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鄭渝高鐵全線開通運營3周年之際
“高鐵通了,漫漫回家路要成老黃歷啦!”2022年6月20日,在鄭州工作的萬州游子尤杰在朋友圈的這條動態,道出了三峽庫區人民的心聲。
3年后,當他再次登上列車,3小時左右就能從鄭州到達家鄉重慶萬州。改變他生活軌跡的,正是鄭渝高鐵——這條承載著千萬人期盼的鋼鐵動脈,在全線開通運營3周年之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全線貫通后第一年,鄭渝高鐵重慶至巫山段月均發送旅客77萬人次,2024年月均發送107.94萬人次,3年累計客流量突破3500萬人次。
時空距離大幅縮短,出行效率顯著提升。“以前去重慶辦事,天不亮就要出發,一路顛簸六七個小時,到家天都黑透了。現在早上在巫山吃碗包面,中午就能在重慶解放碑吃火鍋談生意,下午還來得及趕回來接娃放學!”巫山站內,常年奔波兩地做生意的張偉語氣里滿是感慨。
“進省城就像趕公交一樣方便。”這是鄭渝高鐵給沿線旅客帶來的最直觀改變。云陽、奉節、巫山這些曾經偏遠的三峽庫區小城,與武漢、鄭州、成都等城市的時空距離被拉近。據統計,重慶至三峽庫區區段日均客流穩定在8000人次左右,最高單日發送13.37萬人次。
服務品質持續升級,旅客體驗更美好。涪陵車務段在管內車站候車室配備手機充電寶,解決旅客出行手機電量不足的問題;在衛生間安裝小廚寶,隨時供應熱水;優化進出站流線,實現“售服合一”,讓旅客切身體會到購票、候車無縫銜接的便捷;推出“售服合一”“驗檢合一”服務,旅客憑身份證即可通過安檢和人臉識別閘機進站乘車。此外,萬州北站以黨內優質品牌心連心服務臺為引領,持續提升作業效率,為旅客提供行程規劃、重點旅客幫扶、遺失物品找回等服務,讓旅途更加安心、舒心。
文旅產業蓬勃發展,經濟增長添新引擎。鄭渝高鐵全線開通運營后,串聯起沿線旅游資源,為渝東北地區文旅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曾經“深藏閨中”的山水美景,借助高鐵的“東風”,引來了大量游客。“中華詩城”奉節的旅游收入大幅增長,“神女之鄉”巫山的峽江秘境成為熱門打卡地……
奉節當地導游陳娟感慨地說:“現在每逢節假日,高鐵幾乎趟趟滿員。”高鐵成為推動庫區旅游經濟增長的強勁引擎。今年1月至5月,奉節縣旅游收入突破76.5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89%。文旅產業的繁榮,不僅提升了當地的知名度,還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特色農產品出山,助力鄉村振興。高鐵帶來的不僅是如織的游客,也如同一把“金鑰匙”為庫區特色農產品打開了更廣闊的市場。重慶市奉節縣朱衣鎮果農周興軍表示:“以前臍橙主要靠貨車運輸,現在高鐵開通后,消費者能更快品嘗到新鮮的臍橙,游客也能直接坐高鐵來采摘,銷量比以前翻了好幾倍。”隨著鄭渝高鐵的通車,奉節臍橙和巫山脆李成為熱門伴手禮,不少游客也選擇乘坐高鐵前來體驗采摘樂趣,果園成為新的旅游景點,果農的收入顯著增加,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持。
投資熱潮興起,產業發展新機遇。鄭渝高鐵的開通,打通了三峽庫區融入全國經濟大循環的通道,吸引了京津冀等地的資本和項目加速向三峽腹地匯聚。3年來,庫區新增外來投資企業數量近乎翻倍,吸引投資總額超過百億元。一批智能制造、綠色食品加工等新項目在高鐵站點周邊布局,為庫區產業升級注入了新動能,創造了大量就業和創業機會。高鐵正成為推動庫區經濟騰飛的核心動力。
今年以來,成都局集團公司著力打造鄭渝高鐵“公交化、品牌化、多元化”客運產品,管內本線動車組開行數量已從一季度的18對增至21對,環比增長17%;為實現運輸效能最大化,持續優化鄭渝高鐵管內停站,主要車站列車停靠頻次增加39站次,并重點加密早晚高峰班次停站;在鄭渝高鐵重慶至巫山段推出30日通勤月票,為旅客出行帶來更多選擇;將鄭渝高鐵重慶市域內開行的動車組車次都冠以“S”字頭,車次范圍為“S5501—5599”,并按列車時刻表重排車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精準高效。
鄭渝高鐵開通運營3年來,宛如一條鋼鐵紐帶,不僅改變了三峽庫區的交通格局,更重塑了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面貌。它讓庫區的特色農產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讓白帝城的詩意被更多人領略,讓曾經因地理條件限制而發展受限的地區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未來,隨著鄭渝高鐵的持續高質量運營和區域協同發展的深入推進,三峽庫區必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媒體責編:caizhuo)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