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應急客車從九寨溝有序轉運滯留旅客。 羅強 攝
九寨溝漳扎鎮(溝口)至九寨天堂大酒店九道拐處堵點搶險現場,目前該堵點已成功搶通。屈洪斌 攝
8月8日晚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7.0級地震發生后,交通運輸部連夜啟動二級應急響應,四川交通運輸部門、武警交通部隊搶險人員星夜馳援。9日17時30分,隨著震中漳扎鎮(溝口)至九寨天堂段最后一處堵點九道拐搶通,災區國道堵點均已搶通;4萬多名滯留旅客基本轉移疏散完畢,其中近9000名游客乘坐應急客車安全離開。
貫徹中央領導指示精神 系統部署救災搶通工作
8日21時19分,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8日晚至9日,交通運輸部先后召開3次會議,傳達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關于九寨溝縣7.0級地震災害應急處置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并與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多次視頻連線,了解搶險救災工作進展情況。
部黨組書記楊傳堂、部長李小鵬等部領導就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出部署,要求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在當地黨委、政府領導下,與參與搶險救災的部門、部隊密切配合,做好公路搶通及保通保暢保安全工作,確保救災物資、車輛、傷員轉移等暢通無阻,確保社會車輛有效管控、游客有序疏散;在余震不斷的情況下科學施策,做好信息采集、報送工作;通過衛星通信等技術手段,做到重要堵點、關鍵節點有效覆蓋、可聽可視;堅持底線思維,做好應對多次重大余震的準備,統籌安排后備救援力量、應急運力,及時搶通余震導致的新的公路阻斷;安排人員仔細檢查震中附近交通建設項目,確保人員、設備和在建工程安全。
副部長、民航局局長馮正霖指示民航局立即啟動三級救災應急響應。武警交通部隊啟動應急預案,司令員傅凌趕赴災區一線。
地震發生后,交通運輸部立即進入應急值班工作狀態,派員參加國家減災委工作組工作,并成立應對九寨溝縣7.0級地震災害應急領導小組。副部長戴東昌擔任組長,下設綜合協調組、應急指揮組、公路保通組、運輸服務組、新聞宣傳組、通信保障組,指導交通應急搶險救援工作,明確了應急聯絡人員以及繞行線路圖。交通運輸部還部署了后備救援力量和應急運力,并已商財政部緊急撥付專項資金用于災區公路搶通保通工作。
迅速打通“生命線” 及時轉運近9000名游客
截至8月9日17時,現場已投入搶險機具近40臺,搶險人員數百名。目前,國道213線茂縣境內“K769+700”(石大關舊關樓)處山體高位垮塌尚未恢復正常通車,搶險救援通道已形成;國道544線(原省道301線)最后一處堵點九道拐處于17時30分搶通,其余路段均已搶通,可供小汽車通行;國道247線及阿壩其他國省干線公路暢通。
“不過,由于現場公路兩邊邊坡較高、余震不斷、飛石較多,安全通行困難。”交通運輸部應急辦有關負責同志表示,目前已安排在成都抓緊制作鋼棚洞,9日晚加工完成后即送至公路災害危險點現場安裝。
據悉,8日晚,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啟動一級應急響應,廳長汪洋率工作組趕赴一線指揮搶通保通;由廳公路局、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交通勘察設計研究院組織的技術小組,沿川汶路、平武到九寨溝、文縣到九寨溝3個方向挺進;沿線交通部門、就近施工力量也立即投入搶通保通。
武警交通先遣組8日21時30分出發,9日4時40分許到達災區。武警交通部隊啟用無人機偵察體系,對震區災情進行全方位偵察,截至9日12時,累計清理公路大小塌方12處。
震后,成灌、都汶等通往災區的高速公路主通道實行交通管制,京昆高速公路綿廣段等公路開通救援綠色通道。
四川、甘肅交通運輸部門應急運力儲備充分。根據排查情況,四川省交通運輸廳與阿壩州、綿陽市密切配合,組織應急運力,科學統籌安排,分別從九寨溝至平武和九寨溝至川主寺兩個方向,采用接駁運輸等方式抓緊疏散滯留旅客(主要為散客),截至8月9日18時,已疏散近9000人。滯留景區的團體、散客和自駕游客已基本疏散完畢。一是有3421人經甘肅文縣至成都。二是有2781人從九寨溝轉運至平武客運站,后接駁至成都、綿陽等地。三是有2600多人從九寨天堂大酒店和甘海子景區通過汽車轉運疏散至川主寺,其中有1132人經紅原、理縣轉運至成都,剩余1500多人力爭9日晚間全部轉運至成都。
民航鐵路郵政第一時間投入救援
民航各單位第一時間投入救援保障工作。震區附近的九寨溝機場、成都機場、紅原機場、綿陽機場、廣元機場等設施設備正常。民航西南空管局以及國航、東航等航空企業啟動應急保障機制。部救撈局已部署4架專業救助直升機待命,可隨時前往地震災區協助開展救援工作。
9日1時許,成都鐵路局完成兩個多小時的緊張排查,受地震影響的寶成鐵路、綿成樂客運專線和蘭渝鐵路經確認未受損壞后陸續開通,扣停的各趟列車也有序恢復運行。
九寨溝漳扎郵政支局因房屋受損暫停使用,阿壩郵政分公司已調來流動服務車趕到漳扎鎮,確保郵政服務。漳扎鎮部分快遞網點房屋受損,無郵件快件損失。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