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童彤攝影徐嫚麗
靴子終于落地了!備受市民關心的重慶西站將于本月25日(本周四)正式投入使用。與此同時,渝貴鐵路也將在重慶西站同步首發,進一步縮短重慶與貴州的通行時間。在重慶西站即將投用之際,如何更方便地進出西站、進行交通轉換,上周,在市交委等相關部門的帶領下,實況新聞-重慶時報記者提前進入重慶西站進行了打探。
概況
西部最大有3條軌道線通過
重慶西站位于沙坪壩區上橋,采用“綜合交通、立體布局”的方式,是以鐵路為依托,集軌道(環線、5號線、12號線)、公交、長途、出租和社會車輛等多種交通方式于一體的西部地區最大的綜合交通樞紐,是渝昆、渝西高鐵和渝貴、蘭渝、襄渝、川黔等鐵路的始發終到站,主要由鐵路站房、站場和地方配套綜合交通樞紐組成。其中,地方配套綜合交通樞紐分二期建設、投用,一期工程與鐵路站房、站場將于1月25日(本周四)同步通車,二期工程預計2020年建成。
布局
設15個站臺地下有五層空間
地上部分:布局酒店、公寓等
按照規劃設計,重慶西站站房最高聚集人數達1.5萬人,總規模約為12萬平方米,設置15個站臺,布局了渝昆場、渝貴場,預留了城際場。
重慶西站地上部分為主廣場,將布局酒店、公寓、寫字樓。
地下部分:分五層
地下則分五層,負一層為公交、長途站;負二層為旅客換乘大廳,在換乘大廳前段設有地鐵5號線、環線及遠期12號線的地鐵轉換廳;三、四、五層分別是地鐵5號線、環線、12號線的站臺、站廳層。
體驗
趕火車感覺像進了機場
讓記者眼前一亮的是,站房特有的大跨度組合拱橋支撐結構體系,以一個漂亮的大拱橋型出現,讓整個站房看上去寬闊無比,格外美觀大氣,感覺像是走進了機場。
值得一提的是,為方便乘客出站,在出站通道還設有類似機場使用的4部電動平步道,這也是全國高鐵站中首次設置電動平步道。
除此以外,記者還在現場發現,重慶西站候車大廳人性化服務設施非常完善:西站站房及樞紐都設有母嬰室,母嬰室內設有洗漱臺,空調以及嬰兒設施,同時還設置了緊急求助按鈕;西站一期開通后,西站站房、西站樞紐共有27個衛生間建成投用;設置殘疾人專用衛生間21個,停車場一期建設有35個殘疾人專用停車位,28臺無障礙直升電梯;西站地區覆蓋移動、聯通、電信信號,設信號基站9個,共布置信號點位254個,保障網絡全覆蓋。
揭秘
站房設計創造了三個全國之最
在站房設計上,重慶西站造型寓意“兩江相聚潮頭涌,豪邁云起,耀明珠”,光亮的明珠形象,給人以晶瑩剔透的美感。西站站房和廣場的設計總負責人介紹,西站的設計打造出了三大全國之最。
走進西站,一個漂亮的大拱橋似的站房呈現在眼前。據悉,這是全國唯一的大跨度組合拱橋支撐結構體系,整個跨度達到了192米,為了完美體現“明珠”形象,主體采用了雙層墻體系,內墻起到了保溫隔熱防水功能,外墻用3910塊不同尺寸的曲面鋁單板拼接而成。
同時,該站是全國第一個使用清水混凝土雨棚,不做任何裝飾,一次成型,保障了結構固有的美感,安全性更高。在西站內部找不到任何管線,整個立面干凈清爽。據介紹,所有的管線均注入結構肌體之中,這是經過無數的艱辛嘗試、走訪了無數的模具廠家后,才最終成型。
此外,候車室內的商業休閑空間合理開發利用為全國之最。利用旅客進站樓梯,把夾層的商業平臺延伸至進站樓梯頂板入口上端,讓商業、旅客休息空間在原基礎上擴大了一倍。
渝貴鐵路25日首跑
重慶到貴陽只要2小時
本周四(1月25日),重慶西站投用同時,也將迎來渝貴鐵路(重慶至貴陽鐵路)的首發,該班次已于1月19日9時開始售票。
據了解,渝貴鐵路于2013年5月開工建設,2017年10月開始聯調聯試。初期最高運營時速200公里,將安排旅客列車66對。渝貴鐵路打通成渝地區乃至西南地區至華南及華東地區的快速鐵路通道,是西北、西南至華南地區快速鐵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了解,渝貴鐵路全線全長347公里,為客貨共線雙線電氣化鐵路,新建重慶西、珞璜南、綦江東、趕水東、桐梓北、桐梓東、婁山關南、遵義、龍坑、遵義南、息烽、修文縣等12個車站。
開通運營后,市民從重慶前往貴陽最快只要2小時2分鐘,這大大縮短重慶與貴陽的時空距離,改善區域交通結構,帶動沿線旅游資源開發和中小城市發展。此外,西站投用后,重慶與周邊城市通行時間全面縮短:從重慶西站到成都最快的動車只需要1小時16分鐘,到昆明最快4小時40分鐘,到長沙最快5小時38分鐘,到南寧最快7小時36分鐘,到廣州最快7小時10分鐘。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