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被鐵路線圍合,同時受到河湖阻隔,南湖區域對外通道嚴重缺失,隨著地鐵8號線二期工程的開工,南湖地區出行難問題更為嚴峻。記者從武漢市城建委獲悉,市政府專題研究了南湖地區路網建設規劃,在現有3條穿(跨)鐵路通道基礎上,還將新增8條通道,其中5條已經開工。
整個南湖地區北面、南面、西面均被鐵路線圍合,東面有南湖阻隔,西面還有巡司河,僅有珞獅南路1條道路貫通。東向和北向二環線進出交通高度集中于珞獅南路,西向和北向進出交通集中于柵欄口涵洞、曬湖涵洞。整個南湖及周邊地區工作日高峰擁堵點多達7個,是全市擁堵最集中的區域。
據武漢市規劃部門介紹,南湖核心地區路網建設實施不足,使該區域高峰時段擁堵指數為7.3,運行車速為18.4公里/小時,嚴重擁堵里程比例為17.8%,擁堵程度排主城區35個區片組團的第7位,珞獅南路擁堵排主城區道路第4名。
觀測統計,南湖地區全天出行總量達到85.7萬人次,是全市出行量最大的區片組團之一,而居民常規公交全天出行量為16.8萬人次,占比總出行量不足20%。規劃進入南湖地區的軌道交通線有5條,但目前還未開通,大運量公共交通嚴重不足導致區域出行過多選擇小汽車,無形中加劇路網壓力。
新增8條穿(跨)鐵路通道
市城建委介紹,目前進出南湖地區的鐵路涵洞僅3處,分別為柵欄口、曬湖、嶺南路。記者曾在上下班高峰探訪發現,3處通道上的車輛均排起長龍,擁堵不堪。
按照規劃,還將新增丁字橋南路、新溢洲路、建安街、武梁路、楊泗港快速通道、南湖大道、白沙四路、李紙路等穿(跨)鐵路通道。其中向西穿(跨)鐵路通道達到6條,建成后,南湖居民向西前往漢陽、漢口更加便利;向北、向南穿(跨)鐵路通道各1條。同時,規劃部門還提出,對既有的三處涵洞均進行改造,規劃后的通行能力將提升7倍,徹底解決區域鐵路阻隔交通問題。
目前,丁字橋南路、建安街、武梁路、楊泗港快速通道、李紙路已經開工建設。
南湖地區還規劃有5條軌道交通線路,其中已開工4條,即軌道交通7號線一期、8號線二期、8號線三期、11號線東段二期,年內計劃新開工12號線工程。通過大運量的軌道交通解決小汽車進出的困境。(記者韓瑋通訊員齊肇一彭璟)
(新媒體責編:zs1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