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內。
第一次正式協商現場。
陌生“怪叔叔 ”咋頻繁出入小區 ?
成都一高端小區業主發起民宿“驅逐戰”
搬新家住新房本來是件高興的事兒。然而,收房后還沒入住,成都市民羅然就開心不起來了。
從5月份開始,羅然發現,陸續有陌生人出入小區,三五成群噪聲很大,行為舉止粗魯。好幾次,在電梯中遇到這些人,3歲的女兒被嚇哭了。這樣的情況,同在一個小區的王幽也發現了。兒子經常要問,小區是不是進來了“怪叔叔”?
后來經了解才知道,剛交的新房被一部分業主通過民宿租賃公司租了出去,搖身變成“民宿”對外攬客。同一個小區,有9戶業主將房屋都租給了同一家公司,客流不斷生意火爆。“住宅小區又不是酒店,還能對外營業?”“陌生人自由出入,安全如何保障?”從今年5月底開始,小區里300戶居民聯合起來,發起了一場將近兩個月的家園保衛戰。
A 怪事
陌生人頻繁出入 嚇哭3歲小女兒
羅然所在的小區位于成都市錦江區攀成鋼片區,小區共分為四期。其中,三期于2017年12月19日交房,羅然的家便在這里。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該小區二手房均價在3萬左右,物業費每個月為4.6元/平方米,均為精裝修房,主打高端人群居住為主。
“辛辛苦苦打拼,就是為了給家人創造舒適的生活環境。”羅然說,對這個承載著一家人美好生活的新家,全家人都充滿了期待。不過由于工作忙,交房之后一家人沒來得及入住。
就在羅然張羅著布置新家時,問題出現了。從5月份開始,羅然發現,小區經常有一些陌生面孔出入,三五成群或者是一堆人聚在一起。后來隨著人員出入越來越密集,羅然覺察到有點不對勁。好幾次,他帶著女兒在電梯里和陌生人相遇,女兒都要被嚇哭。“主要是他們的穿著打扮比較另類。”羅然解釋說。
同樣的情況,居住在小區二期的王幽也意識到了。兒子平時在小區里獨自玩耍,經常和一群來路不明的陌生人“狹路相逢”。這讓王幽覺得,“太不安全了。”
陌生人的進入,在困擾著羅然和王幽的同時,小區物業經理陳名勇和同事也注意到了。“是不是有人在小區開民宿?”“陌生人從哪兒來的?”他們希望能找到證據,盡快搞清楚。7月17日,在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采訪時,陳名勇表示,業主并沒有在物業備案,物業通過多種途徑找到了原始合同的復印件。確認后發現,的確有人在小區開起了民宿。在小區二期和三期中,有9家業主將房子租給了同一家民宿租賃公司。
B 紛爭
租賃公司沖進小區 和物業發生正面沖突
有人在小區開民宿的消息,很快傳播開了,并且在業主群引發了極大的反彈。
作為小區的代理律師,四川泰仁律師事務所主辦律師李建宏在5月底介入該事件,并且見證了整個過程。
李建宏之前處理過類似的案子,在這方面很有經驗。為何小區開民宿能引發這么大的反彈?在李建宏的觀察中,不外乎三個原因,一是,小區開民宿影響鄰居正常休息。二是,民宿不具備特種行業以及身份登記管理制度,有安全隱患。三是占用了小區業主的公共資源。“正常的一家三五人,改成民宿后可能住進去了十個人。”李建宏說,人員頻繁地流動,帶來了垃圾污染及消防安全隱患,也降低了其他業主居住的生活質量。
在業主的壓力下,物業開始采取一些措施,對于沒有核實或者無法核實的外來人員,一律不準入內。后來,一些更顯極端的措施,譬如斷水斷電,則讓民宿租賃公司和物業、小區居民,小區居民和出租房子的業主,直接站在了對立面。
6月22日,形成了第一次正面沖突。
“那天,租賃公司帶了一幫人,試圖沖擊小區。”羅然說,小區安保在阻擋中,個別人還受了輕傷。
如果一味任由沖突惡化,顯然對事情的解決并無益處。為此,在以羅然為代表的熱心業主、物業經理陳名勇、律師李建宏等推動下,在沖突發生后第二天,物業、居民和租賃公司首次進行了正式的協商。
協商當天,業主來了超過百人,在一個多小時的拉鋸中,租賃公司同意和出租房屋的9戶業主解約。各方在協議書上簽字,并且約定在7月15日前,租賃公司全面退出小區。
但是,租賃公司和業主簽訂協議時有個條款,誰先提出解約,誰要負違約責任。因此,租賃公司提出,退出可以,但是必須由物業和業主出面,去跟業主談條件,免除解約責任。
C 結局
挨家挨戶進行游說 說服9家業主解約
王幽發現,在整個事件的解決過程中,那9家將房子租出去的業主,從頭到尾都沒有露面。而此時,解決問題的關鍵點,就在于那9戶人家。后來很長一段時間里,王幽的工作,就是找鄰居“談心”。
9戶人家基本不住在小區,所以平時很難碰到。王幽試過入戶敲門,希望能碰一碰運氣,跟對方好好聊一聊。很多熱心業主都加入了王幽的“宣講”隊伍,希望能說服那些業主,和租賃公司解約。
為了能讓居民能清楚地了解到將房子出租做民宿的潛在威脅有多大,陳名勇將網上查到的過往成都周邊發生的危險案例打印出來,認真講給業主聽。“很多人一開始想不通嘛,任由你怎么做工作,都聽不進去。”羅然分析,應該還是舍不得每個月的租金。不過,隨著第一戶人家同意解約,這個僵局漸漸被打破了。
6月27日,9戶人家中第一戶業主同意解約。其他人開始動搖了。很快,還有7戶紛紛同意解約了。
距離7月15日的最后期限還剩余一周,最后一戶遲遲不同意。
“如果協商再不成,只能走法律程序了。”羅然在想。7月初,李建宏以代理律師的名義,向拒不解約的出租方寄發了律師函。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李建宏表示,現有的法律條文并沒有關于民宿經營管理的明確規定。只能參照《物權法》,以侵害相鄰權起訴,希望對方排除妨害、消除危害,但這只是一種行為上的判決,在執行層面相對較難。“所以無論是發律師函或者是提起訴訟,都只是一種協商和談判的手段。”
是否要提起訴訟,真正進入法律層面,正在眾人猶豫不決時,李建宏收到消息,迫于重重壓力,在7月15日最后期限來臨前,最后一戶業主承諾解約收回租給民宿的房子。目前,小區9間民宿已經全部在各大網絡平臺上下線。
“不管怎么說,盡管過程中歷經磨難,最終我們勝利了。”羅然說,這場家園保衛戰,是屬于業主的勝利。接下來,希望能和物業一起,建立長效機制,真正將民宿阻擋在家門之外。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羅然、王幽為化名)
互動
小區開民宿你怎么看?
你所在的小區是否也有人在開民宿,小區開民宿你怎么看?歡迎你參與封面新聞互動,投票發表你的建議,或者在評論下方留言,或者聯系028—96111,講述你的故事。
潛在危險太大,堅決不行。
只要不開在我家對面,怎么樣都行。
一種新興的事物,鼓勵發展。
民宿很舒服,是一件好事,但是希望有關部門來管管。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