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報記者 余紅舉 實習生 雷諾純
4月24日晚,央視《焦點訪談》關注江西鐵路沿線整治,讓南昌市青山湖區上海路街道辦事處成為“明星”:這個南昌市最大的街道辦事處,早在2014年,就對2.2公里鐵路沿線開展集中整治,原來的臟亂差的廢品收購站變身綜合文化長廊;原來上千平方米的垃圾堆積場,如今成了周邊居民休憩的街頭小游園。
時隔三日,記者來到上海路街道辦事處,解剖“麻雀”。
居民出行需求倒逼整治
上海路街道辦事處轄區內鐵路有2.2公里長,很長一段時間,鐵路沿線周邊也是臟亂差的代名詞。脫胎換骨,是從2014年開始。
不過,青山湖區副區長葉飛告訴記者,上海路街道辦事處鐵路沿線插花地帶多,治理起來比較困難。4月27日上午,葉飛正帶著青山湖區鐵路沿線鄉鎮領導來到上海路街道辦事處“取經”。
“鐵路沿線整治并非‘臨時抱佛腳’。”吳曉珍現履職上海路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在此工作了近5年時間。2013年剛到任時,任職街道辦主任。談起整治,她道出了苦衷:“剛上任不久,群眾反映鐵路沿線地區路面坑洼、墻面破損、管網老化堵塞等問題,令人應接不暇。”這卻又是一個民生問題,不整治百姓怨聲載道。
2014年3月,上海路街辦對鐵路沿線的整治從新魏路開始,這條與京九鐵路線并行道路,在整治之前,居民可以自由穿梭在軌道之間,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在此居住半輩子鐵路五村居民王寶根說:“新魏路不好走,沒有路燈,治安問題頻發。”
上海街道辦事處通過招標方式對新魏路進行徹底改造,泥濘不堪的破路成了煥然一新的柏油路,還對衛生清掃實行服務外包。27日上午,王寶根點贊道:“垃圾沒了影,沿線還添了綠。”
路是修好了,沿線一處處收廢舊物品的店鋪,臟亂差依然沒有徹底得到改觀。2014年年底,上海路街道辦事處借南昌“雙拆”(拆臨拆違)東風,將這些沒有產權的六小店鋪一舉消化掉――拆了。
“一年多的整治,基本達到了預設效果,卻離環境美化還有一定的距離。”上海路街道辦事處主任陶鋼說:“2016年1月,又開始了新一輪美化亮化提升。”
用“三公”經費美化亮化
店鋪拆了,村民直面“鐵路”,存在安全隱患。
上海路街道辦事處黨工委副書記郭國富,原是青山湖區委宣傳部的一名“老宣傳”。在如何改造時,貢獻了自己的智慧。他提出將2.2公里鐵路沿線打造成“綜合文化長廊”,這個想法得到了上海路街辦班子成員的一致響應。
27日上午,記者觀察發現,這塊綜合文化長廊設置了70余幅宣傳噴繪,涵蓋了街道各項工作內容,特別是“黨建+”、公眾安全、防火防災、廉政知識普及、鐵路護路、衛計知識宣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個字內涵解釋等,總面積達1258平方米。同時,每兩塊噴繪中間還安裝了仿古窗,使傳統的宣傳長廊既現代實用又古典美觀,形成了一道靚麗的宣傳風景線。
走訪時,記者見到北京西路與新魏路交界處的街頭小游園聚集了眾多居民休閑。據了解,這個面積約1200平方米的小游園,原來是一塊垃圾堆積場,環境惡劣氣味難聞,路過的居民都步伐匆匆,F在修整一新,放眼看去,一片生機勃勃:游園里安放了供居民休憩的石桌石凳,種植了許多花草樹木,還有一片綠油油的竹林,中間的空地設置了路燈照明。
在小游園采訪時,王阿姨正在喂孫子吃雞蛋羹。她說:“從來沒像現在這樣清爽過,晚上空地上很多人來進行體育鍛煉、跳廣場舞等,溫馨又熱鬧,深受居民的喜愛。”
據介紹,從整治再到常態管護,2.2公里的鐵路沿線投入了近千萬元。“部分錢是南昌市、青山湖區開展社區整治的財政投入,而一部分是街辦省下來的‘三公’經費投入到整治當中。原本添置的辦公桌椅都推后了,去年的綜治獎金到現在還沒發。”吳曉珍說:“看到居民點贊,值了!”
義務巡邏隊保出行平安
鐵路沿線不僅要環境整治,而且需要安全維護。2.2公里長的鐵路沿線,從未發生過一起安全事故,這得益于有一支80人的鐵路義務巡邏隊。從1996年自發組建以來,不管刮風下雨還是炎熱高溫,他們每天沿著鐵路巡邏兩次,從未間斷。
鐵路巡邏隊隊員大部分是周邊居民。半邊街社區主任吳喧是巡邏隊一員,她告訴記者:“最早開始巡邏是在1996年,當時賣菜的人比較多,喜歡抄近路在鐵路上行走。”
剛組建時,巡邏隊人不多,成員多是社區干部。在社區干部的帶動下,后來老黨員、老干部也加入了。再到后來,老黨員、老干部又說動年輕人加入,隊伍逐漸壯大起來。巡邏隊中,楊嵩、汪水根、駱反妹等都是堅持了10年以上的老人,他們還勸說了更多人加入這個“吃苦”的隊伍中。
上海路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說,這20多年來,因為有這支巡邏隊,未發生一起安全事故,轄區居民也有了安全感。
(新媒體責編:zs1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