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人員在回填道砟。普宏思 攝
中老鐵路北起昆明,南抵萬象,促進了區域互聯互通和互利共贏。夏季的中南半島,暴雨和高溫交替侵襲,易導致道床松動,影響線路平順度和旅客乘車舒適度。為守護中老鐵路這條黃金大通道、確保列車平穩運行,一場為期6個月的大機搗固施工,在老撾瑯勃拉邦的雨夜里拉開序幕。
7月16日老撾時間22時許(以下皆為老撾時間),中老鐵路磨(丁)萬(象)段瑯勃拉邦站雨幕如織,在信號燈的映照下,密集的雨絲打在鋼軌上,泛起陣陣水花。
伴隨著穿透夜空的嘹亮風笛聲,兩列橙黃色搗固車沖破黑暗緩緩駛入站場,一場強健中老鐵路“筋骨”的毫米級戰斗,在這滂沱雨夜中驟然打響。
為消除中老鐵路磨萬段線路安全隱患,昆明工務機械段和瑯勃拉邦維保管理中心緊密協作,統籌安排,選派近百名業務骨干和4臺高精度大型養路機械,赴該段線路開展搗固和養護工作。
“‘天窗’命令已下達!”22時30分,調度指令在嘈雜的雨聲中通過對講機傳來。此時,雨水敲打著現場職工的安全帽,發出細密的嘀嗒聲。
“開始拆道岔!”22時32分,電務組施工負責人張強率先擰亮頭燈,命令聲穿透雨幕。話音剛落,13名中老兩國職工便沖向道岔,雨水瞬間浸濕了他們的反光背心。
“按照演練流程來,配件分類放好。”“注意標記朝向!”技術員余家林在道岔間來回奔走,聲音嘶啞。雨簾下,戴著防滑手套的作業人員雙手在桿件間靈活翻飛——斷開接點、卸開口銷、拆分桿件……動作精準利落,訓練有素。
金屬碰撞的“叮當”聲、急促的喘息聲、雨水的“嘩啦”聲,交織成一首緊張的戰斗之歌。僅僅15分鐘,一組復雜道岔的桿件便在雨幕中被成功拆解。
“轟隆……”22時50分,搗固車駛入作業區,巨大的機械臂帶著千鈞之力,猛地刺破雨簾,深深扎入道床,高頻震動的巨響在寂靜的雨夜里如同聲聲炸雷。搗固錘每一次精準落下,都激起一片細密的水霧,道砟在強力振動中緊密咬合、沉降,道床的支撐力在毫米級的調整中悄然增強。
“回填要實,不能留死角!”指揮者用中老雙語傳達作業提示。回砟組職工緊隨其后,揮舞鐵鍬鏟起道砟填入搗固后的空隙。
23時15分,搗固間隙,電務組人員立刻搶上,開始對脫桿后的道岔桿件進行保養。雨水順著他們的下巴滴落,無人顧得上擦拭。清洗劑噴出白霧,棉紗快速擦拭油污,潤滑脂被精準涂抹……清理、上脂、潤滑,每一道工序都一絲不茍。
“數據怎么樣?后面有沒有超限?”施工負責人解文華在線路上穿梭。他步履匆匆,時而弓腰查看軌面,時而趴伏在軌檢儀前,時而側頭比對數據,實時監測道岔的水平、高低、軌向數據。
7月17日1時12分,線路搗固結束,電務組人員開始爭分奪秒地恢復道岔。時間在扳手的旋轉和雨水的滴答中飛速流逝。
“咔嚓”,2時20分,伴隨一聲清脆、利落的轉換聲,最后一次道岔轉換試驗完成。“道岔轉換良好,一切正常!”調試人員精細測量后大聲報告。
2時30分,搗固車緩緩駛離現場。雨,還在下著,濕漉漉的線路旁,中老兩國職工并肩而立,雨水浸透的工裝緊貼在他們身上。
這次施工,職工們高質量完成2.3公里線路和2組道岔的施工任務,首戰告捷。“在接下來的防洪關鍵期,我們將繼續在風雨中守護鋼軌,用毫米級的精度為中老鐵路筑牢安全屏障。”瑯勃拉邦維保管理中心工務部副主任孟瑞說。(作者:徐章位 普宏思)
(新媒體責編:caizhuo)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