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呼張高鐵烏蘭察布至呼和浩特東段正式開通運營。
銀線牽兩城,高鐵轉時空。
在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之際,草原鐵路正式擁抱高鐵時代,幅員遼闊的118.3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有了第一條高速鐵路。
這一刻,必將載入內蒙古發展史冊。
“草原絲路”
擁抱“高鐵時代”
九百多年前,風沙蔓草、萬里蕭條的集寧路(今烏蘭察布市察右后旗)商旅艱難跋涉,在這里留下了多少璀璨的蒙元文化遺跡!三百年前,黃河之濱、水旱碼頭,“走西口”的駝鈴聲回蕩千里,晝夜繁忙。“草原絲路”見證了中原文明與草原文化的交融!
1921年,京綏鐵路修通至綏遠(今呼和浩特),火車的汽笛聲拉開了內蒙古鐵路百年滄桑的序幕。新中國成立后,(北)京包(頭)、包(頭)蘭(州)鐵路接軌貫通,集(寧)二(連浩特)鐵路開通運營,內蒙古鐵路骨干網絡初現雛形。20世紀50年代,呼和浩特前往北京的列車走走停停,這一路就要20多個小時;如今,首府與首都之間最快6小時30分直達,內蒙古鐵路經歷了近百年滄桑巨變。“十三五”以來,加快推進鐵路建設,集包鐵路完成提速改造,2015年開行動車組列車,次年又延伸至鄂爾多斯,塞北草原正在續寫“速度”傳奇。
正值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作為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京蘭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呼張高鐵烏蘭察布至呼和浩特東段正式開通運營,結束了內蒙古境內沒有高鐵的歷史。
放眼北疆,呼張高鐵猶如一條銀線串起草原上的顆顆明珠。作為內蒙古首條新建高速鐵路,呼張高鐵東起張家口南站,途經懷安站、興和北站、烏蘭察布站、卓資東站、旗下營南站,終到呼和浩特東站,全長286.8公里,其中河北省境內75.5公里,內蒙古自治區境內211.3公里,是連通西北、華北、東北“三北”地區的重要通道。而這次開通運營的烏蘭察布至呼和浩特東段,全長126公里。
按照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的藍圖已經繪就——包頭至銀川高鐵將不久也開工建設,未來京張、呼張、包銀高鐵建成連通后,將進一步拉近西北地區與華北地區的時空距離,屆時,銀川至北京的鐵路旅行時間將縮短至6個小時以內,進一步拉近祖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與其他地區交流的時空距離。
建設鐵軍“筑夢”草原高鐵
內蒙古首條高鐵的建設,承載著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殷切希望,更牽動著自治區各族群眾的心,呼張客專公司帶領參建單位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2013年,呼張高鐵建設前期工作全面啟動;
2014年7月,呼張高鐵全線開工;
2015年5月,蒙古營印河特大橋轉體跨越集包鐵路;
2016年4月,呼張高鐵全線最長的東土村隧道順利貫通;
2016年6月,呼張高鐵啟動鋪軌工作;
2017年5月,高速鐵路綜合檢測車首次上線,呼張高鐵啟動聯調聯試;
……
高鐵邁著堅實的腳步,駛入內蒙古大草原。感受高鐵的極速,從青城呼和浩特駛向避暑之都烏蘭察布,回望呼張高鐵建設的歷歷幕幕,猶如昨日。
“舉目已覺千山綠,宜趁東風馬蹄疾”。2014年7月呼張客運專線開工以來,受寒冷地區凍脹影響,針對隧道不良地質段較長,屬于淺埋風積沙黃土隧道,風險高等難題,呼張客專公司積極組織施工單位開展科技攻關,實施“三微臺階施工法”,每次開挖進尺不超過50厘米,機械設備用不上時,就用人工一點點“摳”出來。
金山銀山換不來綠水青山。面對呼張高鐵沿線惡劣的自然環境,以及風沙肆虐的實際。既要保障施工質量,又要保護生態環境,還要兼顧外觀之美,建設單位可謂是煞費苦心:在與長城的交叉點上,建設了一個距離長城底部近6米、綿延440米的地下隧道;洞口段采用加強復合式襯砌,全面解除“凍脹”危機。
高速列車軌道沉降誤差以毫米計,標準比F1賽車跑道還要高。呼張客專卓資至陶卜齊段為黃土覆蓋區,遇雨季就沉降變形。呼張客專公司組織參建單位集中會診,根據工程設置的需要,結合地層和地下水的情況,采用換填、強夯、水泥土擠密樁或樁板結構等措施處理。
多少個不眠之夜,數萬人浴血奮戰,烏蘭察布至呼和浩特東段沿途跨越74座橋梁(特大橋、大橋、中橋),穿越19座雙線隧道,一座座墩柱、橋梁、隧道……訴說著3年的建設歷程,如今回憶起來,當年的場景在呼張客專公司58歲的趙秉興腦海里依然是那樣清晰。
在建設工地上,繁忙無處不在,“空中舞者”緊張忙碌的身影是最靚麗的風景。接觸網調試正值內蒙古最冷的時候,20名接觸網架子隊隊員,正在5米高的恒張力放線車作業平臺上緊密配合,通過S鉤和滑輪將接觸線掛到承力索上,隨著放線車向落錨處徐徐而行,接觸線被穩穩地架設在預定位置。自2016年11月開始,每天上千名施工人員遍布在呼張高鐵烏蘭察布至呼和浩特東段126公里線路上,對接觸網、變電、電力、通信、信號、房建等6個專業的近百個工作面施工大干。
……
呼張客專公司帶領17個參建單位、數萬名草原高鐵建設者們戰嚴寒、斗酷暑,克服征拆難、工期緊、任務重等難題,鋪架橋梁、貫通隧道……他們發揚團隊敢打硬仗、敢于拼搏的吃苦精神,情系草原高鐵,為早日實現草原人民的“高鐵夢”無悔奉獻。
對高鐵的期盼,不僅是鐵路建設者孜孜以求的責任,更是草原各族兒女的夢想。現如今,乘草原高鐵,感受時空變幻,馬背民族的生產生活正在悄然改變,他們亦用獨有的民族魅力影響了這個時代。
高鐵一通 轉換時空
“早就盼著高鐵開通了!”家住呼和浩特市區的王奕涵,2016年10月畢業到卓資縣供電局工作,售票首日從手機上預訂了草原高鐵首趟車票,“8月3日我要登車體驗!”。王奕涵的母親李婭在烏拉特熱電廠工作,周末還要回到包頭看望父母,一家三口,三城四地,鐵路的發展變化讓他們全家享受到了出行“紅利”。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高鐵一通、轉換時空。”呼張高鐵是國家鐵路網骨架京蘭鐵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內蒙古首條高鐵線,是西北、華北、東北“三北”地區聯系的重要通道?梢灶A見,呼張高鐵與(北)京張(家口)鐵路聯通后,無疑給內蒙古中西部地區與發達地區的經貿合作、人文交流、旅游發展等方面帶來福音,至此,內蒙古鐵路事業的發展必將全面打開新局面。而烏蘭察布市也將形成“北上南下、東進西出、內外聯動、八面來風”的格局,全面帶動絲綢之路經濟帶互聯互動,促進陸路“一帶一路”區域間的資金流、物流、人員流、信息流等方面步入常態化軌道。屆時,烏蘭察布到北京、呼和浩特、包頭等城市都將縮短至兩小時以內。
“高鐵開通后,像我這樣的患者去北京復查就方便多了!”經常往返于京呼間看病的杜潤泉對高鐵的渴盼更強烈些。早在2014年,呼張高鐵破土動工時,杜潤泉就始終在關注高鐵的建設進展。8月3日呼張高鐵烏蘭察布至呼和浩特東段正式開通的消息傳出,令她興奮不已。“待高鐵通北京,網上預約掛號后,早晨進京,下午就能回來了!”杜潤泉也描摹了自己的快速進京夢。
呼張客專的開通運營,將更大程度地釋放平行的鐵路通道貨運能力,滿足蒙西地區煤炭、鋼鐵、礦石等物資外運的需要和百姓出行需求,有效促進“一帶一路”沿線的東部、中部、西部地區之間的互動與合作,拉動內蒙古區域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有著“避暑之都”美譽的烏蘭察布,是人們夏季旅游避暑的最佳去處,長期以來受交通瓶頸的制約嚴重,并不為人們所道。呼張高鐵的開通運營,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窘境,必將帶動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未來,呼張高鐵全線貫通,將進一步縮短烏蘭察布地區與北京、呼和浩特、包頭的時空距離,打通內蒙古前往京津冀地區的快速通道,動車組列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公交化開行,使內蒙古草原旅游“說走就走”。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