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間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簡稱“中交二航局”)25日發布消息稱,隨著重達500多噸的福(州)廈(門)高鐵到位,標志著中國首座跨海高速鐵路橋水下樁基基礎施工即將結束,進而開始轉入水上施工階段。
據介紹,目前正在投入運營的福廈鐵路設計時速250公里,開行時速200公里,是中國城際線中最繁忙的線路之一,運力日益趨緊。為緩解運力緊張狀況,2017年動工新建的福廈高鐵設計時速350公里,預計2022年建成通車,屆時福州至廈門鐵路行程時間將壓縮至1小時以內,實現兩地“一小時生活圈”。
中交二航局承建福廈高鐵泉州臺商投資區至晉江27.455公里線路,其中包括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全長20.287公里的泉州灣跨海大橋。該橋跨越泉州灣海域橋梁主橋長800米,最大跨度達400米,為雙塔雙索面鋼混結合梁半漂浮體系斜拉橋,是中國第一座跨海高速鐵路橋。
泉州灣跨海大橋主墩承臺長40.5米、寬26.5米、高6米。為實現主墩安全、高效施工,承臺施工的擋水、擋浪、模板結構物采用單壁鋼吊箱結構,它的作用是通過四面壁板和后期澆筑的封底混凝土形成圍堰,為承臺施工提供干作業環境。“就像在海中放置一個巨型‘箱子’,將‘箱子’底部和海中樁基相連并固定,然后向底部澆筑混凝土,并抽干里面的海水,這樣就可以在海中形成一個小型‘人工島’,使海洋施工環境變為陸地環境,方便承臺施工。”項目總工張延河解釋道。
為滿足承臺施工需求,大橋主墩鋼吊箱設計尺寸長41.9米,寬27.9米,高10.47米,是一個足有3層樓高、面積近兩個籃球場大小、自重達517.7噸的“鋼鐵巨人”,其底板對應主墩鋼護筒的位置進行開孔,箱內尺寸與承臺外輪廓尺寸保持相同。
此次吊裝的77號主墩鋼吊箱在總拼場地經過近3個月的拼裝后,“乘坐”駁船到達77號主墩附近,通過在其頂部設置8個吊點,配合使用4根直徑12厘米的鋼絲繩,利用起重船實施整體下放。“下放過程中,整個鋼吊箱要在海風、波浪、浮力等多種自然因素影響下,準確無誤地穿過24根樁徑為3米的鋼護筒。”張延河形容這猶如“穿針引線”。
為保證鋼吊箱下放精度,項目團隊搶抓時機,選擇在泉州灣潮流流速較低時施工,并對潮位漲幅進行實時監控。同時采取“科技+人力”雙保險模式,最終實現了鋼吊箱下放到位時,吊裝精度控制在前后2毫米、上下6毫米范圍內,遠遠優于3公分下放精度控制要求,為后續圍堰封底、主墩承臺及墩身施工奠定了堅實基礎。(完)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