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國家鐵路公司首席數字官Fatima Zohra Elouerkhaoui的銀白色耳環在展臺燈光下閃動,7月10日15時53分,她背著卡其色托特包疾步走入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的四層大廳。7分鐘后,第十二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在這里舉行閉幕式。
這場匯聚全球目光的技術峰會臨近尾聲,記者帶著“請用一個詞形容中國高鐵”的問題,走近來自全球五大洲的2000余位國際鐵路同行。實用、安全、便捷、未來感……中國用3天時間集中展示的高鐵全產業鏈創新圖景,讓多元評價維度在同一個技術體系內實現完美統一。
關鍵詞一:Practical(實用)
這已經不是Elouerkhaoui第一次來中國,此前,這位來自摩洛哥的高管已經在中國有過多次私人旅行,并總是選擇高鐵出行。
“太難了!”作為中國高鐵的常客,Elouerkhaoui覺得只用一個詞形容中國高鐵并不容易,她微笑著搖頭,一頭蓬松的卷發隨之輕晃。
“但如果必須選一個詞,那就是實用(Practical)。”Elouerkhaoui扳起手指細數:“香港、西安、三亞……我坐高鐵去過很多的中國城市,每一次上車都是非常棒的體驗。在這個遼闊的國度,高鐵是非常實用的一種選擇,它節省了人們的旅行時間。”
Elouerkhaoui告訴記者,她在日本、法國、德國等國家都體驗過高鐵,對于此次來中國參加世界高鐵大會感到興奮:“摩洛哥代表團參與本次大會的態度非常積極,我們正在學習中國高鐵的實用哲學。”
關鍵詞二:Security(安全)
距離閉幕式開場還有幾分鐘,Giulio Magnanini在會場外的走廊上與大會吉祥物“福福”“馨馨”合影。這位意大利高鐵網絡安全專家剛剛結束一場演講,為此他特意系上帶有波點的藍色領帶。
從專業的角度出發,Magnanini認為中國高鐵的安全體系“堪稱卓越”。在技術交流會上,他聽到多位同行分享有關高鐵安全的見解。他總結:“中國高鐵的安全狀態和防護等級令人贊嘆,對整個行業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說到參與此次大會的感受,Magnanini表示,大會組織非常完美!他攤開雙手、掌心向上,配合微微聳肩的動作,瞇起湛藍的眼睛:“我們意大利代表團一致認為,中國鐵路體現了頂尖的會議組織水平,高質量的圓桌討論令人印象深刻,技術展示環節更讓我們震撼不已。”
關鍵詞三:Convenience(便捷)
Ozerov Alexey是一位來自俄羅斯的參會代表。在剛剛舉辦的“高鐵創新之旅”活動中,他領取了7號車廂9A座的車票,開啟了9年間第三次乘坐中國高鐵的體驗。“這次大會舉辦得非常好,高規格的會議布置讓我非常激動。”Alexey毫不掩飾贊美之情。
剛剛結束一場以“人工智能與數字化”為主題的技術交流,Alexey說自己非常震撼于中國客票系統的發展:“中國人口基數大,在這方面沒有人能夠與之相比,對于中國取得的成果我感到由衷地敬佩。”
如果用一個詞形容中國高鐵,對于Alexey來說就是“便捷”。他介紹,開通數字錢包快捷支付車票費用在俄羅斯尚未普及,他希望未來通過合作,進一步學習中國高鐵的先進技術。
關鍵詞四:Futuristic(未來感)
閉幕式結束十幾分鐘后,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代表Ma?gorzata Kopczyńska背著灰色的雙肩包戀戀不舍地走出會場,她用中文向記者介紹一枚別在胸前的金色徽章:“這是本次世界高鐵大會的會徽。”
Kopczyńska透露,幾年前她和丈夫一起來過中國,丈夫被這里的一切深深吸引,夫婦倆這些年安排了至少3次中國旅行。
“Futuristic(未來感)!”她告訴記者,中國高鐵的成就早已超越單一詞匯的概括能力,這是她能想到的最貼切的形容。
“我對中國高鐵的一系列發展成就印象深刻,我深切感受到中國高鐵在持續進步。在中國的引領和帶動下,其他國家積極發展高鐵網絡,你們所做的一切令我深感欽佩!”Kopczyńska說,回去后,她會第一時間與國內同行分享這次親身體驗的尖端技術發展。
同樣用“Futuristic”形容中國高鐵的是來自南非約翰內斯堡的鐵路安全管理師Deepak Budhram。可惜的是,在大會閉幕式現場見到他時,這位首次來華的42歲專家把遺憾寫在臉上:“昨天錯過中國高鐵的試乘是我最大損失。”
Budhram緊握大會資料袋,另一只手摩挲著掛在脖子上的參會證件。剛剛過去的“高鐵創新之旅”活動中,因為沉浸于技術展覽,他錯過試乘列車的發車。珍藏那枚紅色的紀念車票,Budhram計劃用接下來的兩天時間坐著高鐵在中國轉轉。
說到對中國高鐵的印象,Budhram非常篤定:“中國高鐵讓我看到‘未來’。”
(新媒體責編:caizhuo)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