱“萬邦永躍”)的船塢內一片忙碌。數名工人正操作10余組綠色修船新型裝備,對一艘大型散貨船進行船殼除銹作業。這里沒有傳統船廠特有的嘈雜,不見漫天的揚砂、漆霧、粉塵,映入眼簾的是整潔有序的廠區。
4年前,萬邦永躍自主研發的除銹設備投入實戰,解決了超高壓射流完成船殼局部除銹的世界修船瓶頸難題。隨著新設備的應用,越來越多的外國船東選擇將滾裝船、郵輪等高附加值船放到萬邦永躍來修理。據統計,今年前9月,舟山萬邦產值同比增加30%,凈利潤同比增加60%。
目前,舟山全市“綠色修船企業”達到9家。1—9月浙江自貿區修理外輪1407艘,產值45.1億元,同比增長37.3%。
這是浙江自貿區緊扣“船舶、船東、船員”主題,推進國際海事服務取得新成效的一個縮影。
今年,為支持發展舟山跨境貿易新產業,舟山口岸各部門出臺通關監管創新舉措21項,在發展保稅油加注的基礎上,拓展了物料供應、船員換班等一站式綜合服務,全國首創在單一錨位對一艘國際航行船舶提供整套海事服務,“通關+作業”時間由原來的3天縮短到25.5小時,媲美新加坡。
1—9月,舟山海事服務(包括保稅油、船舶維修、船用物料備件等)出口約占全市外貿貨物出口總額的53%,成為拉動外貿出口的主要引擎。保稅船用燃料油直供量完成325.9萬噸,同比增長17.7%,約占全國總量的30%,供油量保持逆勢增長。
2019年,舟山外輪供應貨值突破22億美元,連續兩年成為全國第一大加油港,躋身全球第八。今年1-9月,舟山全市實現外輪供應貨值17.1億美元,其中物料供應貨值完成5億美元,油料供應貨值完成12.1億美元。
在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舟山市發布《錨地國際航行船舶物料供應操作指引》,引入風險評估機制,全面恢復錨地海事服務。
除了以上工作,舟山市今年還加快推進產業鏈招商。他們圍繞海事服務產業鏈條,進一步細化招商要素圖,主攻國際船級社、國際船舶總代、船舶供應服務企業或機構。今年上半年,舟山共引進海事服務企業38家,包括知名國際船舶總代邊航(香港)有限公司(Ben Line)、中國規模最大國際海員輸出機構之一華洋海事中心分支機構,累計200余家,初步形成集群效應。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