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社會誠信工作,國務院于2014年6月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國發〔2014〕21號)的通知,提出改善經濟社會運行環境為目的開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總體要求,并于“十二五”、“十三五”期間陸續出臺政策,明確了建立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最終目標。
交通運輸行業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服務型行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官,既是需要先行發展的基礎產業,也是保障改善服務民生的重要領域,更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交通運輸部行業信用體系建設是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務院2019年出臺了《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將建立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必要條件。
交通運輸行業信用工作開展較早,各重點領域及其二級領域面向行業企業、從業人員兩類管理對象大多編制了成體系的信用評價辦法。在公路工程和水運工程建設市場,自2006年起即啟動信用體系建設,2009年起陸續出臺對施工企業、設計企業、監理企業及試驗檢測企業的信用評價規則和管理辦法,分布于2015年和2012年將信用評價結果應用于招投標綜合評價。在道路運輸領域,分別于2006年、20018年出臺《道路運輸企業質量信譽考核辦法(試行)》和《道路運輸駕駛員誠信考核辦法(試行)》,開展面向經營企業與從業人員的信用評價。水路運輸領域和安全生產領域,也分別于2017年出臺《水路運輸市場信用信息管理辦法(試行)》、《公路水路行業安全生產信用管理辦法(試行)》。但從實踐上來說,由于缺乏全面的管理對象信息和必要的技術手段支撐,大多數信用評價與考核缺乏時效性和實用性。
近年來,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深入應用,為交通運輸行業信用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帶來了發展機遇,信用信息的存儲,交換,應用,服務,安全備份等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撐。尤其是隨著路網檢測系統、ETC、“兩客一危”車輛聯網聯控、道路運輸營運車輛GPS安全監控等具備數據采集能力的信息化基礎設施的逐漸完善,大數據、互聯網+等信息處理與交換技術的不斷發展,讓更科學、更全面、更客觀的行業信用評價成為可能,也能更好地支撐信用評價結果的應用與聯合獎懲,信息技術已經成為解決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的必要條件。
寧夏交通運輸行業應緊抓行業路網檢測與行業監管信息化發展契機,以信息技術為“金鑰匙”,為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破局。一是以ETC聯網和高速收費系統為抓手,落實高速通信信用體系。積極探索建立ETC聯網與高速通行信用評價管理辦法,明確信用評價機制和工作流程。圍繞高速通行信用體系的獨特性,制定行之有效的信用規則和建立相應的信用模型。全面建立高速通行用戶、參與方、合作方、行業企業的黑、灰名單。規劃了信用評價數據體系,建立欺詐數據庫,完善數據庫的使用。二是建設寧夏交通運輸信用信息共享與應用平臺,應用大數據技術強化信用評價。通過平臺建設實現行業信用信息的全面歸集,為行業信用評價提供依據。建立以數據為基礎以信息化為支撐的寧夏“信用交通分”模型體系,實現行業管理對象精準分級分類。應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分析挖掘,實現行業信用風險的監測預警。三是應用技術手段加強路網檢測,支撐信用治超等道路運輸信用監管業務創新。隨著《道路旅客運輸及客運站管理規定》(交通運輸部令2020年第17號),《道路運輸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的印發,對道路運輸行業信用評價與分級分類監管提出新的要求。在行政執法、“兩客一危”安全監管、信用治超等領域,基于大數據和AI技術的非現場執法、失信行為自動判定等技術越來越成熟,將會更有力的支撐行業信用體系建設。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