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在中國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這一點上,普通的中國居民最有發言權。早起上班出了地鐵站還要走一公里去單位,擔心時間來不及?別著急,打開手機掃一掃,你就可以騎乘一輛輕便的共享單車。去超市購物現金不夠?沒關系,無論是微信還是支付寶,都可以幫助你完成支付。足不出戶就想吃遍天下美味?這也不是問題,打開淘寶或是京東,你想要的,應有盡有。要在一天之內從北京趕到上海開一個緊急會議?只需要購買一張“復興號”的車票,4個半小時之后保證你到達目的地。
這就是現代中國。中國人以昂揚的姿態走入新時代。10月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強調,“中國人民生活一定會一年更比一年好”。自即日起,本報推出“中國生活新名片”欄目,從高鐵到共享單車,從移動支付到網購,向讀者展示新時代美好生活的“中國style”。
“100年前,中國向美國輸出的是鐵路勞工,100年后中國向美國輸出的卻是鐵路技術。”這是時任美國商務部長的駱家輝在見證2010年中國南車競標美國高鐵項目時發出的感慨。
從2004年至今,中國高鐵從無到有,從低頭學習到世界領先,創造了新的“中國傳奇”。“中國創造”引領了世界高鐵領域新的加速度。對當今世界而言,中國高鐵,不僅是中國的一張閃亮名片,更是世界技術革命的突出代表。中國高鐵不僅改變了中國前進的速度,更為世界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讓中國速度震撼世界
“現在,國家已經確定了時速400公里高速動車組和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懸浮列車的研制任務,一個是高速輪軌技術的研發,一個是高速磁懸浮技術的研發,國家研發的計劃周期是5年。”十九大期間,十九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翟婉明在接受采訪時驕傲地說。
此時,距離2004年中國高鐵引進外國技術,已經過去13年。13年時光中,中國走完了西方國家的高鐵建設之路,然后超越,直至引領。
中國高鐵發展有幾個顯著的時間節點,其中最典型的是2007年4月18日,鐵道部正式開通了140對“D”字頭的旅客列車,擔當“D”字頭客運任務的,正是“和諧號”CRH高速列車。因此,2007年,也被媒體稱為中國高速鐵路的元年。
“那真的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所有人都憋著一股勁:必須讓中國高鐵真正成為中國人自己的高鐵。”回顧起中國高鐵的創新發展歷程,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十三五”先進軌道交通重點專項專家組組長賈利民非常感慨。
高鐵的發展見證了中國速度。如今,由中國自主研發的“復興號”高鐵運行速度已達到350公里每小時。截至2016年底,中國高鐵運營里程超過2.2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位。京津城際鐵路、京滬高鐵、武廣高鐵、京廣高鐵、滬昆高鐵等鐵路線路先后貫通,標志著“四縱四橫”高鐵主骨架的形成。
高鐵的發展是工匠精神下的中國精度。從“寸到寸不過問”的“差不離”文化,到精確至0.01毫米的檢驗標準;從“能用就行”的隨意,到為了最佳車型方案設計20個列車頭型、進行上百次仿真計算、760個氣動力學試驗的倔強……中國高鐵的誕生、完善,猶如一場通往精益制造的涅?之旅。
讓中國發展更加強勁
“高鐵,讓許多人回家的路更近了。”10月23日,從長沙乘高鐵回到懷化的市民吳莉芹走下了火車。以前吳莉芹開車前往長沙,往返至少需要一天,而現在乘坐高鐵實現了半日還。隨著高速鐵路鋪往中國的大江南北,中國人回家的路越來越通暢。
高鐵讓中國經濟更強勁。據專家測算,按照鐵路投資與相關產業最高拉動效應 1∶10比例計算,京滬高鐵建設頭兩年拉動內需高達近1.2萬億元,這項投資巨大的公共工程對于國家的發展大有助益。
高鐵讓中國科技更領先。隨著今年2月25日擁有全面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樣車上線運營,中國已全面掌握高速鐵路核心技術,高鐵動車組技術實現全面自主化。“從冰雪覆蓋的高寒地帶到熱帶海島,從特大荒漠風區到極端艱險的山區,中國的高鐵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俊彪表示。
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國的高鐵建設不會止步。10月21日,在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何立峰對各國記者說,“估計今后每年都還會有一批高鐵在建,會每年有一批高鐵通車,更好地滿足和服務于人民出行的客觀需要。”
讓中國制造名揚四海
近日,美國記者Sarah搭乘高鐵從北京出發前往天津,感受到了中國高鐵列車的快速和便捷。在列車行駛的過程中,Sarah驚呼:“太厲害了!華盛頓和紐約都沒有這樣的火車!”
異地置業,跨省上班,雙城生活……高鐵不僅改變了城市間的距離,也悄悄改變著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不僅如此,中國高鐵還以先進的技術、完善的設備及全球互利共贏的理念被世界所認可。
2015年7月習近平在考察中國中車(11.530, 0.34, 3.04%)長客股份公司時表示,高鐵動車體現了中國裝備制造業水平,在“走出去”“一帶一路”建設方面也是“搶手貨”,是一張亮麗的名片。
土耳其第一條高鐵、印尼第一條高鐵、俄羅斯第一條高鐵……都有中國企業的身影;強大的設計團隊、過硬的技術標準、最有性價比的高鐵產品……中國高鐵正成為“一帶一路”合作項目的領頭羊之一。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記者為中國高鐵贊嘆:“從上海到北京,整個行程約1200公里,僅用4小時55分鐘。然而在澳大利亞,從布里斯班到悉尼,距離比從北京到上海還少280公里,耗時卻長達16小時。”
“我覺得乘坐高鐵很有意思,只要5個小時,我在車上感覺很舒服,時間過得飛快。”來自意大利的15歲女孩瑪爾塔科隆內洛在乘坐京滬高鐵時表示。
一位坐過中國高鐵的伊朗小伙說:“那真是一段美妙的經歷!世界確實很大,可是擁有中國這種技術的國家,恐怕就沒多少了。這里的高鐵時速可達到300公里,卻一點也不抖。還能欣賞沿途的風景,這一點飛機都比不了!”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