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政府出臺關于深化沿江沿海港口一體化改革的意見,提出通過1—3年的努力,基本建立全省沿江沿海港口一體化發展的功能布局、資源配置、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推動港口共建共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沿江沿海港口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效益逐年提升。通過3-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具有區域樞紐功能的航運物流中心,培育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特大型港航集團,全省港口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推動江蘇省由港航大省向港航強省跨越;推動港口、產業、城市統籌協調發展,沿江沿海地區發展活力和整體競爭力明顯增強,成為實施國家重大戰略和服務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引擎。
完善港口規劃體系
江蘇省將進一步突出長江南京以下江海聯運港區、南京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連云港港區域性國際樞紐港、蘇州太倉集裝箱干線港等“一區三港”建設發展。鼓勵建設集約化、大型化、專業化、智能化泊位,嚴格控制通用泊位及貨主碼頭建設,著力推進沿江重要港區功能布局優化完善和沿海港口有序開發,積極引導沿江地區部分港口依賴度高的臨港規模產業向沿海地區合理轉移。支持有條件的大型港航企業統籌集裝箱、煤炭、金屬礦石、石油化工及液化氣等戰略性貨種一體化發展,實現各港口企業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提質增效。
加強岸線及陸域資源統籌利用
加快制定《江蘇省港口岸線管理辦法》,完善港口岸線資源利用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岸線使用的準入、變更、轉讓和退出機制。充分發揮長江12.5米深水航道功能,統籌長江南京以下港口、產業、城市功能布局的優化調整,推動港產城岸線綠色、集約利用。嚴格港口岸線資源使用,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利用、節約高效、嚴格保護的原則,優先將港口岸線用于專業化、公用碼頭建設。制定長江港口岸線資源開發利用規劃,依據規劃有序開發沿江港口岸線。加強已有港口岸線資源整合,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強對不符合規劃、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等不合理使用的港口岸線資源整合,引導岸線資源利用效率低下、經濟貢獻度低的碼頭通過市場化手段進行整合,提升已有港口岸線效率效能。
從嚴控制危險貨物港口岸線審批,嚴禁在長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線1公里范圍內新建危險化學品碼頭。推進港口危險貨物碼頭倉儲企業分類整合,逐步歸并功能雷同的小、散碼頭,注重發揮現有危險貨物公共碼頭效能。
促進航運物流業集聚發展
積極推進臨港物流園區規劃建設,強化港口與物流園區聯動發展,圍繞特色貨種運輸,加快發展流通加工、分撥配送、展示交易、信息處理等對地方經濟帶動作用強的港口物流服務功能,打造各具特色的港口物流集聚區。
圍繞南京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的戰略定位,拓展船舶融資租賃、艙單質押、物流授信融資、大宗商品交易、航運金融、船舶交易、船舶綜合服務、信息咨詢、海事保險、仲裁等高端航運服務,打造物流要素聚集、航運服務完善、航運物流市場繁榮、江海轉運功能突出、輻射帶動效應顯著、具有國際資源配置能力的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
加快推進南京下關長江國際航運物流服務集聚區建設,圍繞長江流域重要的口岸服務、航運總部經濟、航運物流綜合服務、航運物流交易和航運人才交流等五大中心建設,打造企業總部集聚、配套服務完善、政務集中的現代航運物流服務集聚區。
創建綠色平安智慧港口
江蘇省將深入開展“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繼續推進危險化學品碼頭、非法過駁和非法碼頭等專項整治,依法取締安全隱患大、非法建設、未批先建的碼頭和非法過駁點,嚴格控制危險化學品碼頭新增岸線使用,進一步整頓規范市場經營秩序,建立長效監管機制。研究建立港口安全、環保的準入退出標準、考核獎懲機制,完善綠色平安港口相關標準和負面清單,引導市場主體合理預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突出長江等重點水域的港口和船舶水污染、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推進綠色低碳示范港口品牌建設,合理規劃LNG加氣站、碼頭低硫油儲備供應系統的建設布局,推廣應用連云港港岸電標準。用好現有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專項資金,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支持符合條件的港口岸電、水污染防治、粉塵防治、油氣回收、清潔能源推廣應用等項目,并積極爭取國家相關專項資金的支持。
加快平安港口建設,進一步落實所在地港口管理部門安全監管責任和港口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進一步加大港口安全設施和應急救援能力建設,提高港口安全生產水平。
加快建設統一的沿江沿海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推動全省沿江沿海公用碼頭港口生產、口岸通關、運輸組織等數據信息的互聯互通,并進一步拓展至長江流域。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