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重要的是行動,不是口號。說廉,不可回避的就是要在工作中去踐行、在行為中去體現。蓮花的君子風范受世人景仰,不是花影綽約,不是清香宜人,更多的是它生長的過程中能出淤泥而不染。
在當前持續的反腐倡廉的大環境中,社會上出現了一種極具欺騙世俗的現象,即“無為”而廉。“無為”而廉有廉的表象而為廉的實質,這是極有害的一種作為。表面上它迎合了大環境的“廉”,面子工程足、形象特征到位,但為廉而廉的結果是辦事推諉不擔責、謀事太極不著邊、決策高度九天外、落實問題踢皮球。什么事情不做,這樣確實能達到一定的廉的效果,它用“為無”出世避開了一些能腐敗的環境。但“廉”是入世之物,與出世不同。出世是清清世界,它無塵無垢無欲無念。入世中有欲念、有利益,有貪嗔怨恨、有愛恨情仇……而廉是人在世俗中的一種修為。因此,不做事談何廉?
談“無為”而廉先談談“無為”是什么?“無為”最早出現在老子《道德經》中,無為而治的體系最早也是從老子那里來的。但老子的“無為”是在當時戰國時期那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中提出來,它是想通過無為的方式給飽經戰亂的民眾以喘息的機會,讓民眾能在自然的環境中休養生息,而不需要當時的統治階層過多的干預而提出的一種管理模式。每一時代的思想家根據當時的科學水平而接近客觀真理,因此任何一個哲學命題都有其時代的特性,“無為”在當時是針對“多為”提出的,它的本質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過分的干預。“無為”內涵中最重要的順其自然而成其事,這也是老子《道德經》本質所在。
但現在很多人談“無為”直取字義,為不作為找借口,為怕做事找借口。作為和做事都必須是要有擔當的、有責任的、有風險的。用“無為”避險其實根子的問題還是自身的問題。是怕擔當、怕擔責。如果一名黨員干部求“無為”,更是黨性不夠、自身修養不強的本色出演。只要讓這樣一群“無為”之人不存在,想用“無為”而廉欺世盜名當然就只能是空談了。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壓在每一個中國共產黨人身上的擔子。這個擔子,讓我們每一個共產黨人必須要用 “有為”的擔當和作為去踐行。
“有為”就會有事,不僅有事而且還會是很多事,社會中,各種事情難辦之處不在事本身,而是事后面所牽扯的各種利益。而正確的處理好各種事情、利益才是“有為”的最高境界。
如何“有為”才能處理好這各種事情和利益達到廉的效果呢?古往今來,沒有誰會用文字去一一詳解這些繁冗鎖事中事利處置的細節和方法,但橫亙今古的卻有一個鐵律,那就是以廉律心、用廉律行。
以廉律心。清朝張伯行《禁止饋送檄》中有段話:“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誰云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倘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張伯行被康熙譽為“天下第一清官”。這篇《禁止饋送檄》,全文僅56字,共用了8個“一”字,申述了關心百姓疾苦、注重個人名節、反對送禮行賄的主張。“一絲一粒”雖小,卻牽涉我的名節;“一厘一毫”雖微,卻都是民脂民膏。對百姓寬待一分,那么百姓所得就不止一分;向百姓多索取一文,那么我的為人便一文不值。這段話體現了張公讓廉生于心所體現出的做人原則與道德操守。世說:心靜生智、心動生愚。其實這里的智和愚要說的也是世人認可的心態在事利面前所表現的處事結果。在事利面前,不曲枉,能用本心去做的才是聰明人;而如果擋不住誘惑,心為事役,做出了違背事物客觀規律發展方向的決策,世說就以愚來定義了。廉生智腐則愚,以廉律心,心不為世俗世念所動、事不為求名搏利所曲,這是人生中智慧的選擇。很多貪腐被束之人都有一句話:人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自由。這個結果就是心動生愚所至。用廉律心,先談的是內修,而內外兼修兩手抓兩手硬才是律心的長效之道。外修抓什么?抓黨的思想建設是律心的重中之重。常態化的思想建設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這個“總開關”問題解決好了才能更好地固心固本。堤要常修才固、水要長流才清。廉心也要內外同修同行,這樣才能讓貪腐之心無可生之隙。
用廉律行。“有為”之廉,不是空中樓閣,它必須在實踐中接受檢驗,在行動中接受監督,因此“有為”之廉必須在“為”的過程中體現。如何“為”?首先在“為”人上,黨員干部必須要有一個高的標準。人格魅力是領導干部人品、氣質、能力的綜合反映,也是黨的干部所應具備的公正無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優良品質的外在表現。人格魅力是一個黨員干部必須具備的能力。只有具備了這種能力,才能更好地體現黨員的先進性,才能體現黨員的標桿作用。人格魅力不是天生的,而是經過后天“有為”的磨煉、修養而形成的。“為”人的思想境界上,時刻要以加強黨性修養為抓手,培樹強烈的大局觀念、不斷完善進取的積極心態。只有這樣才能在山下不灰心、山巔不失態、泥潭中不抱怨、亂花中不迷眼,管住了自己、戰勝了自己才是在“為”人上立住了腳。其次在“為”事上,黨員干部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做事原則。要突出問題導向,學要帶著問題學,做要針對問題改,把合格的標尺立起來,把做人做事的底線劃出來,把黨員的先鋒形象樹起來,用行動體現信仰信念的力量。這名話中,強調的關鍵是“做”。在一個方向、一個標尺、一條底線、一個信仰的四個“一”的標準之下“做”才是黨員干部做事的原則。做事不是做給誰看,而是要要做出成績、是要做出效果,是要解決問題。做事,做好事,把事做好,這是黨和人民交給黨員干部的政治責任,是黨員干部的政治生命線。(湖北交投武黃高速公路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石城管理所 宋昆志)
(新媒體責編:caizhuo)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