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建設交通強國,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內容,也是先行引領和戰略支撐。可以說,交通運輸是興國之利器、利國之基石、強國之先導。”10月24日13時至14時,黨的十九大代表、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楊傳堂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黨的十九大特別報道《做客中央臺》中,與聽眾朋友暢談交通強國建設、交通運輸服務國家戰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扶貧攻堅等話題。
節目一開始,楊傳堂表示,十九大報告順應時代潮流、反映全黨意志、體現人民意愿,是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報告的最大亮點、點晴之筆、靈魂所在,對黨、對實踐、對時代、對歷史、對世界都有重大意義,應當長期堅持。
特別令交通人感到振奮的是,報告指出高鐵、公路、橋梁、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快速推進,這是5年來歷史性成就的一部分。報告提出建設交通強國,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交通運輸工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信任,也是對交通運輸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盼。楊傳堂表示,這意味著我們將在新時代開啟建設交通強國的新征程,這也是黨和人民賦予交通運輸的新使命。交通人將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在新時代有新作為,作新貢獻,再創新局面!
談交通強國建設
爭取早日將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交通運輸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科學回答了交通運輸的發展定位、發展目的、發展形勢、發展目標、發展主線等重大問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思想理論體系,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新時代交通運輸發展的根本遵循,也是建設交通強國的科學理論指引。交通運輸部以此來武裝頭腦、指導實踐,開啟建設交通強國新征程。
楊傳堂表示,經過這5年的發展,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交通大國,為建設交通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創造了有利條件。建設交通強國,對實現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個偉大目標,意義十分重大。十九大報告在“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部分提出交通強國,這表明建設交通強國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率先突破的領域。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這明確要求我們要把創新作為建設交通強國的第一動力。
談到怎樣理解交通強國時,楊傳堂表示,可以從自身強和強國家兩個角度來理解。從自身強角度看,交通運輸業應當在基礎設施、運輸服務、裝備技術等硬實力方面位居世界前列,同時擁有與之相匹配的軟實力,具有成熟的行業現代治理體系、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體系、引領性的科技創新體系、有國際影響力的對外開放體系和一支與強國地位相匹配的創新型人才隊伍、一大批有國際競爭力的交通運輸企業,全面建成更安全、更便捷、更高效、更綠色、更智慧、更可持續、更具競爭力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得到充分發揮,交通運輸業實現現代化。
從強國家角度看,交通運輸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很強的適應度和引領性,能有效支撐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具有足夠支撐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的設施供給能力、運輸保障能力、科技創新能力、現代治理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以及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交通運輸的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服務性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如何研究和落實建設交通強國這一重大戰略?楊傳堂說,這將是交通運輸行業貫徹十九大精神的重中之重。早在2015年,交通運輸部就組織開展了交通運輸對標國際課題研究。2016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強對建設交通強國的戰略謀劃和研究。2017年,交通運輸部聯合中國工程院開展了“交通強國戰略研究”重大咨詢項目,20多位院士共同參與,已經對交通強國進行了深入研究。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加快研究謀劃交通強國建設的頂層設計和實施方案,爭取早日將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談服務國家戰略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繼續發揮交通運輸“戰略性”功能
楊傳堂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交通運輸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提出要求。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方面,明確提出設施聯通是合作發展的基礎。交通運輸部要著力推動陸上、海上、天上、網上“四位一體”的聯通。在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明確指出京津冀協同發展最重要的是交通一體化,要在雄安新區構建快捷高效交通網。在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上,要求長江流域加強合作,發揮內河航運作用,努力把全流域打造成黃金水道,建設立體綜合交通運輸走廊。此外,還就軍民融合等國家戰略對交通運輸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這些重要論述,很好地詮釋了交通運輸“戰略性”的功能屬性,也為交通運輸更好地支撐引領國家戰略實施指明了方向。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4年來,一批境內外鐵路、公路、港口、機場和跨境橋梁等基礎設施項目相繼開工建設,推動“六廊一路”基礎設施建設和海上合作項目等取得積極進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5000多列,國際道路、國際海運、國際航空、快遞等國際運輸服務網絡逐步完善,國際運輸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此外,交通運輸部還積極推動交通運輸互聯互通法規和體系對接,增進“軟件”融通。沿線各國通過戰略、規劃和政策對接,深化了各方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理解,增進了互信,凝聚了共識,形成了合力。
十九大報告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部分,提出加強水利、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電網、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楊傳堂介紹,交通運輸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推進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物流業降本增效,對提升整個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意義重大。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交通運輸的重點就是“降成本、補短板、強服務”,特別要扭住降低物流成本這個重中之重,著力在組織創新、管理創新上有所作為,加大放權降費力度,實現高水平的供需平衡。
談交通運輸科技創新
為全球新業態治理
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
交通運輸發展正深刻改變著人民生活。聽眾們深有同感,也很關心交通運輸科技創新成效。
楊傳堂表示,5年來,交通運輸科技創新成效顯著,有力支撐了交通運輸的高速發展。在工程建設、橋梁建設、裝備制造、新業態發展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就。對外,中國高鐵、中國橋梁等已經成為我國的新名片;對內,真正為人民群眾提供了更好的交通出行黃金體驗。未來要建設人民滿意的交通,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在談到新業態發展方面時,楊傳堂介紹,鐵路、公路的互聯網售票,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實現全國聯網,線上線下結合的商業模式迅速發展促使快遞業高速發展。網約車、共享汽車、共享單車、無船承運、無車承運的蓬勃興起,為人民群眾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世界上第一部關于網約車、共享單車管理的規章出臺,為新業態的健康發展護航,也為全球新業態治理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
談交通扶貧脫貧攻堅
4000萬交通人
以實際行動攻克堅中之堅
“小康路上絕不讓任何地方因為交通而掉隊。”這是交通人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進一步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四好農村路”建設標準,聚焦精準發力,交通建設項目進村入戶。
楊傳堂說,5年來,我們在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建設了6.6萬公里國省道和33萬公里農村公路,解決了654個鄉鎮和4.8萬個建制村通硬化路問題。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99.99%的鄉鎮和99.94%的建制村通了公路,建制村通客車率達到了95.37%。支持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青海、新疆等7省區改建了309個溜索改橋項目,配套建設了近900公里的連接道路,惠及904個建制村的近百萬群眾。全國4000萬交通人正在以實際行動攻克堅中之堅,全力決勝“交通扶貧攻堅戰”,確保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