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熱潮下,助推產業發展的利好政策也接連不斷。
繼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項目正式啟動后,記者20日獲悉,一個人工智能高級階段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得到科技部批準。
為何要專門針對認知智能成立國家重點實驗室?它在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中扮演何種角色?科技日報記者就此采訪了該國家重點實驗室承建方和業界人士。
認知智能是人工智能質的飛躍
“可以把人工智能分為三個階段:計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認知智能。”科大訊飛AI研究院院長胡國平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該實驗室正是依托科大訊飛進行建設的。
胡國平介紹,計算智能就是計算機能存會算,在該領域計算機早已超過人類。感知智能就是讓計算機具備視覺和聽覺等。如今越來越常見的語音識別、人臉識別就包含感知智能技術,目前也取得很大突破。
相比之下,胡國平告訴記者,認知智能是與人的語言、知識、邏輯相關的智能,是人工智能的最高階段。其目標是讓機器掌握人類的語言和知識體系,并真正理解其內在邏輯。這正是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重點攻關的領域。
“機器從計算智能到感知智能,是人工智能走向成熟的標志。而從感知智能升級到認知智能,又是人工智能質的飛躍。”深圳市智搜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鄭海濤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鄭海濤解釋說,會計算的機器只能幫助人類完成繁雜的計算任務。有了感知能力后,再結合機器強大的計算能力,就可以取代人做很多重復的勞動。比如圖像識別可以在安防領域發揮重大作用。
“而認知智能則意味著,人工智能開始具備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可以模仿人類從事更多智力型勞動,例如自動化編輯和自動化寫作。”鄭海濤說。
決定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方向
“整個國際上對于認知智能研究都很感興趣,這是當前比較熱的研究方向。”胡國平介紹,目前研發人員正在努力提高機器的認知智能,但還有很多瓶頸亟待突破。
胡國平以一句話為例:“爸爸舉不起他的兒子了,因為他很重。”雖然人工智能目前已可以橫掃棋壇,但讓機器識別這短短一句話中兩個“他”分別是誰,可能不如幾歲孩童。
類似上述判斷施動者和受動者關系的測試,機器大概只能做對70%。把10萬篇英文閱讀理解文章交給機器去做,其最高正確率為86%。此外,聊天機器人很難判斷用戶是否在和它說話,并和用戶進行多輪對話,也是受制于認知智能不夠強大。
“認知智能目前的主要挑戰是,不同領域的認知智能不一樣,需要針對不同領域構建相應的機器認知模型。”鄭海濤說,這需要在相應領域讓眾多專家通過總結知識和構建大量的數據,再讓機器學習進化,是極其復雜的過程。
但鄭海濤認為,機器的認知智能一旦獲得突破,意味著它在某個領域具備了專家級別的認知能力,特別是分析和推理能力。屆時人可以更多地從事創造性勞動,并通過人機協同極大提升生產效能,從而將人工智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最大化。
“這一輪人工智能熱潮,能否進一步打開天花板,并形成更大規模的產業,認知智能的突破是關鍵。”胡國平說,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除了聚焦該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之外,還將推進認知智能在醫療、教育、司法等各個行業的落地。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