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遠海運比雷埃夫斯港口有限公司部分當地員工。
2013年秋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倡議。五載砥礪耕耘,“一帶一路”倡議已得到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支持和參與,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變為現實。
港口,是“海絲”上的明珠,是世界人民文化與貿易交流的紐帶。近年來,秉承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理念,我國企業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全球碼頭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管理之中。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斯里蘭卡科倫坡港、馬來西亞關丹港……他們分布在世界各地,卻都有著飽含情誼的“中國故事”。——編者
希臘比雷埃夫斯港
產業集群齊發力 用心經營贏信任
站在比雷埃夫斯港——希臘最大港口,面向大海,滿眼的藍,在這里,更有一種藍,被稱作“中遠海運藍”。
比雷埃夫斯港(簡稱比港)位于雅典西南,岸線總長24公里,陸地面積272.5萬平方米,年吞吐能力達650萬標箱,是歐洲前十、世界排名第38位的港口。
2008年6月12日,原中遠集團以5000萬歐元的對價競標獲得了比港2、3號集裝箱碼頭35年的特許經營權,成立了中遠海運比雷埃夫斯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PCT)。經過近8年的辛勤耕耘,比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0年6月1日,中遠海運團隊全面接管PCT。那時,正值全球航運形勢低迷、希臘整體經濟環境持續惡化。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時任中遠海運PCT管理團隊帶領中希員工迎難而上,實現逆勢增長。
“待3號碼頭完全建成后,整個PCT碼頭年吞吐能力可達到620萬標箱,可同時為3艘1.4萬標箱以上船舶提供高效的裝卸和配套服務作業。”PCT董事總經理張安銘介紹起公司競爭優勢時如數家珍。目前,中遠海運通過發揮集裝箱板塊和比港的協同,將碼頭的吞吐量從接管之初的68萬標箱提升至2017年的413萬標箱。
PCT的成功,為中遠海運收購比雷埃夫斯港務局(PPA)多數股權,爭取更大的舞臺奠定了基礎。2016年8月10日,中遠海運和希臘共和國資產發展基金共同簽署了比雷埃夫斯港務局多數股權交易完成備忘錄,以3.685億歐元的對價完成了對PPA67%股份的收購,正式成為PPA控股股東,接管了比雷埃夫斯港的經營管理。
中遠海運接管PPA之后,成立了中遠海運比雷埃夫斯港口有限公司,在集裝箱碼頭、郵輪碼頭、修造船等板塊持續投入資金,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優化整合比港業務板塊,全面提升港口運營能力,力爭把比港打造成歐洲的樞紐港。以修船板塊為例,交接后,公司完成了比雷埃夫斯1號和2號船塢的修理工作,已經可以修理小型船舶;在倉儲板塊,比港現有7600平方米的倉庫,主要客戶有惠普、英美煙草等,目前倉庫已經供不應求。2017年,比港整體盈利達4700萬歐元。
“對接集團‘6+1’產業集群,公司正逐步明確比港未來發展規劃,全力實施集裝箱碼頭、中歐陸海快線、郵輪碼頭、修船板塊、物流倉儲、汽車船碼頭等發展戰略,努力將比港打造成為地中海地區最大的集裝箱中轉港、海陸聯運的橋頭堡、地中海東部地區的國際物流分撥中心和中東歐、巴爾干地區的南大門。”中遠海運比雷埃夫斯港口有限公司總裁傅承求說。
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中遠海運高度關注工人發展,并努力為當地增加更多就業崗位和機會。據統計,自2009年至2017年年底,中遠海運為當地直接創造工作崗位2600個,間接創造崗位8000多個,直接經濟貢獻7億歐元。
PCT商務經理塔索斯·萬瓦奇第斯是中遠海運接管PCT后的首批當地員工之一,他在接受采訪時表達了在工作生活中因文化不同而彼此尊重的難能可貴。“我為自己當初加入中遠海運感到慶幸和自豪。中國政府的‘一帶一路’倡議給希臘帶來更多機會,比港成為了打開歐洲南大門的樞紐,希臘將會在這個倡議中受益良多。”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親歷者和受惠者,塔索斯獲邀參加了2017年5月14日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并在分論壇上發言。
“到比港工作,已經成為了當地人眼中的香餑餑,現在只要我們的招聘信息一放出去,就會有成千上萬的簡歷投過來。”中方人事部經理說。
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碼頭前沿。 張曉景 攝
巴基斯坦瓜達爾港
合力建設自由區 喚醒天然深水港
“幾十年以來我們都在設想瓜達爾的發展潛力,現在這個愿望終于實現。瓜達爾自由區將成為‘一帶一路’上又一個可見證的成果,為俾路支省帶來繁榮,給巴基斯坦帶來巨大發展潛力,為中巴兩國提供更多合作機遇。”巴基斯坦總理沙希德·哈坎·阿巴西在1月29日舉行的瓜達爾自由區開園儀式上表示。同日,第一屆瓜達爾國際商品展銷會也成功舉行。
2013年,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港口運營權由原來的運營公司移交給中國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港控)。在兩國政府、工商界、當地政府和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瓜達爾港口及自由區項目發展進度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一個沉睡多年、寂寞無聲的港口正逐步展現其活力。
截至2017年年底,中國港控已經投入5000萬美元,用于維修港區道路、堆場、碼頭裝卸設備、海水淡化、供油和港區監控等系統。2017年新增了5臺集裝箱橋吊,新建了10萬平方米堆場,增添了最先進的集裝箱掃描設備,把原來日產10萬加侖的海水淡化廠擴容到了22萬加侖,增加了兩套污水處理系統,新增綠地8萬平方米,新建石油液化氣接收站1座。目前,瓜達爾港可處理散貨、集裝箱、滾裝貨物、石油液化氣等各種業務,已經具備全作業能力。
以往,巴基斯坦政府化肥進口是瓜達爾港唯一貨源,近兩年巴基斯坦停止化肥進口,給瓜達爾港經營造成巨大壓力。中國港控通過免收滯港費和最長3個月的貨物儲存費,降低港雜費用、提供陸路運輸服務等優惠措施,吸引船東和貨主經過瓜達爾港周轉貨物,培育瓜達爾海運市場。中遠海運、中國外運等遠洋船舶積極停靠瓜達爾港,有力支持了瓜達爾港口發展及自由區建設。中遠海運計劃今年3月開通每周一次的固定集裝箱航線,將從根本上解決“有船無貨,有貨無船”的局面。
作為中巴經濟走廊的南大門,瓜達爾港的開發關系全局,而規劃面積約923公頃的瓜達爾自由區建設是重中之重。
自由區開發是瓜達爾港運營協議的一部分,中國港控接手瓜達爾運營權之后,馬上啟動了自由區建設開發工作。目前已經投入近2.5億美元。到目前為止,一個面積為25英畝,路、水、電、通訊、安全圍網、垃圾處理等功能齊全的現代園區已經建成。
令人欣慰的是,在自由區起步區建設的同時,招商工作也同步完成。目前,起步區所有地塊已經租賃完備,吸收了包括酒店、銀行、保險公司、金融租賃、物流、海外倉儲、糧油加工、漁業加工、家電組裝等30多家中、巴企業入駐,直接投資額超過30億元。入駐企業全部投產后,年產值將超過50億元,創造2000多個就業崗位。
中國港控對瓜達爾的發展目標是利用港口的優越地理位置,積極發展物流、國際貿易、來料加工、旅游等業務,促進瓜達爾地區的社會和經濟發展。舉辦一年一度的瓜達爾國際商品展銷會是其中的一項重要舉措。目前,展銷會得到了巴基斯坦、中國、伊朗、阿富汗、沙特、阿曼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商界人士的熱烈響應。由于需求超過預期,原來計劃的100個展位已經增加到150多個,參觀人數超過2.7萬人。
馬中關丹產業園招商展示中心。
馬來西亞關丹港
“兩國雙園”促產能合作落地生根
伴隨著隆隆的響聲,2017年12月28日,在馬中關丹產業園首個入園項目——年產350萬噸聯合鋼鐵廠的軋鋼項目車間里,第一條生產線的棒材及高速線材試產成功。此次試產標志著中國大陸在海外投資建設的第一個現代化全流程綜合性鋼鐵廠、同時也是馬來西亞最大的鋼鐵廠正式步入產出階段。
“港—產—園”聯動發展模式是實現國際產能合作落地生根的關鍵因素之一。
2013年2月5日,馬中關丹產業園開園,其與中馬欽州產業園形成“兩國雙園”,是世界上首對國家級姊妹園區。
2013年10月,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北港集團)簽署了馬來西亞關丹港40%股權的收購協議,2015年完成收購工作后,關丹港成為北港集團在海外入股的第一個港口。在中馬雙方股東的共同努力下,關丹港成功爭取到了由當地政府批準的長達60年的特許經營權,此外馬來西亞財政部還設立了關丹港自貿區。
“目前,關丹港正在拓建新深水港區,一期兩個15萬噸深水碼頭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其中第一個15萬噸級深水碼頭將于2018年一季度建成投產,第二個深水碼頭計劃在2018年12月建成。”在港口現場負責建設的北部灣控股(馬來西亞)有限公司項目二部副總經理葉竟濤介紹,關丹港新深水港建成后,將成為馬來西亞東海岸第一大散貨碼頭,港區總吞吐能力可實現翻番達到5200萬噸。
中方股東入股后,關丹港與中國的合作交流及業務往來日益密切,北港集團還開通了北部灣港至關丹港的直航航線,為馬中關丹產業園入園項目提供了強大的物流運輸保障。以港口為龍頭,以臨港的產業園區為核心和主要載體,“港—產—園”聯動發展模式系統解決了制約產業轉移的軟硬環境短板,為全方位、全產業鏈國際產能合作構建了良好平臺。
“截至目前,共有10個項目與馬中關丹產業園簽訂了投資協議。”馬中關丹產業園馬方負責人介紹,其中包括年產350萬噸鋼鐵項目、年產350萬噸石油煉化項目、年產1200萬套汽車和工程車輪胎生產項目、年產20萬噸氮磷鉀復合肥項目、年產10萬噸鋁型材加工項目、年產20萬噸日用及工業陶瓷生產項目等,協議投資額超245億元。這些項目基本都具有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也是中國先進產能的代表,是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范例。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共有新能源、新材料、化工、生物科技等不同行業的超過40家企業專程赴關丹產業園考察、調研,并表達了入園意愿。
斯里蘭卡科倫坡國際集裝箱碼頭作業繁忙。
斯里蘭卡科倫坡國際集裝箱碼頭
在本土化運營中注重文化融合
一億標箱,對于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招商局港口)而言,是一個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數字。2017年,該公司港口項目全年共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03億標箱,同比增長7.5%。其中,海外業務貢獻1835萬標箱。
作為招商局港口在海外首個主導投資建設運營的集裝箱碼頭,斯里蘭卡科倫坡國際集裝箱碼頭(CICT)的意義非同一般。
CICT由招商局港口與斯里蘭卡港務局(SLPA)合資成立,總投資額為5.5億美元,年設計吞吐能力240萬標箱,建造4個泊位共1200米集裝箱岸線,是南亞地區中唯一可停靠1.9萬標箱級集裝箱船舶的碼頭。
搶占船舶大型化發展的時代先機,是CICT快速發展的重要引擎。2014年4月,項目提前完工,當年即完成68萬標箱吞吐量,那正是全球第一批超大型集裝箱船只訂單交付下水的時期。2015年,CICT吞吐量突破150萬標箱并實現盈利,2016年、2017年則分別實現吞吐量28.7%、18.5%增長。
“CICT的發展得益于總部、母港和兄弟單位的工程、操作、市場和管理實踐。”招商局港口海外運營總監劉云樹說,希望CICT的經驗也可以在其他項目上復制。
促進文化融合,積極推行本土化運營,是CICT運營中總結的重要經驗之一。CICT項目上,中方員工僅占比2%,管理層中,本地團隊更占多數。如何讓團隊精誠合作,劉云樹給出了答案。
語言是文化的主要載體。一般地,中方員工的英語口語水平較之本地員工有一定差距。“首先需要解決的是認知問題。”劉云樹說,“有個別同事認為聽不太懂本地員工講英文是因為他們帶有濃厚的印巴口音。后來發現英國人與他們溝通溜得很,原來是我們自己的啞巴英語使然。”
解決方案除了加強對中方員工的培訓之外,就是強制要求。英語培訓一律免費;周六公司內部培訓人人需要上臺用英文演講;英語為工作語言,哪怕是中方員工之間的郵件交流均需英文,交談時一旦有斯里蘭卡員工在場,需全部改說英文等。
行為習慣可以說是文化的另一體現。CICT制定了詳細規章,包括開會不能遲到或講電話,所坐的凳子需要還原,不可大聲講話,不能在食堂用餐需及時請假,24小時回復郵件原則等,有些還一一與罰款掛鉤。
為了使招商局港口的管理得以較好地實施,CICT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將首批約30名斯里蘭卡碼頭機械操作員工送到深圳母港實地培訓3個月,使其認同中方的操作管理;將所有本地中層以上干部有計劃地安排到香港和深圳接受全程以英文為載體的認知培訓,促其適應中國式管理;在公司各崗位引入績效考核激勵機制,多勞優勞多得,杜絕“大鍋飯”的管理理念,使蛇口基因一脈相傳;積極對接總部在安全、操作、財務、商務、法律等方面的培訓、考核、評獎等,使之融為一體。
“想員工所想,政策推廣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劉云樹說。海外項目中員工工會問題是個棘手難題,為此,我們主動成立員工問題咨詢委員會,民主選舉出管理委員會成員,隨時收集員工關注問題并及時處理。
此外,作為國際化人才培訓點,幾年來CICT為近30人提供了海外崗位培訓,并積極協助招聘海外英才,為公司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作貢獻。在新項目開發的過程中,CICT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承擔了總部在南亞區域的項目開發功能,成立了孟加拉辦事處,并積極協助總部開拓了漢班托塔港等項目。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由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 提供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