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東羅的美麗鄉路。
近日,晚報“帶你看泰州”第二期活動圓滿舉辦。在由泰州市交通運輸局公路管理處與晚報合辦的第二期活動中,40多名晚報讀者和記者一起走進了興化的碧水東羅、萬畝荷塘、古樸唐莊等地。
333省道、351省道、徐馬荒連接線、菜花景區連接線、長安北路……沿路我們不僅看到美麗的田園風光,也看到了昔日無船不行的水鄉如今公路連環成網,處處通途,農村交通面貌日新月異。
沿著菜花景區連接線,我們到達第一站碧水東羅。這個村莊毗鄰千垛菜花景區,在2017年以前的每個油菜花開的日子,大批游客蜂擁而至,村莊門口4.5米寬的缸西公路,經常一堵幾個小時,游客出游體驗不佳,甚至有人到了景區附近以后,被堵得干脆打道回府。
興化境內河湖縱橫,共有1.1萬公里河道,是典型的水鄉濕地、交通“洼地”。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以前,興化人民出行都是靠船。到了1956年,興化才有了第一條公路——通往高郵的興郵公路。上世紀60年代,迎來了第二條公路興鹽公路通車。
鄉村交通更是不便。由于水網縱橫,公路建設成本高,直至2008年,興化才得以實現613個行政村鄉村公路“村村通”,其中四級公路中,90%以上的公路為單車道,僅有3.5米寬。道路起點低,加之承載過重,大量道路出現斷裂,路修完幾年,又變得坑坑洼洼,開車一波幾折,群眾苦不堪言。農村公路發展相比于國省道的建設嚴重滯后,成為興化交通最大的短板。
今年60歲的東羅村村民時維山回憶,少時出行都需劃槳船,水鄉圩田多,到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以圩代路,土路只能步行或騎車。2004年左右,路面進行了硬質化改造,路也相對加寬到3.5米。這之后一直到2015年,窄窄的水泥路服務著水鄉人的出行。而隨著千垛菜花的名聲越來越大,來的游客越來越多,小小的鄉村公路越來越不好走。
在興化城南邊的陳堡鎮唐莊村的村民也有同樣的煩惱。這里自古不通公路,依靠鹵汀河出行。唐莊村村支書唐宗恒回憶,一直到20多年前的1998年,當地農民自發挑磚,才在泥地上鋪起了通往陳堡的陳唐路。然而這條路的路況并不好,用當地村民的話說就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農路寬了,財路也寬了
為了更好地方便群眾出行、游客觀光,2015年3月起興化市交通部門對缸西公路進行了改造拓寬,2016年底建成通車。如今這條景觀大道串聯起菜花景區至水上森林兩個景區,成為雙向四車道的一級公路。同時,保留了缸西公路的老路,進行路面改造后,成為綿延數公里的健身步道。
新的路通車了,在千垛千島園果樹合作社工作的時維山感受特別明顯。以前果園里的葡萄總是要送去興化城里賣,一路顛簸還要開上一個小時的車。現如今幾百畝的葡萄壓根兒不愁賣,路好走了,大堆的城里人開著車趕著趟兒就來采摘了。
有著同樣感受的還有千垛鎮東旺村春蘭農家樂的老板張德華。張德華是千垛最早開農家樂的一批人之一,他的店就開在缸西公路旁邊。他說:“以前路窄,飯店門口車都不好停,游客很少留下來吃飯。”現在路好走了,張德華的生意也越做越大,把農家樂翻新升級了。如今老張的春蘭農家樂能同時接納500人就餐,為70人提供住宿服務。老張說:“拓寬的不僅是公路,也是老百姓的財路。”
陳堡鎮唐莊村的村民也同樣感受了鄉村公路天翻地覆的變化。服務于唐莊村、蔣莊村、四林村等行政村,串聯5個自然村的陳唐線于2017年進行了提檔升級改造,采用級配碎石回填拓寬,加鋪19厘米鋼筋混凝土,并進行了黑色化改造,拓寬為6米雙車道四級公路,同步實施了路肩培土、安防工程。道路兩側環境開展了整治,實施了具有鄉村特色的景觀綠化。
隨著縣鄉道路改建和村莊道路的提檔升級,古老唐莊的故事隨著路的拓寬傳播出去,唐莊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唐莊村村支書唐宗恒介紹,如今唐莊村充分發揮“水潤唐莊”文化品牌的輻射效應,打造農耕展示館,通過生產、生活等實物呈現,展示農耕文化、風車文化、草蕩文化,凸顯鄉村魅力。規劃打造有林果產業園、農業生態觀光區、生態垂釣區,全力助推特色產業發展,帶動村民致富。結合陳堡草蕩,聯動開發特色民宿、休閑垂釣、康養旅游等項目,以文化積聚各類資源推動經濟發展。
新農路上新氣象
在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好農村路”建設做出重要指示后,興化的農村公路發展迎來了春天,2015年興化市委、市政府出臺了農村公路提檔升級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對建設模式進行了重大調整,為農村公路建設注入強大動力。
對各鄉鎮實行“差別化補助政策”,最高可由興化市財政按建安費的100%補助。同時提高建設標準,采用二層混凝土結構層,徹底解決農村公路長期以來的低標準、低層次問題。由興化交通運輸局統一負責農村公路管理,將交通運輸局的技術力量下沉到施工一線,全力推進工程建設。
2016至2018年,三年來興化累計新改建農路1201公里、橋梁1231座,投入資金24.2億元,形成了“美麗農路3478行動”興化建設品牌,2018年底,興化全市實現613個行政村通雙車道四級公路、特色田園鄉村配套道路建設到位。道路橋梁改造后,帶動農村經濟不斷優化,田間地頭、村莊節點、農產品基地等各種節點運輸順暢,增加了物流和信息流;人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得以解決,社會滿意度、美譽度不斷提升。
在推進主體建設的同時,興化交通特別注重強化配套工程的完善,一批各具特色的農路項目日漸形成,千垛菜花、水上森林、徐馬荒濕地等景點的旅游連接線公路已彰顯魅力。興東鎮的陸鴨線、大營的大屯軍線、大垛的雙石大道、陶莊的陶潘線、沈土侖的沈家線、陳堡的陳唐線等有機結合地形、地貌、村莊特色,展現了水鄉地區農村公路的特色面貌。
興化自古無舟不行的歷史已一去不返,新農路、新氣象,在水鄉大地朝氣蓬勃。圍繞“四好農村路”的目標,興化人正在書寫新的篇章,確保2019年全市建成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市。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