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發布的《交通運輸安全生產事故統計分析》顯示,2017年二季度,按照交通運輸部總體工作部署,公路水路行業緊緊圍繞“平安交通”建設工作,持續推進安全生產體系建設,強化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加大風險管控力度,實現了交通運輸安全生產的平穩運行。
二季度,公路水路行業安全生產事故顯著下降,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按各領域統計口徑,造成人員死亡失蹤的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死亡失蹤人數同比下降18.0%、14.9%。其中,一般事故起數和死亡失蹤人數同比下降12.4%、5.8%,較大事故起數和死亡失蹤人數同比下降31.1%、30.8%,但重大事故起數和死亡失蹤人數有所增加,特別重大事故實現“零”控制。
道路運輸領域事故總量下降
道路運輸領域事故總量總體下降,重大安全生產事故反彈,營運車單方事故上升,市際班車死亡人數大幅上升,區域安全發展不平衡,安全生產形勢不容樂觀。較大及以上等級道路運輸行車事故起數和死亡失蹤人數同比下降10.3%、5.3%;較大事故起數和死亡失蹤人數同比下降18.4%、18.7%;與去年同期重大事故“零”控制相比,重大事故起數、死亡失蹤人數有所增加。營運車輛單方較大及以上等級事故起數和死亡失蹤人數占道路運輸事故總量的22.9%、32.8%,同比上升33.3%、5.4%;市際班線客車較大及以上等級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占道路運輸事故總量的11.4%、16.7%,同比持平、上升66.7%;西南地區較大及以上等級事故起數和死亡失蹤人數占道路運輸事故總量的31.4%、30.6%,同比上升22.2%、48.6%;華北地區發生較大及以上等級事故起數和死亡失蹤人數占道路運輸事故總量的14.3%、22.8%,同比上升150%、310%。
水上交通領域形勢平穩
水上交通領域事故總量顯著下降,較大以上事故“零”控制,安全生產形勢平穩,但自沉、工傷事故多發,安全工作仍待加強。造成人員死亡失蹤的運輸船舶事故件數和死亡失蹤人數同比下降24.1%、35.7%;事故都為一般事故,實現較大事故“零”控制。自沉事故件數和死亡失蹤人數占水上交通事故總量的34.4%、44.4%,同比下降15.4%、20.0%;船員落水失蹤和作業傷害等工傷事故件數和死亡失蹤人數占水上交通事故總量的40.6%、36.1%,同比上升8.3%、8.3%。
公路水運工程建設領域總體可控
公路水運工程建設領域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有效遏制,一般等級安全生產事故小幅波動,新建高速公路工程事故占比較高,橋梁和隧道工程事故突出,安全設施缺陷和違法違規行為多發,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可控。造成人員死亡失蹤的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同比增加1起、減少6人,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等級事故。新建高速公路工程發生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占工程建設事故總量的72.7%、76.9%;橋梁和隧道工程發生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占工程建設事故總量的63.6%、61.1%;安全設施缺陷和違法違規行為引發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占工程建設事故總量的63.6%、61.5%。
港口生產領域形勢穩定
港口生產領域未接報一般以上安全生產事故,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
趨勢研判
三季度,夏季工業生產高峰和暑期客運高峰重疊,公路水路工程建設持續保持高位,加之今年我國臺風、強降雨、雷電、高溫等極端天氣增多,交通運輸安全生產保障任務依然繁重。
運輸保障任務繁重。三季度,工農業生產仍然處于高峰期,各類物資運輸,特別是危險化學品運輸需求旺盛,原油、成品油運輸增加,港區裝卸作業量增大,安全及防污染、防泄漏、防燃爆等工作依然面臨嚴峻挑戰。同時,三季度正值暑期旅游高峰,旅游觀光和學生離校、返校客流相互交織,旅客運輸任務繁重,安全保障任務艱巨。
旅游客運安全風險增大。我國風景名勝區多位于山區、農村地區,其通行條件相對較差,加上個別旅游客車駕駛員不熟悉行經路線,道路旅游風險增大;環島、環湖、沿江進行水上游覽觀光的游客增多,船舶事故風險增加。
夏季生理疲勞現象應引起高度關注。三季度,我國正值夏季高溫天氣時段,暑季炎熱易使人睡眠不足,加劇人體在午后、凌晨等時段的生理疲勞,導致駕駛員、施工作業人員出現反應遲緩、操作失誤等現象,誘發安全事故。
極端災害性天氣威脅依然未減。三季度,我國大部分地區處于汛期,臺風、強降雨等災害性天氣多發,易引起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嚴重威脅交通運輸安全生產。
對策建議
強化專項治理和重點保障。深入開展平安交通專項整治行動,突出道路水路客運和危險貨物運輸、港口營運、城市公共交通和交通工程建設等八個重點領域;加強防汛抗臺風工作,切實落實防汛抗臺風各項安全生產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實保障暑運、黃金周等重點時段和十九大、建軍90周年、金磚國家峰會等重大活動期間交通運輸安全生產穩定。
強化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健全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加大安全投入,加強從業人員教育培訓;加強源頭管理,嚴把運輸企業、車船、從業人員的準入關;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強化現場監管執法,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加強安全培訓和宣傳教育。督促企業組織從業人員開展交通安全技能和應急處置能力培訓,加強夏季安全行車、行船和應急處置等培訓教育,提升從業人員安全技能,提高組織逃生能力。開展公眾安全宣傳活動,認真落實客運車輛安全告知制度,普及安全乘車常識,提升乘客應急逃生能力。
強化惡劣天氣防范和應急。完善與相關部門的信息共享機制,及時獲取和發布各類災害預警信息;督促企業完善防范夏季強降雨、高溫等應急預案,配備必要的應急物資和裝備設施,切實增強應對極端災害性天氣的能力。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