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負責劉什公路3公里路段的日常養護任務,養護路段離家近,工作起來方便。”牛安云是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農村公路公益性養護崗位上的一名養護工。農村公益性養護崗位是甘肅探索農村公路養護模式中的新舉措,在秦州區,像牛安云所在的農村公路公益性養護崗位共有80個,均由當地村民承擔。
近年來,甘肅省不斷規范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探索形成了專業養護、包干養護、集中養護等模式。2016年,甘肅98%的鄉鎮成立了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機構,86%的建制村建立了養護小組,“以縣為主、分級負責、群眾參與”的養護格局基本形成。
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持續穩定增長
“重建設,輕養護”是農村公路老大難的問題,其中資金緊缺是造成養護不到位的原因之一。對此,甘肅省一直進行創新探索,尋求新突破。
經過各方積極努力,2014年11月,甘肅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快全省公路建設的意見》,規定縣級財政按照縣道每年每公里1.4萬元、鄉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村道2000元的標準籌措養護資金,省級、市州財政各按照縣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鄉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村道1000元的標準籌措養護資金,提高了省市縣三級財政資金投入養護標準。目前,省級補助資金已納入政府公共預算,市(州)、縣(市、區)已將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經費納入市、縣兩級財政預算管理渠道。
甘肅省交通運輸廳廳長李睿表示,到2020年,甘肅省農村公路養護經費將全部納入財政預算,并建立穩定的增長機制,農村公路管理機構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的比例達到100%,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資金保障機制全面建立;建立健全鄉鎮農村公路管理機構,推動縣級政府將養護資金納入財政預算。
完善責任體系 建強管養隊伍
三分建,七分養。將農村公路養好、護好,是對交通運輸部門綜合履職能力的一種考驗。目前,甘肅全省已逐步建立起省、市、縣、鄉、村五級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系,按照“縣道縣養,鄉道鄉養,村道村養”的原則,各地逐步形成了“交通運輸部門和鄉鎮政府主管、村委會和村級護路小組配合、縣鄉村各負其責”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責任體系。
隴南市西和縣探索形成養護站養護、道班養護、群眾養護、企業養護相結合的“四個結合”養護模式。該縣吸收農村低保戶、五保戶和公益性崗位人員參與公路日常養護,在增加群眾收入的同時,形成了固定的養護隊伍,提高了養護質量。
天水市在113個鄉鎮全部設立了農村公路管理所,落實3名至5名專職人員負責養護工作,初步落實村道養護員1263人,養護機構、人員日趨穩定。
隴西縣培訓80多名養護人員分成5個作業組,全年開展縣鄉公路日常養護,組建2個30人的路面專業養護隊和1個20人的構造物維修隊,對破損路面和橋涵等構造物進行常年維修。
“各地將建立健全鄉鎮農村公路管理機構,縣、鄉級農村公路管理機構設置率達到100%;農村公路優、良、中等路的比例不低于75%;同時還將榆中、隴西、慶城3個縣作為深化養護體制改革試點縣予以推進,力爭在今年年底,農村公路列養率達到100%。”李睿說。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