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傳包車合同,無須重復提交材料,審核通過后,便可自行打印線路牌。近日,在浙江溫州,龍灣聯運有限公司安全科負責人木海和體驗到了“一步到位”的辦事效率。
“方便太多了!”木海和告訴中國交通新聞網記者,“包車業務隨機性強,過去跑窗口,如果不能在下班前趕到,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到手的業務溜走,F在不僅不用跑趟,節假日也能辦理。”
簡政惠民、線上審批、創新理念……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2013年黨中央、國務院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以來,交通運輸部“刀刃向內”,瞄準辦事企業和群眾“痛點”,優化服務,努力增強百姓獲得感,全面推進“放管服”改革向縱深發展。
改革“加速跑”群眾少跑趟
在交通運輸部的全力推進下,一場優化服務的改革在全行業“加速跑”。編制辦事指南、審查工作細則,建立健全機構設置,研究設立行政審批服務窗口;加強部門間的信息共享,減少辦理過程中的繁文縟節,最大限度減少企業辦理許可需要提交的證照數量;推進信息互聯共享,組織推進部省數據資源交換共享開放應用平臺建設……今年7月,交通運輸部印發《關于貫徹落實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的意見》,將“放管服”改革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向深入。
去年7月,安徽省交通運輸廳向社會作出“只來一次”的承諾。申請人在安徽省政務服務中心交通窗口申請辦理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一次辦理完畢。一年后的成效如何?數據顯示,辦件辦結率和滿意率均達100%。霍邱縣巨鑫港務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家濤,只用不到一周就收到了港口非深水岸線的作業許可。“以前至少要跑上兩三趟,20天可能還下不來。”陳家濤說。
據統計,交通運輸部開展“放管服”改革以來,優化9項許可審批流程,減少9項審批環節,精簡20項事項申報材料,壓縮18項事項審批時限,分別占許可總數的24%、24%、54%、49%。減少繁文縟節,壓縮辦事成本,為辦事企業和群眾掃清審批“攔路虎”。
從平均跑2.8次到0.7次,這是溫州市交通運輸局人事處處長周海波給出的數據。他表示:“下一步有望實現平均0.13次,隨著證照免費快遞送達服務的推廣,這個數字將更接近零。”
惠企利民,是這場改革的“初心”。甘肅省交通運輸廳構建了“一窗雙網四平臺”的政務服務工作體系,行政審批事項已全部入駐省政府政務大廳,實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辦結、一條龍服務”,辦結時限由原來的20日縮短到9日以內。
從多次辦理到一次辦理,從多個窗口到單一窗口。上海海事局主動參與上海自貿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建立“一體化通關”模式。對于“多到一”的變化,上海上港聯合國際船舶代理有限公司船務部經理助理郁春深有體會:“過去辦理船舶通關,要跑海事、海關、檢驗檢疫、邊檢四家,現在實現了單一窗口受理,一次提交,并聯受理,一口發布。”現在,公司派駐洋山深水港區的業務員減少了三分之二,直接節省運營成本約20%。
辦事不用人跑,“奔跑”的是一組組數據。今年年底,全國跨省大件運輸許可將實現網上一站式辦理。屆時,“一地辦證,全線通行”將成為現實。而交通運輸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的逐步建立,進一步強化了信用信息歸集共享,讓“好信用”為“優服務”加碼。
在對一些誠信記錄好的道路運輸企業發放季度或半年期《超限運輸車輛通行證》時,遼寧省交通運輸廳特別開辟了行政審批“綠色通道”,將超限運輸審批時限從20個工作日壓縮到5個工作日以內,90%以上的超限運輸審批即來即辦、立等可取,并可上門服務,現場辦公。
遼寧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朱紅介紹,對國省干線涉路施工許可等4項行政審批事項,省廳還開展“容缺受理”試點,對于非核心材料,申請人承諾材料真實可信后,采取“容缺受理、后期補齊”的方式,進一步提高行政審批效率。
線下變線上審批“不見面”
在互聯網全面普及的大背景下,“互聯網+政務服務”不僅加出了辦事效率,更為辦事人增添了便利。
交通運輸部建設完成了“交通運輸部行政許可網上辦理平臺”,實現了審批事項網上申請、受理、結果反饋等功能;研究建設和運行移動客戶端、微信公眾號、服務熱線等多種平臺,讓辦事人自主選擇,逐步實現審批“不見面”。
“跑斷腿,磨破嘴,身板差點被累毀。”過去,為了拿到審批許可,辦事人跑上十天半個月的情況不在少數,由此還催生了專門幫人代辦跑腿的中介。在湖北武漢,市民把這樣的代辦人稱作“兔子”。如今,對于蹲守在湖北省交通運輸廳行政服務中心附近的“兔子”而言,最近的生意并不好做。
網上申請、網上遞交材料、短信通知辦結。一沒托關系,二沒送紅包,三沒花錢找“兔子”,湖北省公路客運集團經營部的楊鐵強“甚至都沒跟工作人員見面”,就辦好了異地客運班線經營許可。而在過去,他要在幾個部門間來來回回跑幾趟,“再加上公示、審核,一個證三五個月到手算快的!”
目前,湖北省交通運輸廳網上審批服務已在全省192個路政總隊、支隊、大隊,全省各縣市州港航海事局(處、所)、運管局(處、所)實現全覆蓋,省際市際客運經營、道路旅客班線許可申請等11個省級行政審批事項皆可在該平臺即時辦理。
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完善部門、層級和地區間政務信息共享機制,推動線上線下“兩個平臺”統籌協調、融合發展。“線上辦事”正在成為交通運輸行業的新常態。
近年來,網約車的火爆改變了浙江杭州的司機蔣長江的生活。去年11月,《杭州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和私人小客車合乘管理實施細則(試行)》正式公布,本以為會很麻煩的他發現,只需要登錄杭州市網約車申報服務管理系統,注冊、申請、預約考試都可以一次性完成。“考試的時間可以自己選擇,考后第一時間通知結果。”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杭州市已有2萬余名駕駛員通過網上報名參加考試。
找準辦事需求,對癥解決癥結,為了更好地滿足年輕人的需求,一批輕點屏幕可辦事的手機App上線運營,大大方便了“低頭族”和不方便電腦上網的辦事人。海事系統實施服務船員“口袋工程”,安裝船員自主服務終端,船員可自主打印準考證,辦理解職等船員服務功能,微信用戶達12.3萬,短信用戶量達97.1萬,為船員發送服務短信132萬條。在青海西寧,只需下載“掌上西寧”App,拍照上傳材料,即可辦理道路貨物運輸經營許可和車輛營運證配發;在四川,申請人通過“大件運輸審批”App完成審批事項后,軟件還會自動生成“大件運輸車輛通行證”二維碼,申請人可自行打印。
“能網上辦的網上辦!”交通運輸部法制司副司長王海峰介紹,交通運輸部與其他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完善了推進網上審批的相關工作制度和網上辦理行政審批事項目錄,并編制了行政審批服務指南,改造了“行政許可網上辦理平臺”,在給市場松綁的同時,進一步突出優化服務,讓群眾享受便捷服務。
創新服務理念打鐵還需自身硬
請了假,跑了趟,卻因材料不足被打回。過去,這樣的經歷讓許多辦事人吃了啞巴虧。
針對群眾“痛點”,交通運輸部推進行政許可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編制辦事指南、審查工作細則,制定《交通運輸部行政許可服務規定》,推行“一個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公”的行政審批運行模式,積極做好咨詢工作,做到咨詢預約、預申請暢通……改革紅利逐步釋放的背后,是交通運輸管理部門服務理念的創新和服務能力的提升。
交通運輸部推進駕培服務模式改革后,全國實行“計時培訓、按學時收費、先培訓后付費”的駕培機構達到10242家,為群眾提供了多樣化培訓服務。“12328電話系統”聯網運行后,變管理為服務,及時為群眾排憂解難,去年共受理各項業務493萬件,得到了群眾的認可。
對于暫時無法只通過線上完成的事項,如何為辦事人省時提效?這個問題考驗著職能部門的管理智慧和服務意識。
“你好,請問你們集中檢驗的碼頭在哪里?我的船在上海川楊河楊思船閘這里,想開過來進行年度檢驗。”近日,浙江省杭州市內河海事處接到“浙杭州貨00879”輪船主電話,工作人員了解到情況后,與船主約定了時間地點,直接異地上門檢驗,變“船跑”為檢驗員跑。
改變服務理念,創新服務模式,先要提升職能部門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服務水平。
在執法過程中,交通執法人員有沒有亮證執法?處罰程序規范不?日前,四川省南充市交通運輸局官網公示了《全市交通運輸系統行政執法突出問題承諾整改方案》,接受社會監督;鶎訄谭ㄐ袨椴灰幏,個別地方存在釣魚執法現象;個別案件證據不充分,處罰程序不規范……是此次執法形象提升行動的整治重點。今年6月,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對所有執法人員統一年審并在官網進行了公示,未公示的執法人員一律不得從事執法活動。
把問題攤開來,不怕亮“家丑”,表明的是整改決心。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張曉燕表示,執法形象提升行動只是四川交通優化服務的“五大行動”之一。今年6月以來,這場涵蓋出行服務改善行動、執法形象提升行動、農村公路惠民行動、交通運輸便民行動、政務窗口提質行動的“五大行動”在四川交通運輸行業開展,多措并舉,改進提升交通運輸政務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服務水平是否達標,群眾心中自有桿明白“秤”。湖北省交通運輸廳還在“秤砣”上加碼,建立了網上審批“紅黃牌預警”制度。
在這項制度下,平臺設定了“特別程序”:總時限不得超過60個工作日。承諾件由法定的20個工作日,壓縮為14個工作日,并建立了“審辦分離”等監督約束機制。如若審查審批的部門、人員超出時限,廳紀檢監察部門將下達督辦通知,并予以通報批評。
持續發力的“放管服”改革,帶動了交通運輸部門職能轉變和行政體制改革的深化,促進了交通運輸轉型升級。王海峰表示,交通運輸部將在前期工作基礎上,將繼續深化,“簡”字當頭,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管”字做實,不斷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優”字為重,有效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為企業松綁,為市場騰位,為群眾省心,積極營造公平有序的交通運輸市場環境。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