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在“未來的交通”分論壇上,與會嘉賓圍繞“互聯網+交通發展”的現狀和趨勢,為加快建設宜居的智慧城市積極貢獻智慧。
未來的交通會是什么樣?如何為無人駕駛筑起“安全網”?在4月9日上午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未來的交通”分論壇上,中日交通行業資深人士,圍繞“互聯網+交通發展”的現狀和趨勢,為加快建設宜居的智慧城市積極貢獻智慧。
“數據大腦”驅動智慧交通
“未來的智能汽車,需要發動機,更要有數據引擎。”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說,現在的汽車發展階段,就像是10年前功能手機開始向智能手機轉換的過程,新型汽車將是未來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有效提升用戶的出行半徑。
日本郵船株式會社董事長工藤泰三持類似觀點:大數據對于提高運輸效率同樣至關重要。“尤其是輪船發動機、監視器的數據,這些數據可以更好地操控船只,讓運輸更加安全。企業也需要定期檢測海洋中的風向、風力的情況。”
“未來軌道交通的發展方向是綠色、高效、智慧、和諧。”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化龍認為,必須要堅持深化科技創新,提高智能交通的技術含量,讓“中國創造”成為靚麗的國家名片。他舉例說,“復興號”高鐵就是中國鐵路的一個典型的創新代表,實現了全程的智能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整個運營過程的遠程控制。
關注年輕人優質服務需求
在發展未來交通過程中,研制無人駕駛汽車成為熱門話題。但與會嘉賓認為,近年來,谷歌、Uber、特斯拉在內的多家科技公司試驗自動駕駛汽車接連發生交通事故,引發人們對智能交通安全的高度關注。
“從發展趨勢來看,自動駕駛是比人開車安全系數更高,只是目前大數據還不完善,智能交通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威馬汽車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沈暉認為,目前傳統汽車真正聯網的只有10%左右,威馬制造的汽車是100%聯網,今年下半年將大批量交車,保證車聯網的安全可靠。
為了確保無人駕駛更加安全,專家建議,政府需要與時俱進加強監管,車聯網數據安全尤其需要格外關注。談及未來汽車市場需求,沈暉認為,中國的年輕用戶有著特殊的需求,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產品,更是優質服務。未來年輕人不一定擁有車,而是通過“借”的方式來使用車。“我的觀點是在未來,年輕人主要需要的是優質服務,不一定需要產品。”
打破技術壁壘限制
“整體上,近兩年中車海外市場發展較快,和美國的貿易額也在顯著上升。我認為中美貿易摩擦整體上對中車沒有影響,從發展的角度來說,還是要推進全球化,分享全球的發展。”劉化龍表示,“我們此前和美國簽訂的合同有相關約定,60%以上在美國生產,此外國內生產對價格的影響很小,占比僅是個位數。”
劉化龍介紹,中車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遇到的最突出問題,就是技術壁壘,“海外技術認證、本地化政策都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課題,怎么應對是一個關鍵。在加強技術攻關的基礎上,目前中車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以打破技術壁壘的限制。
在工藤泰三看來,在發展未來交通過程中,自動駕駛技術很重要,能夠提升船員的體驗,這些先進技術將有益于整個船運行業。同時新技術的應用,將以更加節能環保的方式,逐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緩解全球氣候變暖。目前,我們更加重視收集運用航運大數據,現在跟中國相關單位合作建設公開的數據平臺,通過全球化合作提升智能航運水平。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