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分兩岸,一橋架東西。水深港闊的樂清灣,迎接了幾千年來最重大的一次人類活動。
17米的深海之中、土壤深處,538根海工水泥樁撐起跨海大橋1號橋。它以樂清灣為名,以百年大計為其使命,實現了海島玉環迎來首條高速公路的“交通夢”。東部沿海大通道也因此打通“任督二脈”,進入馳騁南北、合縱連橫的快車道。
9月28日上午10時許,樂清灣大橋及接線工程正式通車。從此,玉環市的地圖上多了一條通往樂清的“捷徑”。
翻開歷史塵封的厚土,三千多年的先民足跡被一一揭開。玉環這座孤懸于海上的小島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了煙火氣息,也是從那時起,便利的交通就成了人們的期盼。
移民、遷徙、重聚……玉環這塊鑲嵌在遼闊的東海之濱、浙江省黃金海岸線中段的“美玉”,鐫刻了滄海桑田斗轉星移,也記錄了“大橋夢”的來之不易。
玉環,這個從“小道”跑進全國百強縣(市)的浙江最年輕的市,用一代接一代人的努力,終于終結了無高速、無國道、無鐵路的“三無”歷史,迎來了全新的發展契機與速度。
海島百姓的大橋夢
“終于不用去大溪上高速了”、“玉環終于擺脫無高速的歷史了”、“誰說玉環沒有高速的?終于可以直起腰板。騰飛之路,已然開啟!”9月21日,《通車在即,3分鐘帶你飛馳玉環沿海高速》的微信文章刷爆了玉環人的朋友圈,短時間內閱讀量就達到了6萬多。一條條留言,道出的是玉環人的心聲,見證的是玉環交通大變革。
對于土生土長的海山鄉居民包啟全來說,樂清灣跨海大橋及其接線工程不僅是條通往樂清南塘的高速路,還是一條回家的路。
海山鄉,仿佛一顆遺落在樂清灣碧水銀盤中的明珠,四面瀕海,分別與楚門半島、玉環本島的玉城街道和蘆浦鎮、樂清市、溫嶺市隔海相望。在包啟全的印象里,最早離家坐船需要兩個多小時,后來隨著碼頭的建設、搬遷等發展之后,乘船時間縮短到了四十分鐘。但這對于出行并沒有帶來太大變化,依舊不便。
“自從知道了樂清灣大橋建設的消息,我就樂得睡不著!”包啟全說,這是島上幾代人的期待和夢想,如今就要實現了。從大橋施工開始到正式通車,包啟全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對著大橋拍上幾張照片,這對他來說就是看著期盼一點點成真。
樂清灣大橋及其接線工程的貫通,不僅結束海山鄉的交通不便的局面,也將為整個玉環交通帶來質的飛躍。目前從玉環去樂清有兩條途徑:一是陸路走高速,從雁蕩山上高速到樂清,需要3個小時。二是從滾裝碼頭乘船到樂清,順利的情況下也需要2個小時。而在樂清灣大橋通車后,從玉環至樂清南塘僅需20分鐘車程,而玉環到溫州市區則將只用1小時左右。
“一趟單程到溫州相比,通車后能降低4%的費用;走省外單程可降低5%—8%。”浙江陸通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陸紹堯早早就在心里算了本帳。公司到蘆浦接線口只有一公里距離,大橋通車后就物流行業來說,能降低不少成本。
人民的期盼就是工作的指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奮斗的目標。改革開放以來,玉環從一個海島縣實現跨越發展,綜合實力已躋身全國中小城市百強。而與迅猛發展的經濟形成鮮明反差的是,玉環仍屬陸路交通末端,無國道、無高速、無鐵路,僅靠76省道及其復線以及樂清灣滾裝輪渡維持進出。
對于玉環市委、市政府來說,玉環對外交通嚴重滯后于經濟社會的發展,甬臺溫高速公路復線工程(即樂清灣大橋及其接線工程)是從根本上解決玉環交通瓶頸制約的破題之舉。1994年初玉環首次提出了建設跨海大橋的設想,欲打通玉環跟溫州之間的高速公路通道。
從1994年到2018年,樂清灣大橋建設項目從首次正式提出到如今從藍圖中躍然海上,光陰匆匆20余載。這一藍圖愿景就在9月28日實現,但這一過程并不輕松。
建設人員的匠心記
1999年跨海大橋建設被寫進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正式提上日程。在玉環人民急切期盼的背后,是不斷累積在玉環市沿海高速公路工程建設指揮部的各項專題報告匯編。
“艱難的工作都在前期,為了籌建這座跨海大橋,從地質、水文、氣候、海事到水利、防洪等27項專題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堆起來有幾個人高。”原玉環市沿海高速公路工程建設指揮部常務副指揮劉躍徳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依舊覺得完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政策落實、協調各方等各項工作都需要我們去推進。2016年,因為大橋的各種事項我差不多打出了一萬三千多個電話,接聽了一萬一千多個電話。”為了早日完成項目建設,劉躍徳和在海山的妻子成了“異地夫妻”,隔海相望卻甚少回家。在他看來,忙于工作對“小家”有所虧欠,但項目建設是眾所期盼的,拖不得!說起自己的付出,劉躍徳并不覺得有什么值得贊揚的,“這都是我們該做的。”劉躍徳總說,樂清灣大橋的順利建設,離不開建設單位、指揮部、政府以及所有玉環人民的支持,這也是他們不斷堅持的動力所在。
在接手樂清灣大橋及其接線工程這一項目之后,二十年時間,玉環市沿海高速公路工程建設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阮勇就從未離開。
在阮勇的微信朋友圈中,記錄的最多的就是樂清灣大橋建設的點點滴滴。從打下第一根樁,到最后的全線貫通,“二十多年,我熟悉這路、這橋的點點滴滴。從最開始,知道要造橋的欣喜,最后都化為了肩上的責任。”阮勇說的有些沉重,玉環地處海島,交通不便,以前一出門就羨慕別的城市能有寬闊的大馬路,平直的橋梁。阮勇明白,樂清灣大橋已經不是簡單的一座橋梁、一條高速路,它承載的是所有玉環市民的“交通夢”,這座橋的質量不容忽視。
和阮勇一樣,見證跨海大橋建設的還有原玉環交通局副局長徐旭華。堵港筑壩、省道擴建、村道修建、撤壩建橋、樂清灣跨海大橋……幾乎玉環的每一條路,每一處交通建設都能找到這位老交通人的身影。雖然退休了,但徐旭華依舊工作在玉環交通建設的一線,他說的最多的就是:“交通發展相對滯后于城市發展,每完成一個項目,都會有些遺憾和后悔,但樂清灣大橋及其接線工程是我不留遺憾的項目!”
樂清灣大橋項目是浙江省首批“品質工程”建設示范項目,其創造的毫米級節段梁預制精度,使其一躍成為全國交通品質工程建設樣板。
毫米級精度的背后,是“精進管理、精工建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這種精神的引領下,樂清灣大橋項目部探索出了BIM管理技術、智慧工地建設、班組作業標準化、工廠化管理等新思路和新模式,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強落實,朝著品質工程“浙江范本”的目標不斷奮進。
一切的付出,都在最后化為收獲的喜悅。9月13日至14日,浙江省樂清灣大橋及接線工程交工驗收會議于玉環市召開。經過驗收以及討論,正式宣布該項目通過交工驗收,評分為98.1分,可交付試運營。
海島交通的大變革
最近,樂清灣大橋的“靚照”在網上頻頻現身,已然成為了玉環市的新地標。
樂清灣大橋及接線工程是甬臺溫高速公路復線的組成路段,起于臺州市溫嶺城南鎮沙頭門,跨越臺州、溫州,途經3縣7鄉后進入樂清南塘鎮東山頭,終于南塘樞紐與甬臺溫高速公路相接,全長38.168公里,其中樂清段長4.2公里,包括樂清灣2號特大橋樂清段(含引橋工程)和接線工程(含南塘樞紐),主線按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技術標準設計,時速100公里。
曾幾何時,面對煙波浩渺的樂清灣,擁有一座跨海大橋是榴島群眾夢寐以求的事。如今,“一橋飛跨臺溫”的夢想已經成為現實。而這只是玉環努力優化交通條件的一個縮影。
7月20日,浙江省發改委發布《關于新建鐵路杭州經紹興至臺州線溫嶺至玉環段項目建議書的批復》;8月8日18時30分,漩門灣大橋主墩首根樁基正式開始澆筑:9月3日15時38分,玉環苔山隨著吊機轉動228國道玉環段第2900片T梁緩緩降落,平穩就位,標志著溫嶺澤國至玉環大麥嶼疏港公路工程(228國道玉環段)項目控制性工程漩門灣特大橋全線順利貫通……每一個捷報傳來,都將為玉環的發展,翻開新的篇章。
“從版圖來看,一條沿海高速穿玉環而過,設置的4個互通口可以覆蓋大部分鄉鎮和群眾。沿海高速全線通車后,差不多就可以實現一刻鐘上高鐵的目標。”玉環交通運輸局局長王慶飛一點點分析著玉環交通發展的現狀。“十三五”期間,玉環計劃投資235億元進一步完善交通路網,徹底告別沒有高速、沒有國道、沒有高鐵的“三無”百強縣(市)歷史,實現“一刻鐘上高速,兩刻鐘上高鐵,三刻鐘到機場”的“123”目標。
在王慶飛看來,玉環的交通就是“內不暢,外不快”,現在他們做的就是借助樂清灣跨海大橋通車的契機,拉近玉環與周邊城市的距離,擴充玉環內部的道路。目前,玉環市正在堅持下大力氣補齊交通體系落后短板,交通建設投資連續4年領跑臺州。“‘十三五’初期,玉環對外的出口通道就只有76省道以及復線4個車道。”王慶飛清點著玉環的道路,樂清灣大橋及其接線工程通車、S226道路擴建、228國道通車后,玉環出入口將增加至22個,相當于增加了5.5倍。
這一快速增長的數據讓人們認識到,玉環的交通是如何飛速地發展著。這不僅是人民的需求,也是時代發展的需求。
如今,玉環市正以樂清灣大橋及接線工程通車為契機,加快大麥嶼港開發開放步伐,西接溫州,北融甬臺,東連海上絲綢之路,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不斷涌入,加速推動從交通末端向區域交通樞紐跨越,大步邁進大橋經濟新時代,建設美麗宜居、充滿活力的現代化海灣城市。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