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波浩淼,長龍臥波。
站在杭州灣跨海大橋觀景平臺——海天一洲上,眼前是車輛在橋面上穿梭。這番景象王軍看了很多遍,可每一次他的心都“澎湃如昨”。
在這位杭州灣跨海大橋管理局黨委委員看來,“大橋”,是他這輩子最深的烙印和驕傲。
十年來,大橋共通行車輛1.21億輛(次),平均每3秒就有一輛車駛過;
十年來,無一結構結構性損毀事件,摘得國內養護工程最高獎——中國公路養護獎,蟬聯全省高速公路養護管理考核“八連冠”,養護經驗向港珠澳大橋等工程輸出……
大橋南岸,更因橋而生一座城。
十年前,那里還是一片蘆葦蕩,如今聚集了大眾、吉利等一批大項目的杭州灣新區是省市經濟增長最快區域之一,目標瞄準萬億級全國一流開發區。
大橋,也是寧波深度融入長三角城市群的重要通道,是浙江接軌上海、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的最佳見證。
今年5月1日是杭州灣跨海大橋建成開通十周年。大橋生日前夕,我們去實地走了一圈,感受它的“十年速度”和它的影響力。
每3秒鐘通過一輛車,生活因它改變
杭州灣跨海大橋監控指揮中心,大屏幕上各類數據不斷刷新。開通累計流量,已經超過1.21億輛。
時鐘往回撥十年。2008年5月1日,當時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正式通車。
經過十年規劃,四年多的建設,南起寧波慈溪、北抵嘉興海鹽,全長36公里的大橋躍出海面。這一溝通南北的海上大道,將滬甬兩地行車距離縮短至120公里,江浙滬2小時交通圈繪就而成,讓長三角各類資源的優化配置有了現實可能。
大橋通車之際,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同志專門發來賀信。他在賀信中指出,大橋的建成通車,對于完善華東地區交通布局、優化發展環境,對于提高浙江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實現率先發展目標,進而推動長江三角洲區域共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通車十年,1.21億輛(次)汽車從跨海大橋駛過,平均每3秒鐘就有一輛車通行。杭州灣跨海大橋管理局黨委委員王軍給我們算了一筆賬,如果這些車繞行杭州,以多花1.2小時計算,共節約1.4億小時。
除了時間的節省,能耗減少也是顯見的。相關機構研究測算,這些車輛走大橋節省的能耗成本約114.57億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396.95萬噸。
這條海上大通道,讓更多人的生活因它而變。
“大橋通車前,我在上海浦東服兵役,那時候女朋友在慈溪,每次她都要倒騰好幾趟車,花上四五個小時,經過余姚、紹興、嘉興、上海,全程320多公里才能到上海來看我。”水心勝告訴我們,大橋通車后的幾天,就在2008年的端午小長假期間,他和姑娘步入婚姻殿堂,此后兩人見面容易多了,跨海大橋見證了兩人的愛情。
如今,水心勝已是寧波高速交警五大隊副大隊長,管理著包括杭州灣大橋在內的沈海高速路段交通。大橋,早已是他生活、工作的一部分。
一座橋改變一座城,激發產業新動能
大橋方便了市民出行,也激發了產業的新活力。
曾幾何時,隔著杭州灣這個舉世無雙的喇叭口,中國經濟中心上海,和貨物吞吐量世界第一的大港——寧波舟山港遙遙相對。
杭州灣跨海大橋建成后,和上海東海大橋、舟山連島工程一起,將上海港和寧波舟山港共同打造成組合式港口群。分析數據顯示,平均每100輛經過杭州灣跨海大橋的汽車中,大約有30輛是包括集卡在內的貨車,大橋帶動了源源不斷的物流。便捷的交通下,寧波舟山港飛速發展,并在2017年年底成為世界首個貨物吞吐量破10億噸的大港。
大橋,催生了一座新城的誕生。
201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50億元,工業總產值1570.3億元,財政收入133.6億元……杭州灣新區,自2010年成立以來,主要經濟指標保持20%以上的年均增長率,已經成為省市經濟增長最快的區域之一。
八年間,曾經的海涂荒灘模樣大變。汽車制造、智能終端、通用航空三大千億級產業以及生命健康、新材料等一批百億甚至千億級產業集群御風而上。大眾汽車、吉利汽車、聯合利華、方太廚電、中信戴卡、方特東方神畫等大企業、大項目紛至沓來,新區已累計引進各類產業項目297個,總投資超2200億元;其中世界500強企業22個。
3月12日,包括環境風洞實驗室及動力新能源實驗中心等的吉利汽車項目群在杭州灣產業集聚區破土動工,將創造寧波杭州灣新區 “人才硅谷”效應,帶動高端汽車產業鏈升級。
“‘十三五’期間,新區將圍繞‘產業夢、創新夢、城市夢、品質夢、文化夢’,加快建設‘國際化產業名城,現代化美麗灣區’,致力于打造萬億級全國一流開發區。”杭州灣新區黨工委負責人說。
十年間,杭州灣跨海大橋通過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匯聚和擴散影響了寧波、嘉興、上海等全國多個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
如今,杭州灣上的大通道正在成為國家戰略新承載。今年初發布的《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提出,要提升滬甬綜合運輸走廊,實現與近滬城市之間90分鐘左右可達。在條大通道上,除了現有的杭州灣跨海大橋,還包括積極推進的滬嘉甬鐵路、謀劃中的滬甬交通二通道。江浙滬長三角城市群要聯合打造的世界級大灣區,杭州灣地區也是重要節點。
包括杭州灣跨海大橋在內的大通道,將助力寧波深度融入長三角城市群,成為浙江接軌上海、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的最佳見證。
杭州灣跨海大橋成樣本
杭州灣是世界三大強潮海灣之一,要在杭州灣上建橋,面臨著工程規模宏大、建設條件惡劣、缺少現成技術規范和專用施工設備等重重困難。大橋在建設的四年多工期中,經受了19次臺風、淺層氣、天文大潮等惡劣環境的考驗,成為如今寧波“六爭攻堅”精神的樣板。
“大橋開創了寧波大工程精細化管理的歷程。”寧波大學朱瑤宏教授說。
朱瑤宏教授曾任寧波軌道交通副總指揮、總工程師,杭州灣大橋工程指揮部副總指揮,他說,大橋就是一個人才培養基地,當年的大橋人活躍在寧波軌道交通、機場、高速公路、全省大項目乃到港珠澳大橋建設工地。
大橋運營的十年正是寧波軌道交通建設的十年,其精細化精神使寧波軌道交通建設十年管理獨樹一幟,而大橋的創新精神也使寧波軌道交通建設突破軟土地基掣肘,在盾構開發、保護居民區和文物、穿越老城區和三江六岸上不斷使用新的工法、新機器設備。
寧波市杭州灣大橋發展公司副總經理王金權介紹,眾多首創于大橋的養護成果已被廣泛應用于國內外各大知名橋梁。
今年初,寧波市公路局路橋工程處從國內眾多大型專業企業中脫穎而出,以最高綜合得分一舉奪得世界級重大工程港珠澳大橋6年的養護權。“過硬的養護管理經驗,使杭州灣大橋連續八年獲得浙江省高速公路養護目標考核第一名,也為企業拿下港珠澳大橋主體土建的日常養護項目奠定了基礎。”市公路局路橋工程處處長錢高科說。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