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導游又罵人了!近日,一則“云南導游嫌購物少怒罵游客來騙吃騙喝”的視頻在網上引起熱議。
強迫購物、高定價高回扣、毒導游、打人等旅游市場亂象,近年來在云南層出不窮。云南的旅游亂象真的沒治了嗎?
嫌消費低購物少 導游將游客罵下車
在網友曝出視頻中,女導游怒斥游客“我讓你去買翡翠,你不買”,“把你的團費花出來嘛,低價團嘛。你給我的感覺就是在這里騙吃騙喝的。”
據了解,視頻是武漢游客曹女士近期到云南景洪參團旅游時拍下的,曹女士稱因為自己沒買翡翠,買的茶葉不到2000元,就遭到導游的怒斥,還被趕下了車。
云南旅游發展委員會日前回應:
經初查,該團一行30人在云南段的行程由昆明云迪國際旅行社組織接待,委派導游李云上崗服務。參與調查部門已經和發布信息的游客取得聯系,調取了相關證據。目前案件正在調查中。
央視評論
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景點,如出一轍的劇情讓人不免唏噓。跳出單一事件縱向來看,近些年云南旅游市場呈現“兩多”景象:
一是旅游亂象多,強迫購物、高價回扣、毒導游、打人事件層出不窮。
二是整治行動多,每年政府部門都會出臺嚴厲措施整頓旅游市場。但結果卻總是“按下葫蘆起了瓢”,每隔那么一陣子,云南旅游就會出來刷一下“存在感”。
“刮骨療毒” 為何收效不佳?
首先必須承認,七彩云南旅游資源極其豐富,自然和人文景觀眾多,赴云南旅游的國內外游客數量也很可觀。然而,游客多并不代表惡性事件就一定會發生,更不代表某一類或某幾類問題總是反復出現。
△云南大理 洱海小普陀
當然,云南省相關部門對于旅游市場亂象的態度,不可謂不積極。每次負面事件后,相關部門都會向公眾致歉,向媒體回應,“擠膿包”、“刮骨療毒”、“壯士斷腕”之類的表態不絕于耳。這一次導游辱罵游客事件發生后,云南省旅游發展委員會也第一時間做出回應并啟動調查,表示將“一如既往”地“嚴厲打擊”,并再次重申了“零容忍”的態度。我們有理由相信,相關調查的結果一定會及時予以公布,相關責任人及旅行社也一定會受到嚴厲懲處。
但是,然后呢?
鐵腕出擊、重拳整治,何以效果不佳?云南旅游亂象的“葫蘆”真的按不下去了嗎?
云南旅游亂象的“七寸”在哪兒?
正如消防工作一樣,著眼于“滅火”,更應當著眼于“防火”。避免下一個“葫蘆”冒出來,不僅僅需要決心和恒心,更需要解決關鍵問題,打中亂象的“七寸”。當前,云南省旅游亂象的根源無外乎三方面。
一、是低價游、零團費屢禁不絕
眾所周知,旅游服務不可能沒有成本,零團費毫無疑問會滋生矛盾和沖突。許多游客明知低價團中間有貓膩,卻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希望能夠撿漏或占便宜。孰不知,買的永遠沒有賣的精,到頭來遭受損失!堵糜畏ā分袑τ诹銏F費已有明確禁令,云南省相關部門的工作理應前置,從低價游宣傳階段就開始入手整治,或許會產生更加明顯的效果。
二、導游薪酬明顯不合理
許多旅行社在導游薪酬安排上,給予極其微薄的基礎薪金,收入來源偏重于游客購物的回扣和返利,這在現實中驅使著導游不住地慫恿甚至強迫游客購物。游客本為觀景而來,旅游行程卻變成“出了這家翡翠城,進了那家紀念品店”,旅游體驗變得一塌糊涂。更重要的是,假若不購物,就會看導游臉色,導游辱罵游客的惡性事件層出不窮。
三、旅游社惡性競爭的局面一直未有改觀
云南是旅游大省,省內眾多的旅行社存在競爭本是一件好事。然而激烈的競爭未能促進旅行社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反而讓價格戰不斷打響,讓惡性競爭成為常態,這是人們不愿看到的現象。
撕掉“不良標簽” 還需更多努力
今年初,云南省推出“史上最嚴”的旅游整治行動,力爭通過“刮骨療毒”的手段,誓去“不良標簽”。很遺憾,旅游市場的亂象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祛除,還需更多努力。同時我們也必須明白,決心和勇氣斷不可少,抓住真矛盾、解決真問題的智慧更加可貴。只有找準癥結,打中了旅游亂象的“七寸”,按下“葫蘆”之后才不會再起來“瓢”。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