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由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指導、《人民交通》雜志社主辦的首屆中國互聯網交通產業研討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舉行。這次研討會是中國(廈門)國際交通運輸博覽會的一個系列活動,權威專家齊聚一堂,總結“互聯網+交通運輸”的優秀成果,共同探索互聯網交通發展的新路徑、新方法。會上還宣告成立了“互聯網交通發展研究院”。
中國城市科學發展促進會會長賀鏗,國家發改委基礎司原司長、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副會長宋朝義,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政委劉強,中國政策網總編輯、《人民交通》雜志社顧問張華夏,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秘書長李彬選,中國道路交通安全協會主任張兵,《人民交通》雜志社總編輯范正利,出席研討會。
賀鏗在致辭時稱,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重大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交通的發展。從早期的口號“要致富,先修路”,到當下最熱的智能交通,其實就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從傳統的工業化到“互聯網+交通”的轉變,無不體現著中國經濟發展的創新與活力。
劉強認為,互聯網思維的出現,顛覆了很多傳統的交通理念。新技術不僅僅帶來新的手段,更多的是理念和模式的提升。他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曾經是許多人的夢想,如今,“互聯網+交通”讓這一切都成為可能。
劉強結合自己的出行體驗說,不斷加速的高標準鐵路網建設,讓一天之內穿越祖國東西、馳騁南北成為現實。春運回家人們可以利用互聯網購票、到自助取票機上取票,上高鐵還可以刷臉進站,這些互聯網交通的創新,讓人們出行選擇的范圍越來越大,體驗越來越好。
“互聯網交通發展研究院”在會上宣告成立。賀鏗、宋朝義為互聯網交通發展研究院揭牌。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