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不僅僅具備走人通車的功能,更寄托了人們對破解貧困現狀、打通幸福生活的希望。
昔日的“斷頭路”變成如今的“組組通”;過去的狹窄縣道變成了現在的平坦省道;往日的泥土爛路成了后來的致富坦途……
今年以來,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清鎮市大力開展“綜合交通、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平安交通、文明交通、廉潔交通”建設。
374.144公里的通組路建設,目前已建成路面202.279 公里;全長41公里的S211鴨池河至鳳凰山段公路,已于8月30日全線建成通車;60公里長的紅楓湖小環線已完成施工圖設計批復,6月2日全線進場施工,預計11月30日建成通車……
路寬了,彎直了,坡緩了,村民的“希望路”也更加明亮了。
修路 提升基層凝聚力
10月23日,時至霜降,在秋天的最后一個節氣里,能明顯感受到凜冽的寒意,與一群正熱火朝天地修著路、砌著墻的建筑工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清鎮市紅楓湖鎮右二村,十幾名建筑工人正在清鎮市農村“組組通”公路大竹山至右二段加緊趕工,這段長11公里的通組路今年6月開工,預計在11月30日完工,距離清鎮市農村“組組通”硬化路“大戰40天”攻堅行動只剩38天。
10月21日,在清鎮市第二十四次農村“組組通”公路建設指揮部調度會上,提出清鎮市農村“組組通”硬化路“大戰40天”攻堅行動,要求在接下來的40天內完成余下“組組通”硬化路的建設,平均每天需完成4.55公里,按照每條路1個班組每天完成150米計算,每天必須有30條路開展路面澆筑作業。
“光是大竹山至右二段每天就有16臺挖掘機進行作業,建筑工人至少有160人,而且實行‘兩班倒’制度,確保11月30日之前完工。”清鎮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劉尚林說。
據介紹,2018年,清鎮市計劃通組公路建設項目136個374.144公里。目前已完成314.144公里立項、招投標、施工圖設計批復工作。截至10月22日,累計開工建設374.144公里,完成路基301.332 公里,建成路面202.279 公里,完工項目50個。
時間緊,任務重。為壓實工作責任,清鎮市要求各鄉(鎮)主要領導必須親自安排調度施工進度,第一時間解決好土地協調問題,確保施工順暢。
同時,施工單位要安排專人負責調配施工力量,確保每條路都有施工班組施工,需用工程機械的必須保證配備到位開展作業。對因人員、機械問題不能正常施工的,兩天內必須撤換。
在快速推進施工進度的同時,質量管控也必不可少。清鎮市要求監理、檢測單位增派現場人員,做好質量管控,嚴格遵守冬季施工程序,氣溫低于5攝氏度時堅決不能施工,確保質量符合要求。
“修路,提升了基層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行動力!”劉尚林感慨,在通組公路建設上,無論是鄉(鎮)領導干部,還是施工單位,大家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全力確保“組組通”公路建設按時、保質完成。
修路 打通脫貧致富線
大竹山至右二段不僅是“組組通”公路建設的其中一段,也是清鎮市紅楓湖小環線的一部分。按照貴陽市旅游公路環線建設規劃,清鎮市將“組組通”公路建設與紅楓湖小環線建設在政策、資金等方面進行整合,這不僅打通了村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也“喚醒”了紅楓湖沿線的旅游資源。
環湖而建的紅楓湖小環線全長60公里,涉及5個鄉鎮,建成后將惠及兩萬余名村民。
以大竹山至右二段為例,修路之前,這里還只是一條3米寬的小路,不僅路面不利行走,而且道路連貫性不強,經常出現“斷頭路”,不能形成循環、連貫的完整路段,容易造成交通擁堵。通組路的修建,讓村民出行更加方便,再加上將原有的機耕道作為支線,與即將修好的通組路打通,更是解決了以往道路狹窄導致的交通擁堵問題。
不僅如此,紅楓湖小環線能夠有效激活道路兩旁的土地資源,充分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以前路不好的時候,村民都不愿意發展別的產業。”紅楓湖鎮副鎮長黃培寬介紹,若是發展旅游產業,路不好,缺少觀光游客資源,村民自然也就沒了動力,若是發展種養產業,路不好,物資運輸又極為不便。
現在,紅楓湖小環線的修建帶來了新的機遇。
“通組路修好后,紅楓湖鎮將大力發展茶產業,將道路兩邊的土地有效地利用起來。”黃培寬說,下一步,紅楓湖鎮將計劃種植萬畝茶園,發展農旅一體化茶園。
不僅是產業發展得到了促進,對于紅楓湖這個貴陽市民的“水缸”來說,修路對水源的保護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紅楓湖小環線繞湖而建,相當于為紅楓湖建了一條‘保護帶’,隔離了因種植、飼養等帶來的污染,將湖區保護起來。”紅楓鎮黨委書記蔣平說。
因為修建通組路帶來改變的不只是右二村,還有衛城鎮新發村。
“新發村可謂是通組路的修建‘典型’。”劉尚林說,新發村這條1.48公里的通組路在修建之前簡直就稱不上“路”,全是“土”,這條路的建成可謂是“從無到有”。
“以前村里發展養雞產業,但是路不好,運輸飼料特別麻煩,成本太高,時間一久,村民們也就沒了積極性。”新發村村支書吳道興說,村里沒有特色產業,村民大多外出打工,村里險些成為“空心村”。
然而,去年新發村的通組路修成讓村里有了不小的轉變。
“有了通組路,村民再不用繞遠路運輸飼料,成本低了,養殖業規模自然也就擴大了,你看這路兩旁現在全是雞房。”吳道興說,如今,村里共有13戶人在養雞,人均年收入大概在八、九萬元。
修路 打通生產生活線
今年8月30日,全線長41公里的S211鴨池河至鳳凰山段公路改造全線建成通車,S211原為004縣道,是清鎮市經開區海螺水泥、中鋁、廣鋁、塘電等大型企業原材料、產品運輸的必經之路。
在S211路段上的跳蹬河中橋邊,記者注意到,1分鐘內至少有6輛重型貨車駛過。
“在S211建成之前,如此大的承載量,對路面損害極大。”劉尚林說,而且若遇跳蹬河豐水期,低矮的路面很容易被淹,安全隱患多。
據介紹,由于重型貨車多且長期超負荷運行,004縣道交通擁堵,路面破損嚴重,極大地影響了地方經濟發展和沿線群眾日常出行。
2017年S211鴨池河至清鎮鳳凰山段公路改擴建工程正式啟動建設,全線按公路二級標準進行改擴建,并在沿線新店鎮、王莊鄉、衛城鎮新建繞鎮線。
道路修好后,清鎮市十分重視道路的后期養護,積極協調貴陽公路局清鎮管理段、衛城鎮、新店鎮、王莊鄉做好公路科學養護及超限超載治理工作,延長公路使用年限。
除了通組路的修建、省道的建成,今年,清鎮市在交通路網建設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實施清鎮東收費改造,收費站增寬約30米,車道從3進7出增加至4進10出;
開展高二環項目建設,目前清鎮段已確定設置2個樞紐互通、3個落地互通,是所有區(市、縣)中最多的;
實施“建養一體化”縣鄉道改造項目,站街至羊昌坡公路已建成通車,邵家院至椒院碼頭公路全長完成路基6.5公里,水穩層、瀝青路面鋪筑1.5公里;
在東風湖庫區實施新店椒園碼頭、新店鴨店河碼頭、流長凹河碼頭三座便民碼頭建設,目前碼頭已投入使用;
……
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清鎮市交通運輸建設網織得更密,遍布更廣。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