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高德地圖宣布攜手中國公路學會,成立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Joint Laboratory for Future Transport and Urban Computing,以下簡稱“聯合實驗室”)。
在談及交通出行領域的發展現狀時,高德地圖副總裁董振寧稱,“新行業遇到了老問題。”他認為,雖然大家一直都在強調產學研的一體化發展,但實際情況下,這一進展并不順利。
以交通出行數據采集為例,科研界采用的傳統方法包括人工計數法、問卷調查法和固定設備檢測法,但這些方法效率較低、準確度差,并且只能獲得道路交通局部狀態數據。
而在互聯網企業已經可以借助互聯網手段,實現高效、精準、全局地數據采集。
董振寧告訴記者,在交通出行領域,學會、產業、科研這三點已經成為孤島,因為中間都是斷的。在科研和產業之間,無論是科研成果的轉化還是產業成果的科研共享,雙方都存在著障礙。
而“產學研孤島”的出現,已經阻礙了交通出行行業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此次高德地圖和中國公路學會攜手成立聯合實驗室,便是希望融合產業、學會、科研等各方元素,打破這一孤島現象。
據悉,首批入駐聯合實驗室的包括清華大學李萌教授團隊、同濟大學楊曉光教授團隊、中山大學余志教授團隊、浙江大學王殿海教授及團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云鵬教授及團隊等。
據21世紀經濟報道了解,首批入駐聯合實驗室的5個團隊,都是國內頂尖的交通出行、人工智能方面專家,并且在交通發展、城市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域頗有建樹。
聯合實驗室的發展初期,這些團隊將分別針對智能駕駛調度、城市“CT”、城市交通大腦、交通需求管理、智慧公交等方向與高德展開聯合科研。
中山大學余志教授告訴記者,交通系統實際上非常復雜,它具備著非線性、時變、不連續、不可測、不可控等特征。
以往面對這樣一個系統,無論精準還是模糊,在數學上都無法描述,更不能求解。“我們覺得交通的本質就是不可知,只能瞎子摸象。”余志說。
但隨著互聯網、即時通訊和大數據這三項技術的發展,使得原先無解的交通系統開始變得可以求解和可以控制。比如通過自動駕駛和道路的協同,就可以去測量交通系統并進行計算。
董振寧表示,入駐的團隊都擁有自己的研究方向,他們入駐聯合實驗室并不會重新研究其他方向。聯合實驗室的作用是提供更多的數據支持、計算支持、模型和資源支持,來幫助科研團隊加快研究進度。
比如在人才方面,聯合實驗室就將在聯合科研、學科設置、人才培養和國際合作等方面發力,著力發現和培養人才,從而建立面向未來交通出行領域的人才社區。
高德地圖也承諾,未來十年將對聯合實驗室持續投入,并聯合國內外百所高校、科研院所,培養面向交通與城市進化相關的千名專家級人才。以此來幫助科研團隊加強科研力量。
目前,聯合實驗室已分別在杭州、北京、成都落地了交通大腦、智慧誘導、智慧公交等三個方向的研究成果。
以高德地圖與杭州市合作的“交通大腦”項目為例,交通大腦可以快速準確地發現城市異常擁堵位置,同時將該信息推送給交警,這樣大大加快了交警的出警速度。根據分析,及時出警已將杭州因事故造成的異常擁堵時長縮短20%、將平均車速提高35%。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