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杜國華
年齡:67
愛好:冬泳,騎車,長跑
開年一場大雪,把杭城帶入了銀裝素裹的世界。可在杭州艮山運河公園,你卻能看見這么一副熱火朝天的場景:一群六、七十歲冬泳愛好者,他們戴著泳帽,光著膀子,漂亮躍入水中,盡情暢游,贏得圍觀者陣陣掌聲。
在這幫冬泳愛好者里,今年67歲的杜國華特別引人注目,前幾天他的各式冬泳照片刷爆了朋友圈。而在照片背后,這位從小失聲,在無聲世界里待了六十年的斗士,用他自己勵志的運動故事,在寒冷冬日里,溫暖了很多人的心。
“網紅”泳友用拳做跳躍俯臥撐
“你們是來采訪杜國華的吧,他可是我們這邊的‘名人’啊!不僅游泳很厲害,而且還會穴位按摩,能給我們治病呢。”昨天下午,錢報記者來到艮山運河公園,提起杜國華的名字,便被五六名老年泳友圍住了。
在他們的指引下,記者見到了正在熱身的杜國華:只見他脫掉外套,顯現出粗壯的手臂和令人稱羨的健碩肌肉,根本不像是年近古稀的老人。用溫度計實測,室外氣溫為零下4度,運河公園的水溫在6度左右。
杜國華的熱身方式有點特別:他尋了一塊平地,雙腳搭在石凳子上,俯下身子,裸著上半身,用雙拳撐地做起了跳躍俯臥撐。他每做一個,兩個拳頭都會在地面上發出“砰砰”的敲擊聲。記者仔細看了一下他的雙手,全是厚厚的老繭,看得出他練的功夫之深。
做完了俯臥撐,杜國華換上了一雙白色的透明橡膠鞋,躍入水中。據說,這是用來防止水下淤泥太滑,而特意準備的膠鞋。
杜國華游得非常輕快,游到河水中央,時而揮動水花和岸上人互動,時而又直起身子,拗出牙買加飛人博爾特經典彎弓射大雕造型,成了不少手機鏡頭追逐焦點。游了一圈,杜國華上岸了,身子紅紅的,但一臉的舒暢。
冬游練就了一個棒棒的身體
“冷嗎?”記者借助杭州市鐵人三項運動協會秘書長龔建平用手語問杜國華。
“杜國華說一點都不冷,很痛快!冬游就是不斷挑戰自己極限的過程。”龔建平告訴記者,“杭州市冬季鐵人三項活動至今舉行了22屆,杜國華就參加了十多屆,已經是元老級別的參與者了。”作為和杜國華相處十多年,一起長跑、騎車的老哥們,他很了解這位朋友。
杜國華生于1951年。8歲那年,因為打針誤致失聲,兩只耳朵聽力也受到重創,從此便生活在無聲世界里。不過要強的他并沒有被挫折所擊倒,為了追求一個好身體,年輕時的杜國華練過舉重、健美、體操、籃球、乒乓球等多個項目,養成了一身腱子肉。他在杭州長征無線電廠做了多年的金工、模具工。1970年起,就在天水橋游泳場開始練冬泳,那里有一大批冬泳愛好者,同時,當時的廠工會也非常支持他的冬泳活動。而后他把興趣愛好延展到騎車和練長跑,因而成了鐵人三項的大咖。如今只要天氣晴朗,杜國華每天上午7點半就會入水冬泳。
這么多年來,杜建國幾乎沒有生過病,身體也很健康,心臟機能與年輕人媲美。雖說還從事其他運動,但對他而言,效果最好的,還是冬泳。“游泳是對身體損傷最小的運動,其次冬泳能加速血液流動,增強人體對外界的適應能力,這就是杜國華為什么身體這么好的原因。”同在艮山運河公園冬泳,曾在浙二醫院心內科工作過的泳友鄭祖鑫這樣說。
樂于助人,曾救過十個人的命
一個無法用語言表達情感的人,如何與大家交流互動?“其實這根本不是問題,他很聰明,和大家的融合度很高。往往只要一指,他就能理解大家的意思。”龔建平表示。
記者嘗試著與杜國華微信交流,發現一點障礙都沒有。杜國華早先是和朋友在短信上交流的,后來微信成為他與外界交流很好的窗口,他經常在朋友圈里記錄下自己的心情,同時他有一大堆有關冬泳的微信朋友群,什么“中國冬泳騎行群”、“浙江戶外游泳群”、“一起游吧”等等。杜國華用了三代的華為手機,最新款的是P10。
除了熱愛運動,生活中的杜國華還是個熱心的公益人士。他對穴位按摩特別有研究,家里的相關書籍也是整整塞了一柜子。杭州鐵人三項的隊伍里誰身體不舒服,讓他按幾下就會大有好轉。即使在火車上,面對不認識的陌生人,杜國華也會伸出援助之手。“去年,杜國華就在火車上幫一位游客緩解了背部疼痛,不收分文。”龔建平回憶說。
去年8月,西湖斷橋邊一個游客突然心肌梗塞,正巧杜國華路過,他用按摩的手法緊急施救,為醫院及時搶救爭取了時間。杜國華也在微信上告訴記者,這些年他總共救過10個人,其中在西溪濕地水中救過一個溺水的年輕人,這些都是應該的,水性好也是他能救人的基礎。
除了讓人欽佩的故事,杜國華給人感觸最深的,還是他那張真誠的笑臉以及在身上滿滿的正能量。“運動,是為了能夠有一個好身體,這就是我最開心的事。”采訪結束,杜國華用微信給記者發了留言,在這些誠摯的句子中,開心和快樂是最多的字眼。
他的世界里沒有聲音,卻依然用這樣樂觀的態度,把他心里想說的話告訴給身邊的每個人。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