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長假,道路客運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出行高峰。據統計,今年“十一”期間,道路旅客運輸量達4.92億人次,與去年基本持平,約占全國旅客發送量的80%。今年旅客出行有哪些新特點、新趨勢?客運企業有何新思路、新舉措?攜程網、巴士管家、巴巴快巴等“互聯網+客運平臺”出行數據和各地客運站、客運企業的做法可見一斑。
網絡購票受歡迎
今年“十一”長假,道路客運網絡購票進一步受到旅客青睞。據攜程網數據統計,“十一”期間,超過900萬人次選擇網絡購票,同比增加47.5%。購票旅客以90后為多,占總人數的60%,性別比例中,選擇網絡購票的男性略多于女性,占52%。
攜程大數據顯示,汽車票主要網售訂單來自四川、浙江、江蘇、廣東、山東等人口密集地區,熱門目的地集中在杭州、重慶、成都、大理,杭州—烏鎮往返線路最為火爆,超過3萬人選擇從杭州搭乘客車前往烏鎮一覽古鎮風光。
今年“十一”,更多旅客選擇合理規劃、錯峰出行。攜程數據顯示,今年預約票的人數明顯增加,占總購票人數的34%。旅客出行峰值在9月30日,日出行最高峰值達200萬人次,較去年出行高峰提前1天,網絡預定汽車票較之前更為旅客接受。
巴巴快巴數據分析,提前1到3天購票的人群比重有所上升。其中,選擇出行前一天購票的旅客占41%,選擇提前兩天購票的旅客占29%,3%的旅客提前半個月購票,旅客提前規劃購票的意識有所增強。
定制班線更火爆
道路客運新模式——“定制客運”在今年“十一”期間迎來新一輪增長,定制客運“官方、安全、可靠”的特點漸入旅客心中。“十一”期間,城際快線、城際拼車、定制包車出行率同比增長一倍以上。
常運公路運輸集團在“十一”期間推出3條學生專線,校到家、校到站、站到校3種直達模式,為學生出行免去中轉的麻煩。常運公路運輸集團開通常高技、旅游學校、城建學院等院校發往金壇、溧陽、江陰等地的中短途校園始發車和殷村職教園、常州科教城等地通往常州汽車站、花園和淹城公交中心站的校站直通車。在節后學生返程高峰期間,常州汽車站至常州工學院、江蘇理工學院等地的高校直通車流水發班,靈活服務學生。“十一”期間,學生專線累計運送2萬人次。
“十一”假期是旅客出游高峰,常州旅游集散中心增開了茅山寶盛園、安吉等旅游專線車,專線車日日發班,滿足市民出游需求,運送旅客2000余人次。
攜程汽車票景區直通車業務“十一”期間累計運輸22萬人次。攜程汽車票在全國3個城市,8個景區車站,實現掃碼支付上車,幫助景區更快疏散游客,減少景區車站高峰擁擠的情況。
機場接送成熱點
隨著旅客對出行體驗要求的提高,圍繞機場、車站等交通樞紐的聯程模式逐漸走向成熟。“十一”期間,機場接送、車站接送服務率呈現指數級增長,中轉時間大大減少,更好地滿足旅客出行便捷度和舒適度的需求。
巴士管家數據分析顯示,國慶黃金周期間,機場接送服務集中在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南京祿口機場等熱門區域。
常運公路運輸集團開通至南京祿口、上海浦東、無錫碩放、常州奔牛等4條周邊國際機場專線。除在常州汽車客運站乘坐機場班線以外,旅客還可在常州機場通江路、武進等2座城市候機樓乘坐機場專線。假日期間,機場班線根據航班信息,加大班次密度,滿足旅客出行需求。“十一”期間,機場專線接送旅客3600余人次。
濟南長途汽車總站在“十一”期間開通了機場巴士車輛“實時定位功能”,對巴士精準定位,方便廣大轉乘旅客及時掌握機場接駁班車信息,讓旅客出行更安心。旅客在96369App上選擇“機場巴士”圖標,點擊右上角“查看實時定位”,即可獲取機場巴士車輛實時位置,隨時了解機場巴士車輛動態,安排出行計劃。
安全服務更關鍵
安全是旅客出行的重中之重。“十一”長假前夕,多地客運站開啟安全教育、檢查工作。內蒙古呼運集團對安全管理人員和駕駛員進行“十一”安全教育,提高駕駛員的安全意識、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杜絕超速、超員、超載、疲勞駕駛等現象,確保黃金周期間行車安全。江蘇淮安汽車站要求駕駛員每日對客車的安全錘、滅火器材等安全設施及輪胎、轉向、剎車等客車重點安全部位進行安全臨檢,堅決杜絕“病車”上路參與營運。
服務成為影響旅客出行體驗的重要一環。“十一”期間,濟南長途汽車總站組織員工成立“雙節出行管家”服務隊,提供預約服務。旅客電話預約“管家服務”,專屬“出行管家”為旅客提供接站、購票、乘車等一系列專屬服務,特殊群體旅客可到總服務臺得到“出行管家”幫扶。
不僅如此,濟南長途汽車總站開啟多項服務:“綠色愛心通道”為特殊旅客出行提供方便;“愛心媽媽小屋”為孕嬰及兒童提供專屬候車室,保障孕嬰候車安全;出行服務站備有輪椅、拐杖、針線包以及醫藥箱等便民用品;熱門景點導航條供旅客免費拿取,為旅客市區接駁轉乘提供方便。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