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中國鐵路建設插上“科技翅膀”
中鐵科研院在隧道圍巖穩定性分析、超前地質預報、監控量測及信息化施工等領域的研究為長大隧道修建作出了重要貢獻,圖為西康鐵路秦嶺特長隧道。
中鐵科研院參與青藏鐵路多個科研項目
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技術及產品居國際先進水平;
高速鐵路隧道空氣動力學研究居國際先進水平;
蘭新鐵路百里風區風沙災害防治技術居國際先進水平
……
4月24日,中鐵科研院首屆科技創新大會在成都召開,會議總結了中鐵科研院“十二五”科技創新工作,表彰了一大批優秀科技創新成果,并部署了中鐵科研院在“十三五”期間的科技創新工作。
半個世紀以來,中鐵科研院匯聚了行業一大批高素質科研人才,他們奮戰在科研一線,為中國鐵路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如今,站在歷史新起點,中鐵科研院將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加強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為鐵路、公路等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插上科技的“翅膀”。
秀肌肉多項科技成果居國內外先進水平
在本次科技大會上,中鐵科研院表彰了16項“十二五”優秀科技創新成果,其中多項成果居國際先進水平。
在表彰的成果中,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監測信息系統獲得特別獎;高速鐵路隧道空氣動力學效應及緩解措施研究、濕陷性黃土地區高速鐵路地基路基沉降控制技術的研究與應用、蘭新鐵路百里風區風沙災害防治技術研究及應用、隧道(洞)仰拱模板臺車與TBM聯合作業的設計與研究、高層建筑糾傾加固新技術研究,這5項科技成果榮獲一等獎;青藏鐵路多年凍土區路基工程狀態及鋪設無縫線路可行性研究、HSP206型隧道超前地質預報儀推廣應用研究、青海玉樹地震滑坡(公路)治理與邊坡災害防治技術研究等10項科技創新成果獲二等獎。
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監測信息系統。利用互聯網+監測技術,首次將信息化技術應用于隧道圍巖變形監測安全預警,解決了監測數據的可靠性、完整性、統一性的難題。該成果在寶蘭客專、西成客專、成貴鐵路等30余條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工程中得到推廣使用,開啟了鐵路隧道及地下工程信息化監控量測技術先河。
高速鐵路隧道空氣動力學效應及緩解措施研究。在國內首次測試和分析了特長隧道中無砟軌道對微氣壓波的激化作用,國內首創了通過“特定有限區間”采樣對隧道空氣阻力計算方法進行驗證,形成了減緩隧道空氣動力學效應的成套理論。
HSP206型隧道超前地質預報儀推廣應用研究。20余年潛心科研,首創聲波反射與散射聯合反演成像技術,成功研制擁有全部知識產權的HSP206型隧道超前地質預報儀,豐富和完善了隧道超前地質預報理論,堪稱“隧道地質醫生”。(陳興鵬 王偉 記者王飛)
(新媒體責編:zs1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